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與東協的關係是印度“東向政策”的關鍵
印度總理辛格是在前往印尼巴厘島參加印度-東協峰會以及第六屆東亞峰會前作出上述表態的。他說,印度與東協國家的交往有了實質性的拓展,主要反映在貿易、交通和人員及機構往來上。印度-東協2010至2015年行動計畫已經達成。
印度“東向政策”拓展外交空間
第三屆環孟加拉灣多領域經濟技術合作倡議峰會3月初在緬甸首都內比都舉行。出席峰會的印度總理辛格稱,環孟加拉灣國家的自然交匯為這一倡議提供了動力,貿易、投資、能源等多領域的通連與合作將推動地區經濟合作。印度報業托拉斯評論說,這一合作倡議是印度上世紀90年代以來推行“東向政策”的體現。自1991年推出“東向政策”以來,印度與東南亞、東亞等地區國家的合作得到加強,印度獲得了經濟等方面的實惠。辛格稱,該政策是印度世界觀的戰略性轉變以及印度在全球經濟中定位的戰略性調整。但有關專家也指出,該政策覆蓋的範圍仍有限,深度也不夠,印度與相關國家的民間交流仍顯不足。
與東南亞、東亞地區國家關係得到加強
東南亞地區是印度“東向政策”的首要著力點。印度1995年成為東協全面對話夥伴。1996年7月,時任印度外長古吉拉爾稱,全面對話夥伴關係是印度“東向政策”的宣示。隨著時間的推移,印度“東向政策”也在逐漸調整。2003年,時任印度外長辛哈稱,該政策進入了第二階段。他解釋說,第一階段以東協為中心,主要關注投資和貿易,新階段的範圍則擴大到了東亞乃至澳大利亞,議題也擴大到安全領域,包括保護海上交通線和協調反恐等,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和經濟關係制度化是這一階段經濟方面的特徵。“東向政策”首先讓印度獲得了經濟方面的實惠。根據印度官方2012年發布的統計數據,2005—2006財年至2010—2011財年,印度與東協地區的貿易額由212.9億美元增長到了578.9億美元,這一數額在2012年更是達到了756億美元。同時,自2011—2012財年至今,新加坡一直是印度外國直接投資第二大來源國,其投資約占印度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11%。此外,印度還積極建議將連線印度、緬甸、泰國的高速公路擴展至高棉和越南,著力發展沿線經濟特區。
印度與東南亞、東亞地區主要國家的雙邊關係因“東向政策”得到加強。中印關係也在新時期得到了長足發展,兩國2005年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友好交流和互利合作頻繁,雙邊貿易額增長迅速,經濟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印度還先後與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簽署了雙邊經濟合作協定;印度與日本於2006年宣布建立戰略與全球夥伴關係。
印度還積極參與東南亞乃至東亞地區多邊合作機制。印度、泰國等環孟加拉灣國家1997年發起了環孟加拉灣多領域技術與經濟合作倡議;2000年,印度、緬甸等6國發起成立了湄公河—恆河合作機制;印度與東協2002年舉行了首屆印度—東協峰會,至今已連續舉辦11屆,印度還於2005年加入了東亞峰會,並參加東協10+8防長會議;2004年,印度與東協簽署了和平、進步與共同繁榮夥伴關係協定,2009年雙方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
從純粹的外交政策發展到內外兼顧
“人們把印度1991年提出的對東南亞政策貼上了‘東向政策’的標籤,其實印度的‘東向’歷史要悠久得多。印度在獨立之前就曾召開亞洲會議,這也可算作是印度‘東向政策’的體現。”印度新德里賈米亞大學國際關係中心主任蘭加查里告訴本報記者。他指出,印度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地都有廣泛的文化影響力,印度教或佛教在當地的傳播即體現了這一點;印度一直同該地區保持著良好的貿易關係,人員交流也很頻繁,東南亞地區約有200萬印度移民,因此可以說印度歷史上始終在“東向”。具體“東向政策”的出台則有其深刻的現實背景。1991年印度發生了經濟危機,外匯儲備只夠支持3周的進口,當時印度政府期望能盡一切可能增加出口,增加貿易額。東協1992年提出了建立自由貿易區的構想。由於歷史上的經貿文化聯繫,印度在東南亞地區的優勢比在西方要明顯得多,因此認為應當利用這一優勢。
“印度與東協在早期的合作主要局限於經濟領域,後來逐漸發展到政治、安全領域,印度的‘東向政策’也隨之跟進,內容逐漸豐富。”蘭加查里說。印度新德里中國研究所副主任雅各布認為,1991年時的“東向政策”只是一項純粹的外交政策,則變成了一項“內政—外交”政策,開發印度東北部地區也是這一政策的內在動力之一。
蘭加查里認為,印度的“東向政策”首先要營造穩定的周邊環境,為印度經濟發展服務,只有東南亞乃至東亞地區保持穩定,這一目標才能實現,“周邊是印度外交領域第一位的國家利益。”他也承認,有人希望印度能在這一地區平衡其他國家,但印度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拓展深度受限於民間交流不足
雅各布認為,自推行“東向政策”以來,印度確實獲得了很多經濟收益,但政策覆蓋的範圍有限,深度也不夠,印度與相關國家的民間交流仍顯不足。雅各布告訴本報記者,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居住著泰國的移民,他們每年都會與泰國相關組織舉辦文化會議,泰國人來印也常去這一地區訪問,但印度民眾大多不知道這一情況,媒體也不關注。此外,儘管印度與東南亞地區歷史上關係密切,但除旅遊外,印度民眾對東南亞地區其他方面不甚了解,印度與東南亞地區學者間交流也不多,印度國內學習越南語、泰語、緬甸語的人都很少。“印度政府在向東看,但是人民向東看得還不夠。現在的交流大多局限於官員層面,我們需要的是更多普通人、媒體間的交流。”
即便是政府間交流,雅各布仍覺得領域過於狹窄,“現在‘東向政策’中外交、地緣政治領域的互動挺多,其他領域較少。印度與東南亞大多數國家同為開發中國家,雙方在農業、教育、衛生等社會政策領域應當有更多交流。目前總體來看,‘東向政策’並沒有完全達到預期的效果。”
“我們與東南亞國家地理上很近,但心理上很遠,與西方國家則是地理上很遠,心理上很近。”談及印度與西方國家的關係,雅各布如是說。他表示,與西方國家的關係仍在印度外交政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首先,印度是英語國家,與西方打交道比較容易;其次,現行國際規則都由西方主導,有利於西方,印度不得不對西方國家給予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