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灣戰鬥

東灣戰鬥

新四軍在蘇南攻擊日軍據點東灣的戰鬥。1939年2月初,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二團為打破日軍對蘇南茅山抗日根據地的封鎖、“掃蕩”,以第二營附第三營1個連分兩路進襲句容天王寺以南東灣據點;以第三營大部在東灣東北的吳家邊附近公路兩側設伏,阻擊天王寺的援軍。2月8日晚,第二營乘夜暗隱蔽接近東灣,以一部從正面進攻,主力向據點側後迂迴夾擊。正面攻擊分隊進至據點外圍時,遭日軍阻擊,該部以手榴彈、機槍火力壓制日軍,向兩翼迅速展開;主力從據點側後奮勇突人,將其四面包圍。經火線喊話無效,即採用火攻,將負隅頑抗日軍全部燒死。在戰鬥過程中,天王寺日軍200餘人分兩批來援,均被第三營擊退。此次戰鬥,共殲滅日軍110餘人。

基本信息

簡介

(圖)東灣戰鬥東灣戰鬥

駐守該據點系日軍第15師團池田聯隊大田中隊之一部,約50餘人。據點內工事堅固並環有三道鐵絲網,北距5.5公里處的天王寺駐日偽軍200餘人,東北距14公里處的薛埠駐日偽軍400餘人,西北之方邊駐日偽軍,70餘人。是年,日偽軍企圖修復從天王寺到延陵的公路,以封鎖和分割茅山抗日根據地。為粉碎日偽軍企圖,新四軍第2團,決定襲擊東灣據點,其部署是:以第3營第8、第9連埋伏於吳家邊附近公路兩側,打擊天王寺的援軍,並對薛埠方面進行警戒。8日晚,攻擊部隊乘夜暗蔭蔽接近東灣,正面主攻部隊進到第三層鐵絲網時被日偽軍發現,雙方即展開激戰。與此同時,擔任助攻的第4、第5兩個連從西面突入據點,迅速消滅了頑抗的日偽軍,並將據點付之一炬。天王寺日偽軍聞訊後來援,在吳家邊以北遭到伏擊,大部被殲。日偽軍又派汽車5輛載150餘人,附炮4門,繼續從天王寺向東灣增援,遭到打援部隊的阻擊。東灣據點詖摧毀後,新四軍第2團各部遂撤出戰鬥。此戰,新四軍部署嚴密,動作迅速,攻點與打援均獲勝利,共殲滅日偽軍110餘人,繳槍20餘支和彈藥一批,粉碎了日偽軍封鎖與分割敵後抗日根據地的企圖。新四軍傷亡69人。

起因

(圖)東灣戰鬥東灣戰鬥

1939年初,日軍為維護其京(南京)杭(州)公路的交通安全,在江蘇省南部茅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周圍增設據點,加修工事、道路並儲備彈藥、糧秣,企圖實行封鎖,並準備進行大規模“掃蕩”。2月初,為打破日軍企圖,新四軍第1支隊司令員陳毅即令第2團夜襲天王寺以南的東灣日軍據點,殲滅守敵。第2團第2營附第3營1個連,分兩路進襲東灣據點;第3營大部在東灣東北的吳家邊附近公路兩側設伏,阻擊天王寺南援的日軍,並對薛埠鎮實施警戒。2月8日晚,第2營乘夜暗隱蔽接近東灣,以一部從正面進攻,主力向據點側後迂迴夾擊。正面攻擊分隊進至據點外圍時,遭受日軍堵擊,該部勇猛突擊,以手榴彈、機槍火力壓制日軍,向兩翼迅速展開;主力從據點側後奮勇突入,將敵四面包圍。經火線喊話無效,採取火攻,將負隅頑抗之日軍全部燒死。在戰鬥過程中,駐天王寺日軍200餘人分兩批前來增援,第3營依託有利地形頑強阻擊,予以殺傷。此時,從薛埠增援的日軍300餘人臨近,第3營鑒於阻擊目的已經達到,遂退出戰鬥。此次戰鬥,共殲滅日軍110餘人。

歷史

(圖)東灣戰鬥東灣戰鬥

1939年2月8日,新四軍第1支隊決定夜襲江蘇省句容縣天王寺以南約10里的東灣日軍據點。東灣是南京、鎮江之敵向南進出的前進陣地,駐有日軍第15師團池田聯隊大田中隊約50餘人,配有小鋼炮兩門,輕機槍兩挺,步槍40餘支,構築有堅固工事,有鐵絲網和外壕三道。北面天王寺駐有日軍200餘人,東北薛埠鎮駐有日軍約400人,西北方駐有日軍70餘人,均隨時可以支援。支隊首長命令第2團第2營和第3營第7連及團屬偵察班、通訊排等,分兩路攻擊東灣據點,並於吳家邊公路兩側設伏,以打擊天王寺來援之敵及向薛埠警戒。8日晚,部隊乘夜暗向敵發起攻擊。經兩小時激戰,先後衝擊三次,最後採取火攻,將據點內日軍全部燒死。對天王寺來援之敵汽車5輛,步、炮兵150餘人,抗擊兩小時,予敵很大殺傷。此次戰鬥歷時4小時,共擊斃日軍大尉中隊長太田等軍官4人、士兵75人,傷日軍軍官5人、士兵27人,繳獲輕機槍1挺、步槍26支、手槍1支、子彈1600發。新四軍亡幹部8人、士兵15人,傷幹部15人、士兵31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