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青瓷
【年代】 東晉
【文物產地】浙江越窯燒制
【文物現狀】 流傳於世
【簡介】
雞首壺,又名雞頭壺、天雞壺,晉代時稱罌,是兩晉時期青瓷的代表作之一。最早的雞首壺的雞頭和雞尾純為裝飾之用,故多為閉口尖嘴和短尾,後來雞首壺成了盛酒器,所以雞頭作流,嘴成圓筒狀,同時整個器型也由寫實演變為誇張的變形。這裡介紹的藏品是東晉早期浙江越窯燒制的雞首壺。壺通高13厘米,盤口點褐彩,口徑7.8厘米,壺身徑15.8厘米,平底徑11厘米,雞首為流,圓筒口,高冠引頸,圓目微凸,雞尾後翹與淺盤口連線為手柄,壺身圓扁,肩部塑對稱橋型系一對,絲帛般的淡青釉與沁入的土銹點相映成趣,更映現出遠古的魏晉風範。此壺小巧玲瓏,造型生動,充分體現了古人取動物形象為生活器具造型,並由具象向抽象演變時的審美特徵。雞首壺起於三國,流行於兩晉至隋代。此壺從東晉至今,歷經了近1700年的歷史滄桑完好地保存下來了。
相關詞條
-
雞首壺
雞首壺因壺嘴作雞首狀而得名,是西晉至唐初流行的一種瓷壺。雞首壺除在江蘇、浙江大量出土外,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四川、安徽、山東、河南...
概述 歷史 發展特徵 雞首壺的燒制 黑釉雞首壺欣賞 -
青瓷雞首壺
青瓷雞首壺,南京博物館藏。雞首壺是魏晉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陶瓷實用器皿,造型特點顯著。
簡介 鑑賞 -
東晉青釉雞首壺
東晉青釉雞首壺,年代東晉時期,該器物盤口,雙系,碩腹,平底。肩腹部飾雞首,圓嘴、通孔,與雞首對稱的尾部有一曲柄與盤口相接,口沿、眼睛、把柄等處飾褐色彩點。
-
東晉德清窯黑釉雞首壺
高17厘米,口徑7厘米。 盤口、高直頸、溜肩、圓腹、平底。肩部一則設高頸雞首,高冠、凸眼,圓嘴為流
基本資料 文物簡介 相關資料 -
東晉青釉褐彩雞首壺
東晉青釉褐彩雞首壺是一個文物。壺盤口,雞首狀短流,鼓腹,平底,俗稱“雞首壺”。
-
東晉越窯青瓷點彩雞首壺
東晉越窯青瓷點彩雞首壺產於東晉時期。盤口,細頸,斜肩,球腹,平底內凹。肩部安對稱雙系,一端飾雞首,引頸高冠,喙作圓管形(與器身不通),另一端作弧形鋬,口...
-
東晉越窯青瓷龍柄雞首壺
名字:東晉越窯青瓷龍柄雞首壺級別:一級年代:東晉尺寸:口徑11、7,底徑11,高23、5 厘米來源:撥交收藏單位:浙江省博物館盤口,束頸,溜肩,圓腹,平...
概況 詳情 -
東晉越窯點彩雞首壺
東晉越窯點彩雞首壺,肩部點聯珠彩,底部有支燒點,器型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