氣候
這裡是溫帶半乾旱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天這裡以沙塵天氣為主,沒有春天的氣氛,播種以後不久開始進入夏天。夏季較為涼爽,是一個避暑天堂。秋季多雨,秋收的季節,斷掉的季節河開始流淌,澇的年頭會有例外,一年河裡有水,村後的山裡也會有小溪流淌。冬季乾旱寒冷,很少有降雪出現,受西伯利亞寒流影響,一冬天都要伴著呼嘯的西北風度過。
人口
常駐人口二百多點,方圓總面積1.5平方公里。全村人全部為漢族,有楊,孫,萬,陶,王等幾個姓氏。人們祖輩以耕地為生,兼營養殖業。過去年代,只有楊氏獨自一家,深宅大院,東西南北,不巧的是一年特大洪水將宅子沖毀,後來分散居住到山腳下。隨著戰亂以及婚嫁,後來遷來了其他姓氏。改革開放以後,許多人都外出打工,北京落腳的占大多數。
規劃
所轄地方具體有:河套,壩崗,北山彎,南山彎,扛鋤窪,後陂,罩坡,平溝,南溝,葫蘆套,大南窪,兔子窪,邊嘴窯,鴿子窯,大石崕,小石砬兒,大椴樹,黃土廠,磚瓦窯,小井溝,北灘,大南灘,小南灘,山嘴,大石窯石人殘片遺址,透天窯洞,天橋,大隔台兒,小隔台兒,朝天窪,蛤蟆拜佛,掘金洞,大井,龍王廟,北場院,南場院,蒙古墓地遺址(被盜),楊家墳園,萬家墳園,孤石溝,五道陂等。
通信
通信方面以行動電話書信來往方式,無寬頻連線,通信電纜只是穿村而過。
教育
由於教育改革,村國小撤銷了,原為學前教育到三年級混班教學學校,任課教師一人,學校事務全權負責。現在全部小學生都集中到鎮高級國小上學。
習俗
村里人沒有世俗家規,多信奉鬼神,村裡有龍王廟,來祈禱風調雨順。節假日基本等同於漢族傳承文化,以過農曆節日以及國定節假日為主。主要節日有春節,破五,元宵節,二月二,二月十九,清明節,四月十八,五一勞動節,端午節,夏至,七夕節,七月十五,中秋節,重陽節,冬至,臘八,元旦,小年(臘月二十三),除夕等。
經濟
綜合經濟情況來說,全村以農林牧副業以及外出務工為主要收入來源。人們以勤勞來標榜生活。
資源
野生食物
有年害害,醋柳柳,酸妹妹,年年角,臭馬肉,黑狗蛋,山梨,山丁子,山里紅,榛子,貓野雞,辣辣根,山葡萄,托盤(樹莓),桑葚等。
食物
特色小吃有山藥粥(土豆小米),榆葉飯(土豆熬榆葉 小米飯),莜麵(窩窩,餄餎,餄餅,魚魚,窩頭,餃子等),鹽杏瓣,山藥糰子,黃米粥,玉米餅,山藥餅,熬席麻,涼拌曲曲菜,玉米粥(和早點的不一樣),炸年糕,糜米飯,黑勾勁,門吃慣,小蒜,口蘑,松蘑,婆婆丁(蒲公英),年年轉(車錢),灰灰菜,蕨菜,苦菜,黃花菜,猴腿,野雞膀。
村花
雞爪花,夏末秋初雞爪花(木香薷 )漫山都是,秋初放蜂人的選擇地就是這裡。
村樹
憑帕茨(刺榆),山野處隨處可見刺榆的生長,人們多以用來做菜園柵欄 。
動物
山野的動物主要有:山雀,羊糞豆鳥,白臉蛋鳥,貓頭鷹,喜鵲,烏鴉,野鴿子,白脖鴉,紅嘴鴉,青雀,地雀,布穀鳥,王剛鳥,蝙蝠,天黑鳥,野雞,半翅,石雞子,灰灰串,胡燕斑,河燕,黃鼠狼,刺蝟,野兔,山貓,臭鼬,野豬,獾子,花鼠,山老鼠,一道眉鼠,瞎佬,搬床,黑烏蛇,白箭桿蛇,水蛇,青蛙,蛇鉤魚,綿魚,金板魚,蜘蛛,蜻蜓,黃蜂,蜇蜢,蝴蝶等。
井
村裡的井水很深,堪稱全縣第一,一百米左右深。沒有集體供水,有的是自家打井,有的是集體用井,基本上是水泵打水,過去只有一口官井,逢旱季沒水,打上來的水是渾濁的黃泥湯。大井旁邊有一棵較為高大的刺榆,七米左右,算是全村範圍內最大的刺榆了。大柳樹下可乘涼,但是由於修路以及大樹私有,基本上已經很難發現大柳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