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解放前屬孝感縣洪樂鄉;
1949年本地解放,屬三汊區;
1955年3月,三汊區撤銷,併入祝站區;
1958年9月改為成立祝站人民公社,本地幾個自然灣合併成立東橋大隊;
1966年9月,“文革”造反派將孝感縣祝站區更名為“東風縣向陽區”,1975年1月,撤區並社,三汊從祝站區劃出,設三汊人民公社,轄5個管理區,本地屬埠鎮管理區;
1985年地名改革時,東橋大隊改為東橋村;
2001年管理區撤銷,直屬三汊鎮。
2018年,原東橋村、彭橋村和石板村合併成新的東橋村。
地理位置
東橋村位於孝感市孝南區三汊鎮東部,距鎮區3公里,東與祝站鎮萬青村相鄰,南與松柏村(原一心一村)交界,西與埠鎮村相連,北與石墩村接壤,京廣鐵路、福銀高速穿插而過。
人文
2017年至今,東橋村共有1人次被評為孝南區最美星級文明戶,2人次被評為三汊鎮最美星級文明戶,4人次被評為三汊鎮脫貧之星。
氣候特徵
屬亞熱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8℃,一月份平均氣溫為3.5℃,七月份平均氣溫為28.9℃,無霜期為247天至275天。年降雨量為1200mm,春夏季為多雨期,“梅雨”季節,降雨量占全年的70%。
自然資源
村東獅子山原來種植杉樹,現已開闢為特色林果產業基地;南部與伍陳村苗木花卉基地相鄰;西部農田集體流轉湖北埠東水生花卉專業合作社發展睡蓮種植170多畝;北部有茶葉基地,東北部有金果莊園。
人口民族
16個聚居區,共747戶3152人,全部為漢族。
經濟產業
近年來,東橋村按照“宜農則農、宜果則果、宜游則游、宜林則林”的產業發展原則,加快推進產業發展,基本形成以特色糧油、茶葉、蔬菜、水果、金果、經作、畜禽、光伏、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為主導的扶貧產業體系,不斷增加村民和集體經濟收入,帶動東橋村基礎設施提升、貧困戶生活救濟及幫扶產業可持續發展,加速推進東橋村鄉村振興。
新建水生花卉專業合作社,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流轉農戶土地300畝引進睡蓮、鳶尾草等生態養殖觀光項目,讓東橋村成為集“農業科普觀光,四季花海展示,果蔬採摘體驗,戶外培訓拓展,藝術文化交流”為一體的生態休閒旅遊度假村。
投入10.2萬元開發了品牌化新零售電商平台——土老貿惠民公社,採取“線上+線下”方式,讓產品直接進入消費市場,桃園土雞、龍蝦、東橋有機大米等綠色土特產形成成熟的銷售鏈。
在京廣鐵路和福銀高速兩側新建廣告牌,通過租賃方式增加村集體收入。
醫療衛生
設有村級衛生室一所。
當地交通
京廣鐵路穿境而過,福銀高速從村北部穿過,離孝感火車站和漢孝城鐵孝感東站約15公里。距武漢天河國際機場29公里。西距G4京港澳高速入口4公里。縣級公路三祝線橫穿村內。離孝漢大道和S110省道1.5公里,通往孝感市內公交有12路和15路,通往武漢有到青年路客運站、盤龍城過路班車。
風景名勝
東王橋
東王橋又稱東家大橋,位於孝感市孝南區三汊鎮東橋村,清代建築。五孔石拱橋,尖券拱,拱券石排列為橫聯拱券。呈正南北向,中間高兩端稍低,全長46.3米,橋面寬5.6米;中間的橋孔徑為5.5米,兩邊對稱遞減,依次為5.2米、5米。橋墩均用紅砂岩石和青石錯縫平砌,石灰砂漿掛縫。橋面為條形青石鋪墁。該橋自古至今是當地的重要交通要道,為研究孝感地區清代橋樑建築風格等提供了實物依據。
2014年6月22日,該橋被湖北省文物局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橋,區文物編號為0004號。
村級要聞
2019年6月,孝南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姚惠萍一行在三汊鎮黨委書記饒滿清等同志的陪同下,到東橋村調研鄉風文明建設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