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明縣開發區

東明縣開發區

機構沿革、機構設定2002年5月,成立東明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屬縣委、縣政府派出機構,正科級單位,不具有行政區劃。 2003年4月,成立東明縣工業園區建設指揮部,常務副縣長任指揮長,不具有行政區劃。 2004年9月,成立東明縣開發區,屬縣委、縣政府派出機構,正科級行政單位,內設黨政辦公室、社會事業局、招商引資局、規劃建設局、財政局5個副科級單位,具有行政區劃。

園區簡介

東明縣開發區
是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級開發區,規劃面積24.8平方里公里,起步區 8.6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12個自然村,市縣直部門8個,38家企業,總人口2.2萬人,其中農村人口1.3萬人。
經過三年的開發建設,開發區已初步建成一個布局較為合理、功能齊備、高效運行的新興工業園區。區內基礎設施完善,環境優雅,管委會機構精幹,辦事便捷,以“優美環境,優惠政策,優質服務,優良程式”為投資興業者提供全程、全方位的服務。
目前,已形成以石化集團為龍頭的石油化工,以五得利麵粉集團、大樹實業為龍頭的農副產品精加工等產業格局,成為備受關注的熱資熱土。
開發區將進一步拓寬石油化工、綠色食品、農副產品精加工等投資領域,熱忱歡迎有識之士投資興業,共創輝煌。

區域界定、區位優勢

區西至黃河路,南至新石鐵路,北至日東高速公路,東至採油六廠。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發展定位

東明縣開發區的發展定位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全縣“經濟發展的重點,對外開放的視窗,招商引資的平台、財源建設的基地”的要求,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把開發區建設成為富有時代氣息的現代化經濟園區,帶動區域經濟優先發展的新型工業園區,環境優美,幽雅宜人的綠色生態園區,功能完善、服務一流的高效示範園區。
基礎設施
1、交通:開發區西傍106國道,南倚新石鐵路,北靠日東高速公路,內有豐東路、東蘭公路穿越及“五橫三縱”28公里主幹道路。外可連結全國鐵路、高速公路網,內形成四通八達的路網結構。距新鄭機場140公里,距濟南機場230公里。
2、電力:東明網上年供電量3.5億千瓦時,能滿足企業用電需要,另有石化工業園6.6萬千瓦熱電廠,為園區提供充足的電力供應。
3、給排水:水資源豐富,年可利用總量16億立方米以上,給水工程已成體系,可滿足區內供水用戶的要求;區內建成16.5公里涵管式下水道,建有一座日處理5萬噸污水處理廠,為公用設施和入區企業提供雨污水排放。
工業經濟
至2007年底,開發區累計引進項目115個,竣工項目22個,續建項目50個,新建項目45個,超億元的項目9個,超千萬元的28個,總投資41.5億元,境外資金4100萬美元。2007年全區實現工業增加值31.8億元,銷售收入126.1億元,上繳稅金5.09億元,出口創匯200萬美元。成為東明縣新的經濟成長點和對外開放的視窗。
以石油化工和農副產品精加工為主的兩大支柱產業已初具規模。石化集團建成300萬噸/年常減壓、30萬噸/年重交瀝青、100萬噸/年催化裂解、8萬噸/年液體石蠟、6.6萬千瓦熱電機組、25萬噸/年氣體分餾、4萬噸/年聚丙烯、10萬噸/年芳構化、100萬噸/年延遲焦化、15萬噸/年離子膜燒鹼等10餘套生產裝置。五得利麵粉集團日加工能力1700噸、山東大樹實業公司、東明中齊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等生產不斷上規模,對東明工業結構調整,壯大支柱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社會事業
1、教育衛生
總投資8000多萬元,改善了6處定點國小,新建一處高標準、現代化、設備一流的開發區中學,形成較為完整的九年義務教育體系。東明縣中醫院為開發區合作醫療定點醫院,設備先進,技術優良,可提供完善的醫療服務。
2、社會保障
10%以上的65周歲以上失地農民納入開發區最低生活保障體系,90%以上的特困民眾納入全省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全區農民全部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
機構沿革、機構設定
2002年5月,成立東明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屬縣委、縣政府派出機構,正科級單位,不具有行政區劃。
2003年4月,成立東明縣工業園區建設指揮部,常務副縣長任指揮長,不具有行政區劃。
2004年9月,成立東明縣開發區,屬縣委、縣政府派出機構,正科級行政單位,內設黨政辦公室、社會事業局、招商引資局、規劃建設局、財政局5個副科級單位,具有行政區劃。實行“縣委政府領導、相對獨立、職能到位”的體制。開發區管委會是所在縣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代表縣人民政府對開發區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管理。
2006年3月,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