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簡介
標本保存了肱骨體的下半段與肱骨髁相鄰的部位,保存長度57.9mm。肱骨體下端的外側面和前內側面斷裂位置在冠狀窩的上方部位;後面斷裂於鷹嘴窩的上緣。根據當地漁民提供的線索,該化石可能出自東山島以東兄弟島附近的“腳筒骨線”地段(北緯23°30';東經117°38')。
“東山人”肱骨殘段表面呈淺灰色,前緣光滑且圓,外側緣的上三分之一段保留大致完整,並可見到為一銳緣,表面較粗糙;內側緣較比圓鈍;肱骨體的後面相當平整,向下漸漸增寬;肱骨體的橫斷面呈三角形;骨壁明顯地薄。
測量數據
“東山人”肱骨殘段測量數據表:
測量項目 | 單位:mm | |
肱骨體上部 | 橫徑 | 22.7 |
矢徑 | 18.2 | |
橫斷面指數(矢徑/橫徑) | 80.2% | |
周長 | 64 | |
肱骨體下部 | 橫徑 | 25.3 |
矢徑 | 16.7 | |
橫斷面指數 | 66% | |
周長 | 69 | |
髓腔 | 橫徑 | 11.3 |
矢徑 | 10.1 | |
髓腔橫徑指數 | 49.8% | |
髓腔矢徑指數 | 55.5% |
相關研究
各項測量證明該標本屬於人的肱骨化石,並且,各項數字都與近代人類肱骨特徵相同。該標本與遼寧“建平人”(時代:晚更新世晚期)的上臂骨化石下半段上部各項測量數據相近,只是“東山人”的肱骨不如“建平人”的肱骨來得扁平。遼寧“建平人”化石出自晚更新世地層中,層位可靠。儘管東山的人類化石無具體地點和層位,但從對比看也應當屬於晚期智人範疇。
“東山人”肱骨體殘段的表面帶有海生軟體動物的附著痕跡,表明出自海底無疑,其斷裂面上還可以見同樣呈淺灰色,與表面的顏色一致,但在後面部位夾有一層黑色物質,應是海底鐵錳質浸染所致。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海域底部,生物骨骼的骨質纖維中經常受到鐵或錳質的浸染,這在東山海域發現的許多哺乳動物化石骨骼的表面上也可見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