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沿革
據《尚氏譜》記載,明朝天順年間尚姓建村,後由於世事變化,尚姓人遷出。清初李姓遷於此,因址在東西向的大溝內,由此得名溝里。後因重名,冠名東溝里。今村中有李、呂、張、段、宋等姓,李姓居多。
清康熙《萊蕪縣誌》記載:“故事保·東溝里。”《萊蕪市志》、《高莊南冶鎮組織史》等資料記載,清末東溝里隸屬東鄉故事保;民國初期,東溝里隸屬顏莊區故事保;抗日戰爭初期,東溝隸屬汶南區;1941年春萊蕪縣劃三縣,東溝里隸屬新甫縣南冶區:1945年9月抗日戰爭勝利,萊蕪縣恢復原建制,東溝里隸屬萊蕪縣汶南區;1951年3月,萊蕪縣改地名區為數字區,東溝里隸屬第六區:1955年10月,萊蕪縣改數字區為地名區,東溝里隸屬汶南區;1958年3月,撤銷汶南區建立高莊鄉、南冶鄉,東溝里隸屬南冶鄉;1958年10月,撤銷南冶鄉建立南冶人民公社,東溝里隸屬南冶人民公社;1959年2月,高莊、南冶人民公社合併,東溝里劃歸高莊人民公社:1960年4月,撤銷高莊人民公社,東溝里劃歸顏莊人民公社:1964年5月重新恢復高莊人民公社,東溝里隸屬南冶管理區;1984年4月,高莊人民公社改稱萊蕪市高莊辦事處,東溝里隸屬南冶鄉;1985年11月撤處並鄉,高莊辦事處改劃為高莊鎮和南冶鎮,東溝里隸屬南冶鎮;2000年12月的南冶鎮、高莊鎮合併為高莊街道辦事處,東溝里隸屬高莊街道辦事處。
東溝里幾經變遷,歷盡滄桑。1952年成立互助組。1953年加入初級社,村民以土地人股,統一經營,地盡其力,人盡其能。1957年,東溝里、西溝里、田家鋪三村聯合組成前進高級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稱為前進生產大隊,轄九個生產隊,李全先任書記,吳茂龍為大隊長。1960年三村分離。1984年3月,大隊改稱為村,始稱東溝里村。1988年村改稱東溝里居民委員會。
東溝里是塊有著革命光榮傳統的土地,很多人從事革命,為全國人民的解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貢獻。在抗日戰爭中,東溝里村民積極參軍參戰,打擊日本侵略者,在解放戰爭中東溝里村組織小車隊、擔架隊積極支前。村民鬥地主、分田地,堅壁清野,異常活躍。李山實、李林篤、李成實、李全實、李純篤、呂德增、李化祥等人先後奔赴戰場,跟隨主力部隊轉戰南北。李振先、李啟先為爭取民族解放和革命勝利英勇捐軀。解放戰爭後期,東溝里在恢復生產,醫治戰爭創傷的基礎上,積極回響區委號召,輸送優秀幹部南下,李德實、李益篤、張佩新三人報名南下,支援新解放區建設。參加革命的同志在解放後,堅定地跟黨走社會主義道路,大都成為職位較高的領導幹部。1950年,李全先、李賢先、李光篤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和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下,東溝里輸送優秀青年,踴躍參軍,保家衛國,湧現出很多模範軍人家庭。
精神文明
東溝里有著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尚。1950年集全村之力建起了一處完全國小,1999年與安仙、站里等6村合辦高標準幼稚園1處。1996年村國小合併到安仙中心國小。幼稚園等教育事業發展。東溝里多次被辦事處黨委、辦事處評為尊師重教先進單位。自1977年恢復高考至2002年,東溝里共考取大中專以上院校學生152人,其中博士生1人,研究生4人,本科生86人。第一個本科生是李京篤,考入南京氣象學院。
東溝里人安守本分,勤儉持家,艱苦創業,不乏致富的精明人士。建國前家家戶戶植桑養蠶。建國後,東溝里村人以高漲飽滿的社會主義熱情,積極投入到生產中去,農業生產連年呈現持續上升勢頭。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東溝里人的務工經商的村民逐年增多。1988年元月,由於溝里水庫占地,經省政府批准全部農轉非,居民賴以生存的土地沒有了,這時居委會積極回響上級黨委政府號召,鼓勵居民幹個體謀出路,個體經濟異常活躍。其中李傳德、李傳會兩兄弟以飲食服務業起家,幹得最早且規模最大;養殖最早的是宋明祥、宋明增兄弟二人;李根實的裕華配件廠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具相當規模,能安置勞動力150餘人。20世紀90年代,東溝里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信心更足了,勁頭更大了。從事運輸、飲食、養殖、釀造、食品加工、商業批發零售、機械製造加工業的個體私營業戶逐年增多,先後沿205國道建商住樓30多棟,形成一條1公里的民營經濟長廊。2002年8月份又在村北興建占地15畝市場1處。全村人人有活乾,天天有收入。1974年後上磚廠2處,現兩處磚廠已整平,劃為住宅小區和商貿小區。1987年,東溝里依託南冶煤礦,成立了東溝里建築公司。經過十幾年的摸爬滾打,從最初10多人的建築隊發展成為具有三級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1999年又與安仙、田家鋪、南毛、站里建築公司共同組建安泰建築安裝有限公司,增強了企業實力,擴大了市場占有份額,增加了企業效益。
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東溝里家家裝上了電燈電話,有了彩電、冰櫃、錄音機、VCD,部分戶用上了機車、麵包車、轎車,住上了小康樓。
村委榮譽
東溝里多次被市、區評為“雙文明單位”、“模範居民委員會”等稱號。居民守法明禮,鄰里之間團結友善,家庭成員之間互敬互愛。媳婦孝敬公婆、兒子孝敬父母,民營業戶誠實守信,文明經商,呈現出一派文明祥和、健康向上的新風貌。居民中老壽星多,活到90歲以上的老人有5位,現在村里80歲以上的老人有1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