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直門中醫院

東直門中醫院

東直門中醫院即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創建於1958年,是一所集中醫、中西醫結合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性醫院。醫院秉承“患者第一,服務第一”的辦院宗旨,全面實施“特色立院、人才強院、科技興院、文化塑院”的戰略方針,追求卓越,志於首善,取得了一系列的輝煌成績。醫院是全國唯一一所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的高等中醫藥院校的附屬醫院,並率先成為全國示範中醫醫院、三級甲等中醫院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定的臨床藥理基地,民政部“明天計畫”腦癱患兒手術康復治療定點醫院。

基本信息

醫院概述

醫療工作

建院50餘年來,薈萃各地名家,勤求博採,勞心於建,學術思想活躍,醫療技術逐步提高,服務質量日益完善,業務水平突飛猛進。

人才完善

1.不斷完善人才梯隊,醫療水平穩健提升

東直門中醫院 董建華東直門中醫院 董建華

東直門醫院秉承“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用人理念,以知名專家為中堅,繼承並發揚傳統醫學的精華,為中醫人才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醫院先後湧現出董建華、王永炎兩名工程院院士,23名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069名職工中,正副主任醫師180人,主治醫師126人,住院醫師37人,全員醫師本科學歷227人,碩士學歷74人,博士學歷87人,其中北京市中青年名中醫2名,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2名,人才梯隊建設良好。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名老中醫優勢,全體醫務人員繼承並發揚了傳統醫學的精華,採用中醫藥和中西結合診治疾病的優勢,套用中藥、針灸、推拿、手術、介入和康復等多種治療手段,治療各種常見及疑難雜病收到良效,成為全國中醫院的“標桿醫院”。依照“強化安全、提高質量、突出特色、向外拓展”的十六字方針,以“高水平、高質量、人性化”的醫療服務,吸引了大批國內外患者,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在充分利用中醫藥優勢的同時,近些年來積極開展新技術和新項目,不斷提高了整體醫療水平,其中多種治療手段處於國內領先水平,部分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配置完善

2.科室設備配置完善,重點專科特色突出

醫院科室設定齊全,有23個臨床科室,7個醫技科室,有專科專病門診92個,舒適明亮的病房,現開放15個病區和EICU、SICU、CCU病房,病床數574張。另外在德國開設的分院設有82張病床。醫院配套診療設備齊全,擁有磁共振裝置(MRI)、螺鏇CT、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PECT)、關節手術導航系統、術中三維放射成像系統、大型成套數位化X線機組、彩色B超、流式細胞儀、各種電子內窺鏡、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血氣分析儀和先進的重症監護儀等,均達國際先進水平。

醫院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急症中心、中醫腦病、腎病、中西醫結合骨科、脾胃病科、中醫外科共6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並發揮其龍頭效益,彰顯醫院技術實力與優勢。中醫腎病、中醫急診、中醫周圍血管病是北京市中醫特色診療中心建設單位,國家中醫管理局重點專科學術帶頭人8名,北京市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3名。皮科、針灸科、推拿科特色突出,內服外治方法獨特,療效顯著,病人慕名而來,滿意而歸。全院專業分布初步形成“品牌科室、重點專科、特色科室”的鼎力局面。

技術完善

3.技術業務突飛猛進,戒驕戒躁繼續前進

建院以來,不斷改善就醫環境,引進先進設備,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各項醫療指標呈良性增長,尤其是2007年醫院確立“調整、充實、提高”的發展方針以來,業務量每年以兩位數速度增長,現門診量已達近5000人次;09年總門診量達990551人次,出院人數10677人次,床位使用率達92%、手術人數3522人次,業務總收入4.2億。其中規模較大的科室,如骨科、心血管科、腎病內分泌科、腦病科等業務發展顯著,在國內外都有一定影響。我院骨科有3個病區,近100張病床,外地住院病人占40.2%,顯示了其在國內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並承擔民政部“明天計畫”,成功為十餘省120多福利院腦癱患兒實施手術治療,使這些殘疾兒童重新站立起來,被授予民政部“明天計畫”突出貢獻單位,骨科徐林教授被授予突出貢獻先進個人。

醫院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為主題,注重提高臨床質量。始終嚴格督查三級醫師查房中醫內涵,保質保量,建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定期進行”三基”考核,培養高級中醫藥人材,並爭創全國“護理示範單位”。為滿足醫療市場需求,醫院開辦特需門診、專家夜門診等服務,積極回響中央衛生工作指示,把醫院參與社區衛生工作當作一件大事來抓,與東城區衛生主管部門密切合作,深入落實,成績突出,得到各級領導的肯定。成績只代表過去,東直門人力求做到立足現在,著眼未來,不驕不躁,勇往直前。

教學工作

醫院作為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承擔著國內外培養中醫臨床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留學生的臨床授課和實習培養任務。

1.名師大家薈萃,師資力量雄厚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名師薈萃、人才輩出,湧現出董建華、王永炎兩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的中醫學家和中醫教育家秦伯未、於道濟、單玉堂、胡希恕、肖友山、馬龍伯、劉壽山、宋向元等開拓性地創建了中醫院臨床與教學相結合的模式,王子瑜、許連霈、金起鳳、施漢章、劉弼臣、姜楫君、楊甲三、殷鳳禮、印會河、焦樹德、王孝常、廖家禎、呂仁和、田德祿、杜懷堂、肖承棕、武維屏等中醫前輩為中醫的現代化傳承做出了突出貢獻。為更好的繼承名醫經驗,我院設立“3+3薪火傳承”名義工作站6個。在老一輩中醫學家的培養和帶動下,我院湧現出多名中青年學術骨幹,共有博士研究生導師58名,碩士研究生導師73名。其中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1名,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名,北京市“教學名師獎”1名,北京市優秀教師2名,教育部“高校骨幹教師”2名, “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名,北京市首屆民眾喜愛的中青年名中醫2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國家級專家”3名,“北京市科技新星”2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3名,北京市中青年骨幹教師23名,我院也是國家級、北京市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名老中醫專家師承教育工作的承辦單位之一。在2009年國家中管局第四批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中,我院共有導師4人,徒弟8人。醫院正努力建設一支以知名專家為中堅,以教促學,以學促建,為我院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開創精品學科,引領教學前沿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是歷屆全國中醫臨床教育研究會主任委員,秘書長單位。我院中醫內科學1989年被批准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是歷屆全國中醫內科學會的主任委員單位。我院共有中醫肝膽病學、中醫肺病學、中醫腦病學、中醫內分泌學、中醫血液病學、中醫急診學、中醫老年病學共7個國家級重點學科,中醫外科學為北京市重點學科,2005年版《中醫內科學課程》、《中醫外科學》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程;2006年版《中醫內科學》獲得衛生部醫藥類優秀教材一等獎,同年中醫內科教研室獲評教育部優秀教學組織;2009年我院被評為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2010年我院主編《中醫兒科學》獲北京市精品教材,同年獲評全國中醫唯一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另外,由我院專家擔任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的各級學會有59個,並設立中醫內科、中醫外科等19個臨床學科教研室,重點學科與精品課程的日益完善,將引領學科建設全面發展,勇當全國中醫教學標桿。

3.桃李遍布世界,弘揚中醫國粹

我院承擔了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五年制、七年制、台港澳班、留學生、在職研究生的臨床各專業課程教學及畢業實習教學任務,還承擔各專業研究生教育。我院現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涵蓋6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點,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自1958年起,培養了近9000名各種層次的高級中醫藥人才,尤其近五年隨著醫院綜合實力提高,招生規模逐漸擴大,總計培養本科和研究生2312名,學生培養保質保量,受到用人單位好評,就業率由73.04%上升至93.3%。培養1000餘名來自79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國留學生,佔畢業生總量的26.09%,已成為國際性的臨床醫學院。導師治學嚴謹,視病如親,臨床帶教一絲不苟,毫無保留,言傳身教,讓中醫學子體味中醫的博大精深,以及中醫藥“仁、和、精、誠”的核心價值,將東直門的醫術醫技,醫風醫德帶至世界各地,服務全球。同時醫院還在德國開設了分院,並不斷派學者赴世界各國交流、合作、讓中醫藥走出國門,弘揚祖國醫學。

科研工作

科研是保持醫療、教學走在時代前沿的原動力,醫院始終重視科研工作,為實驗室創造良好條件,引入優秀科研人才,努力實現科技管理。

1.實驗設施完備,人員素質高尖

東直門醫院是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研究所,設有普通環境動物室、屏障環境動物室等,基本滿足科研教學使用。1998年,我院的氣血研究實驗室、中醫腦病研究室和部分基礎實驗室人員於聯合建設了“211工程”的學校級重點學科實驗室,該實驗於2002年批准成為教育部第一個進行中醫藥科學研究的重點實驗室和北京市的重點實驗室。在2005年國家教育部對全國48個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部級重點實驗室評估中,我院中醫內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被評為建設良好級實驗室。該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由我國著名的中西醫結合專家陳可冀院士任主任委員,我國著名的中醫專家王永炎院士、我國著名的病理生理學專家唐朝樞教授任副主任委員,另有10名我國中醫學、中藥學和中西醫結合專家任委員。在王碩仁研究員領導下,實驗室現共有科研人員35人,其中高級研究技術人員24人,他們分別組成了對腦病、心血管病、病毒類疾病、糖尿病併發症、腫瘤抗化療耐藥性和消化等數個專業研究團隊。當前實驗室的儀器設備總價值為1591萬元,擁有兩千多平方米的實驗空間。

2. 勇擔課題重任,科研碩果纍纍

近十年我院提出 “立足於重點學科與科研支撐條件的發展,通過科研促進醫療水平的提高與優勢專科的形成,通過科研促進創新人才的培養”醫院科研發展理念。在此期間,部局級以上重點學科從1個增加到7個,獲得中醫系統國家教育部的第一個重點實驗室,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個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3個。科研項目數比十年前增加了11倍,科研經費比十年前增加了100餘倍,僅2008年度就中標國家級科研項目11項,其中國家重點、重大項目6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5項,其它項目42項,中標課題經費5000餘萬元;獲部級成果獎5項。

在“以人為本”的科研發展觀指導下,我們每年的學術活動從臨床科研人員的特點與專長入手,通過校級課題和醫院資助開展前期工作和預實驗,從而為申報上級課題打下了基礎,近十年,我院有3位同志獲“教育部跨世紀人才”稱號,5位同志獲“北京市科技新星”稱號,50多位同志獲得國家自然基金資助,20餘位同志成為國家攻關、國家973、863項目的負責人。

醫院正努力搭建科研“五個平台”建設,如實驗研究平台、理論創新平台、臨床研究平台、特色技術與新藥開發平台、科研成果推廣平台,為中醫藥科技發展創建更高起點。

建設工作

1.加強黨建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按照“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基本原則,將黨的建設與醫院的中心工作緊密結合,繼續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勇於實踐,銳意創新。領導幹部要深入基層,聯繫民眾,清正廉潔,剛正為公。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做好發展黨員工作,壯大黨的力量,為促進醫院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組織保障。

2. 強化服務意識,提高管理水平

2009年新配備領導班子共7人,均為中醫藥專業正高級醫師,博士學歷,均在專業學術上有一定成就,接受系統的管理培訓,結合醫院環境制定切實的發展方針,在這繼往開來的時刻,為醫院注入蓬勃生機。為解決管理滯後,效率低下的問題,新領導班子積極開展“以職工為中心,以提高醫院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為主題的“科學管理年”活動,以“強化安全,提升管理,規範服務,增收節支”作為行勤工作的十二字方針。通過職業化管理的培訓與諮詢,強化內部管理,提升醫院核心競爭力。在醫療上開展“以病人為中心,以發揮和保持中醫特色和優勢”為主題的“醫院管理年”活動,以“強化安全,提高質量,突出特色,向外拓展”作為醫療工作的十二字方針。醫院將創建“平安醫院”活動,確保醫院安全、穩定作為首要任務,沒有安全,就談不上發展,甚至數十年積累毀於一旦。最終做到安全上有保障,質量上有提升,成本上更合理,效率上更提高的管理模式。

3.注重文化建設,積極向外拓展

醫院從外在環境、醫療服務,養生宣傳等方面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以中醫藥文化建設促進科室建設、技術服務、學術研究、人才培養以及科學管理等各項工作水平的不斷提高,形成東直門醫院特有的中醫藥文化,醫院與東城區合作創建“中醫藥事業發展綜合試驗區”,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滿足廣大人民民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並積極尋找向外拓展空間,與內蒙古、河北等多家醫院聯合提供文化技術支持,受到當地醫院及患者好評。

醫院領導

主任醫師.1

李澎濤,男,中國共產黨黨員,醫學博士,博士後,主任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任東直門醫院黨委書記。從事中醫神經與組織退行性疾病臨床與基礎研究工作25年。師從中國中醫科學院陶之理研究員攻讀中西醫結合醫學專業博士學位;師從中國工程院士、著名中醫腦病學家王永炎教授從事中醫內科博士後研究工作;在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做高級研究學者,隨從日本藥理學會理事長、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松木則夫教授,從事促進神經再生藥物機制研究。

主任醫師.2

王耀獻 院長 醫學博士 主任醫師 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腎病中心主任、腎內科主任,現任院長,兼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腎臟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分會副會長,北京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腎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西醫結合臨床雜誌》、《中國社區醫師》編委。長期從事現代中醫腎臟病臨床、科研工作,曾參與國家“七五”、“九五”、“十五”科技攻關計畫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等項目研究工作,其中關於糖尿病腎病的研究成果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著有《中西醫結合腎臟病診療學》、《內兒科疾病新療法》、《腎臟病中西醫診治》等,發表論文三十餘篇。獲2004年度北京市五一勞動獎章、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

擅長各類腎病、內分泌疾病及風濕免疫性疾病。尤其對腎病綜合症、糖尿病腎病、複雜性泌尿系感染、難治性血尿、狼瘡性腎病及腎功能不全有獨到之處。

副院長

田金洲 副院長 學歷教育:中醫內科學醫學博士臨床神經科學理學博士(曼切斯特大學,英國,導師為英國皇家科學院病理學院士David Mann),神經心理學博士後(布里斯托大學,英國,導師為英國皇家科學院內科學院士Gordon Wilcock) 。工作崗位: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暨第一臨床醫學院副院長、北京中醫藥大學老年醫學研究所長,老年神經病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湖北省楚天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清華大學百人計畫特聘教授;英國曼切斯特大學神經科學中心臨床神經科學研究員。

預約掛號

一、掛號

1、全天候開放門診,隨來隨就診。

2、星期一至五全天有專家門診:星期六、日、法定節日上午有專家門診。

二、建病歷或門診手冊

1、公費醫療、大病統籌及醫療保險患者,請建門診病歷;自費、外地患者請建立門診手冊,以便醫生為您詳細記錄診療過程。門診病例和就診手冊均在掛號處建立。

2、已建門診病例的患者複診時,須帶掛號證查找病歷。掛號證丟失的,請補掛號證。

三、就診

1、需檢查、複查肝功能、血糖等化驗指標的患者請空腹就診。

2、憑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掛號單到專家門診就診;主治醫師號到普通門診就診;婦產科患者請到婦產科門診就診;

四、化驗、檢查、取藥

1、憑醫師所開化驗單直接到收費處交費,交費後到一層取血室取血.

2、憑醫師所開處方先到一層藥房劃價,再到收費處交費,然後回藥房取藥。

3、需做胃鏡、CT等檢查項目的,請先到胃鏡、CT室預約檢查時間,然後再交費。請按預約時間做相應檢查。

五、設立門診辦公室,負責醫療證明蓋章等事宜。

北京東直門醫院,預約掛號可以諮詢中華名醫匯網。提供北京三甲醫院的預約掛號,預約住院和預約手術服務。

乘車路線

醫院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海運倉5號

國際醫療部地址:東城區東四北大街279號

北京站:乘坐674、24路,在海運倉下車,共6站;全程約30分鐘/3.9公里。

北京西站:乘坐623路,在東四十條下車,共22站; 全程約1小時10分鐘/ 13.2公里。

北京北站:乘坐捷運2號線,在東四十條下車,A口(西北口)出,共6站;全程約40分鐘/9.9公里

北京南站:乘坐捷運4號線宣武門站 → 捷運2號線,在東四十條下車,A口(西北口)出,共10站;全程約50分鐘/13.4公里

首都機場:640路北京奧林匹克花園站 → 406路,在海運倉站下車,共34站;全程約2小時/27.2公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