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五銖

東漢五銖

東漢五銖,又名建武五銖,一種錢幣,直徑2.5厘米,重3—3.4克,邊郭較窄,為銅色。

早期東漢五銖

公元25年,劉秀稱帝復漢,建元光武,定都洛陽,史稱東漢;於光武十六年(公元40年)採納馬援的建議鑄五銖錢,史稱東漢五銖或建武五銖。

直徑2.5厘米,重3—3.4克,邊郭較窄,銅色

赭紅,“五”字交筆彎曲;“朱”字頭圓折,中豎兩頭變細;“金”字四點變長。

中期東漢五銖

早期東漢五銖形制較規整,錢文端正,面、背有橫劃後星點;中期後製作粗糙,錢體輕而大,直徑增致2.6厘米,而重量減至2.8 —3克左右,錢面出現平淺橫劃;晚期東漢五銖更劣。銅色略黃,錢文筆畫粗淺,常見錯范或暈文、重文,重量減至2 —2.5克,除星紋、橫劃紋外,穿上另有“丁”紋,或數道短線紋,如無豎紋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