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耳杯形燈

東漢耳杯形燈

東漢耳杯形燈,是東漢時期的一件極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物,其長12厘米、寬11厘米、高5厘米。整體作橢圓形,底為耳杯,其兩側各有一半耳形鋬。

在人類的歷史上,最早的光源是與火聯繫在一起的,燈具是人類掌握火以後的一項很重要的發明,在人類文明史上有其光輝的一頁。二千多年來,古代人民創造出許多造型別致、設計新穎的燈具。

耳杯形燈,銅質,長12厘米、寬11厘米、高5厘米。整體作橢圓形,底為耳杯,其兩側各有一半耳形鋬。耳杯之上加有蓬形蓋,蓋的一半可掀開,翻轉到另一半之上,以活軸相連,翻上的半個蓋即為燈盤,盤內側有一小流行嘴,以便於倒油,其內部有一支釘。活蓋一端一鈕銜環,與另一半蓋上的環鈕相對應,翻蓋後兩鈕相連,以穩固燈盤。整個蓋面以活軸為中心,以三角形紋縱橫分為四區,分別刻飾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其中活蓋兩區間為銘文帶,篆書“宜子孫吉”。耳杯兩鋬上亦以細陰線各飾一瑞獸,作飛奔狀。

(圖)耳杯耳杯

耳杯,亦稱“羽觴”,盛行於戰國、漢至晉時,為當時流行的飲酒器皿,但作為燈飾卻不多見。根據其上的紋飾可知,這件銅燈時代當為東漢,這說明漢代燈具在品種、數量、質量、使用範圍等方面均超過前代,已進入中國古代燈具的繁榮時期,它體現了古代人民的美學思想與當時的科技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