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遺蹟
東城橋建於北魏前大陵城護城河上,今大營村東,久毀。
明清時期縣城外建有橋樑9座:
通濟橋,建東城門外;
石橋,建小東關門外;
東郭橋,建東關外接官廳前;
廣仁橋,建北門外,俗稱草橋;
西門橋,建西門城外;
南河橋,建城東8里;
遷安橋,建城外西北,木石結構;
沙河石橋,明嘉靖三十年(1551)十一月之間陳瑤等建於東關外;
新橋,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建東關外,俗稱三里橋。
城內橋樑僅見於卻波湖,均系康熙初知縣趙吉士修築,共建木橋2座、石橋3座:木橋6柱2孔,一座西通湖中離相寺,一座西通湖中聖母廟;石橋系券砌,孔數2或5不等。一由北岸南接湖中離相寺,一由西岸南東接湖中聖母廟;一由聖母廟接通離相寺北,名步月橋。上述橋樑多數於民國前塌毀。
新中國興建
僅留廣濟橋,1960年基建時亦埋於地下。1982年,由省投資120萬元、省交通工隊施工興建磁、瓦窯河大橋。磁窯河橋,現澆微彎板灌柱樁式橋8孔,跨徑13米,長107米,承載20噸,為汽路20級橋樑;瓦窯河橋,現澆微彎板灌柱樁式橋6孔,跨徑13米,全長88米,承載20噸,為汽路20級橋樑,投資60萬元
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