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來源
《列仙傳》卷下:“東方朔者,平原太厭次人也,久在吳中,為書師數十年。武帝時上書說便宜,拜為郎。至昭帝時,時人或謂聖人,或謂凡人,作深淺顯默之行,或忠言,或戲語,莫知其旨。至宣帝初,棄郎以避亂世,置幘官舍,風飄之而去。後見於會稽賣藥,五湖智者,疑其歲星精也”。
按東方朔《史記》、《漢書》均有傳,《漢書》傳贊稱其為“涌稽之雄”,“童兒牧豎,莫不眩耀,而後世好事者,因而取奇言怪語,附著之朔”。參見“歲星”。又《古小說鉤沈》輯《漢武故事》:“東郡送一短人,……召東方朔問。朔至,呼短人曰:‘巨靈,汝何忽叛來,阿母還未?’短人不對,因指朔謂上曰:‘王母種桃,三千年一作子,此兒不良,已三過偷之矣’。柳守元《摘櫻桃贈元居士》詩:“蓬萊羽客如相訪,不是偷桃一小兒”。以東方朔偷桃為圖,表達了人們祈盼健康長命的良好願望。也有以此圖獻壽的,其意不言自明。
藝術題材
東方朔偷桃是中國繪畫、文房用品及工藝美術作品的傳統題材。東方朔為漢武帝時人,性格詼諧,擅言辭。傳說年幼喪母,由鄰居撫養長大。後得一白猿相助上天宮求助,恰好西王母開蟠桃會,他便在瑤池偷吃了仙桃,被守護神捉拿押見西王母,他以滑稽之語申辯,說得西王母不僅免其罪,而且還賜以仙酒仙餚。畫面多為白猿背一老者,老者腰系酒葫蘆,身背仙桃,或為老者口銜仙桃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