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
騶搖
騶搖,越王勾踐的後裔。公元前333年,越國被楚國滅亡後,南遷到甌越,建立東甌國。東甌國傳至騶搖叔父安朱時,正值秦始皇統一中國,廢分封、建郡縣。秦王朝在甌越、閩越(今福建)兩地設定閩中郡,安朱的王位遭廢,降格為郡長。
秦朝末年,騶搖與吳芮追隨劉邦的大軍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統一關內,輾轉苦戰四年之久,立下汗馬功勞。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韓信布下十面埋伏,將項羽團團圍困在垓下。這一仗,騶搖也引軍參戰,致使楚軍大敗,項羽烏江自刎,劉邦取得楚漢戰爭最後的勝利。由於騶搖平秦佐漢戰功卓著,漢高祖晉封他為海陽齊信侯。
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1年),漢王朝詔令在甌越(地域相當於今溫州、麗水、台州三個地市範圍的整個浙南)重建遭秦朝所廢的東甌國,並正式晉封騶搖為東海王,世稱東甌王。
劉莊
漢明帝劉莊(公元28年-公元75年),初名劉陽,光武帝劉秀第四子,母光烈皇后陰麗華,東漢第二位皇帝,公元57年―公元75年在位。
劉莊初封東海公,後進封東海王。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立為皇太子。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即皇帝位。漢明帝即位後,一切遵奉光武制度。漢明帝提倡儒學,注重刑名文法,為政苛察,總攬權柄,權不借下。他嚴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與政,對貴戚功臣也多方防範。同時,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脅。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命竇固徵伐北匈奴。其後,又以班超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諸國皆遣子入侍。次年,復置西域都護。此外,隨著對外交往的正常發展,佛教已在西漢末年傳入中國,漢明帝將佛教引進中國,使佛教開始在中國流行。漢明帝在位期間,吏治清明,社會安定。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漢明帝去世,時年四十八歲。廟號顯宗,諡號孝明皇帝,葬於顯節陵。
劉強
劉強(劉彊),漢光武帝之子,母郭皇后。建武二年(26年),立其母郭氏做皇后,他做了皇太子。
十七年(42年),郭皇后被廢,劉疆憂愁不安,多次通過左右及諸王陳述他的心愿,願意備蕃國。光武帝於心不忍,遲遲回答,幾年後才同意。
十九年(44年),劉疆被封為東海王。43年-58年在位,在位15年。謚:東海恭王。
劉政
劉政(?-102年),劉強之子,襲封東海王,諡號東海靖王,於永平元年(58年)至永元十四年(102年)在位,共44年。劉政德行不佳,其叔中山簡王劉焉去世時,劉政“詣中山會葬,私取簡王姬徐妃,又盜迎掖庭出女。豫州刺史魯相奏請誅政,有詔削薛縣”。
劉肅
劉肅(?-125年),劉政之子,襲封東海王,諡號東海頃王,於永元十四年(102年)—延光四年(125年)在位,共23年。
劉臻
劉臻(?-156年),劉肅之子,襲封東海王,諡號東海孝王,於延光四年(125年)—永壽二年(156年)在位,共31年。
劉祗
劉祗(?-200年),劉臻之子,襲封東海王,諡號東海懿王,於永壽二年(156年)—建安五年(200年)在位,共44年。
劉羨
劉羨,劉祗之子,襲封東海王,於建安五年(200年)—延康元年(220年)在位,共20年。曹丕篡漢後,東海國撤除,劉羨被封為崇德侯。
劉敦
劉敦,漢獻帝劉協之子,212年-220年在位。
曹魏
曹霖
曹霖(?—249),兗州沛國譙縣人氏,曹丕之子。霖性粗暴,閨門之內,婢妾之間,多所殘害。黃初三年立為河東王。六年,改封館陶縣王。太和六年,改封東海王。明帝即位,以先帝遺意,愛寵霖異於諸國。嘉平元年薨。諡號:定。
曹啟
曹啟,東海定王曹霖之子,高貴鄉公曹髦的兄弟。嘉平元年(249年),曹霖去世,曹啟繼承父親東海王的爵位。景初、正元、景元年間,累增食邑,一共有食邑六千二百戶。
西晉
司馬祗
東海沖王司馬祗(271-273),字敬度,晉武帝司馬炎第六子,母匱才人。泰始九年五月受封。殤王薨,復以司馬祗繼司馬兆,其年薨,時年三歲。
司馬越
司馬越(?―311年),字元超,晉宣帝司馬懿四弟東武城侯司馬馗之孫,高密文獻王司馬泰長子。晉惠帝至晉懷帝時期權臣,八王之亂的參與者之一。
初任騎都尉,後遷散騎侍郎加侍中,歷任散騎常侍、輔國將軍、尚書右僕射等職並因參與誅殺楊駿受封五千戶侯,不久復任侍中,加奉車都尉,晉爵東海王。永康初年(公元300年)加中書令,又升任司空兼中書監。
在八王之亂後期,司馬越在先後擊敗了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等諸王的勢力之後開始掌控西晉政權,並在晉惠帝死後立太弟司馬熾為皇帝,是為晉懷帝。司馬越自任太傅輔佐朝政,輔政期間不思團結官員一致對外,反大權獨攬,殺戮朝臣,弄得人人自危,各方紛紛起兵討伐,司馬越無奈之下自請出征石勒。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司馬越憂懼而死,至此八王之亂終結。東晉年間追謚孝獻。
司馬沖
司馬沖(311年―341年),字道讓,晉元帝司馬睿第三子,母石婕妤。封東海王,以繼承原東海孝獻王司馬越爵位。不久,司馬沖病死。
司馬彥璋
司馬彥璋(司馬彥章),晉簡文帝司馬昱曾孫,琅邪王司馬道子之孫,會稽忠王司馬元顯第二子。隆安三年(399年),晉安帝詔封司馬彥璋為東海王,繼為東海哀王司馬沖曾孫,改食吳興郡。後被桓玄所殺。
司馬奕
司馬奕(公元342年—公元386年),字延齡,晉成帝司馬衍次子。
興寧三年(公元365年)二月,晉哀帝司馬丕死後。同年二月丁酉(2月23日),司馬奕即帝位,在位6年,為桓溫所廢。被廢后降為東海王。鹹安二年(公元372年),又降封為海西公。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過世,終年四十五歲。司馬奕史稱廢帝,又稱海西公。
前秦
苻雄
苻雄(319年—354年),字元才,氐族,前秦惠武帝苻洪少子,前秦景明帝苻健之弟,前秦宣昭帝苻堅的父親,十六國時期前秦宗室、將領。
苻雄熟讀兵法、有謀略、擅騎射,為前秦政權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封東海王。公元354年,苻雄逝世,諡號敬武。公元357年,其子苻堅即位後,追尊他為文桓皇帝。
苻堅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堅(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堅頭,氐族,十六國時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苻雄之子。
公元354年(皇始四年),苻雄去世,苻堅襲父爵東海王。公元357年(壽光三年),苻堅廢掉苻生,即位。
苻堅在位前期勵精圖治,重用漢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與民休息,加強生產,終令國家強盛,接著以軍事力量消滅北方多個獨立政權,成功統一北方,並攻占了東晉領有的蜀地,與東晉南北對峙。
苻堅於383年發兵南下意圖消滅東晉,史稱淝水之戰。但最終前秦大敗給東晉謝安、謝玄領導的北府兵,國家亦陷入混亂,各民族紛紛叛變獨立,苻堅最終亦遭羌人姚萇殺害,終年48歲,諡號宣昭帝,廟號世祖。
苻纂
苻纂(?—387年),苻堅時為尚書令、魏昌公,苻丕時為東海王、太尉,苻登時為太師、大司馬、魯王,為其弟苻師奴所殺。
北朝
元頊
元頊,字寶意,元顥弟。起家為通直郎,轉中書郎,歷武衛將軍、光祿少卿、黃門郎。出除平北將軍、相州刺史。為大宗正卿。封平樂縣開國公,食邑八百戶。莊帝初,拜侍中、車騎將軍,封東海王,食邑千戶。俄遷中書監、左光祿大夫,兼尚書右僕射。又拜車騎大將軍,加侍中。頊無他才幹,以親屬早居重任。兄顥入洛,成敗未分,便以意氣自得,為時人所笑。顥敗,潛竄,為人執送,斬於都市。出帝初,贈侍中、都督雍華岐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太尉公、尚書令、雍州刺史。
元衍
元衍,元頊之子,襲爵。武定中,通直散騎侍郎。齊受禪,爵例降。
元曄
元曄(509年-532年),字華興,太武帝拓跋燾玄孫,景穆帝拓跋晃曾孫,南安惠王拓跋禎之孫,扶風王元怡次子,南北朝時期北魏皇帝,530年-531年在位。530年12月5日(農曆十月三十日)被爾朱兆與爾朱世隆擁立。531年4月1日(農曆二月廿九日)被廢為東海王。次年12月26日(農曆十一月十四日)被北魏孝武帝賜死。
孔伯恭
孔伯恭(?―469年),侍中、鎮東將軍、幽州刺史孔昭次子,東宮洗馬孔羅漢之弟,南北朝時期北魏官員、將領。
孔伯恭初任給事中,受封濟陽男,歷任鷹揚將軍,安南將軍、濟州刺史、散騎常侍,進封成陽公。
天安元年(466年),孔伯恭升任鎮東將軍,跟隨鎮南大將軍、尚書尉元率軍援救投降北魏的南朝宋徐州刺史薛安都。皇興元年(467年),魏軍大敗宋軍,俘獲斬殺眾多宋軍將士,繼而攻占淮陽。
皇興二年(468年),擔任散騎常侍,都督徐、南兗、北兗州諸軍事,鎮東將軍,彭城鎮將。皇興三年(469年),孔伯恭去世,追贈鎮東大將軍、東海王,諡號桓。
高仁謙
高仁謙,北齊世祖高湛少子,封東海王。
南朝
劉褘
劉褘(436年-470年),字休秀,宋文帝劉義隆第八子,母為陳修容。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封東海王,食邑二千戶。泰始四年(468年)四月,改 封廬江王。五年(469年),柳欣慰謀反,欲立劉褘為帝。事泄,劉褘被削去官爵。六年(470年)六月,劉褘被逼令自殺,享年三十五歲。
田流
臨海亡命田流自號“東海王”,逃竄會稽鄞縣邊海山谷中,立屯營,分布要害,官軍不能討。齊明帝遣直後聞人襲說降之,授流龍驤將軍,田流受命,將黨與出,行達海鹽,放兵大掠而反。是冬,殺鄞令耿猷,東境大震。六年,敕山圖將兵東屯浹口,廣設購募。田流為其副暨挐所殺,別帥杜連、梅洛生各擁眾自守。至明年,山圖分兵掩討,皆平之。
南吳
徐溫
徐溫(862年—927年11月20日),字敦美,海州胊山(今江蘇東海)人,五代十國時期吳國大臣,南唐烈祖徐知誥(李昪)的養父。
楊隆演即吳王位,建國改元,任命徐溫為大丞相、都督內外諸軍事,封東海郡王。武義二年(920年),楊隆演去世,徐溫越位擁立楊隆演弟楊溥繼位。順義七年(927年),徐溫請楊溥即皇帝位,楊溥尚未同意,徐溫即病死,時年六十六歲,追封齊王,諡號武。其養子徐知誥建立南唐後,追謚徐溫為忠武皇帝,廟號太祖。徐知誥恢復原姓,改名李昪後,再改廟號為義祖。
李昪
李昪(888年-943年),字正倫,小字彭奴,徐州人,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建立者。
李昪原名徐知誥,是南吳大將徐溫養子,曾任昇州刺史、潤州團練使,封東海王,後掌握南吳朝政,累加至太師、大元帥,封齊王。
937年(天祚三年),李昪稱帝,國號齊。939年(升元三年),又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他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變更舊法;又與吳越和解,保境安民,與民休息。
943年(升元七年),李昪因丹藥中毒而死,是為南唐先主,廟號烈祖,諡號光文肅武孝高皇帝,葬於永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