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校歌

東南大學校歌

這是一首以《臨江仙》詞調寫成的歌詞。《臨江仙》屬雙調,間於中調與小令間。柳永《樂章集》入“仙呂調”。“仙呂調”是“黃鐘宮”的六調之一,“黃鐘大呂”屬高亢激越的聲調,故極長於抒情。開頭用兩個六字句,上下片結尾用兩個五字句,字數相同,平仄相反,易於形成對仗。全詞僅58字,也方便記誦。

基本信息

歌詞

【作詞】王步高

【作曲】印青

【體裁】詞,調寄《臨江仙》

東攬鐘山紫氣,

東南大學校歌詞譜東南大學校歌詞譜

北擁揚子銀濤。

六朝松下聽簫韶。

齊梁遺韻在,

太學令名標。

△▲△▲△▲△▲△▲△▲△▲

百載文樞江左,

東南輩出英豪。

海涵地負展宏韜。

日新臻化境,

四海領風騷。

註:△▲ 用以分節

背景

東南大學校歌創作於建校一百周年前夕,是為校慶而寫。此歌歷時九個多月,經數十次修改才定稿,數十位詩詞專家,全校的領導、師生均參加了審定,提出過許多有價值的意見。

格律

東南大學校歌是一首以《臨江仙》詞調寫成的歌詞。《臨江仙》別體很多(共13種),此用第六體(依《詞律》)。開頭用兩個六字句,上下片結尾用兩個五字句,字數相同,平仄相反,易於形成對仗。全詞僅58字,也方便記誦。

中仄中平平仄,

中平中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

中平中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韻)。

賞析

這是一首以《臨江仙》詞調寫成的歌詞。《臨江仙》屬雙調,間於中調與小令間。柳永《樂章集》入“仙呂調”。“仙呂調”是“黃鐘宮”的六調之一,“黃鐘大呂”屬高亢激越的聲調,故極長於抒情。開頭用兩個六字句,上下片結尾用兩個五字句,字數相同,平仄相反,易於形成對仗。全詞僅58字,也方便記誦。

詞用一組工整的對仗句開頭:“東攬鐘山紫氣,北擁揚子銀濤”,首先點出東南大學的地理位置。東南大學地處南京,又位於鐘山之西南。鐘山,一名蔣山,乃至南京第一名勝。山高高聳立於城東北,距東南大學不足兩三華里,從學校望去,不僅山似乎近在咫尺,甚至草木也依稀可辯。東晉時,因山有紫色石而被南遷的達官貴人改名“紫金山”。其實,真紫金山在山西境內,東晉南渡士人只是藉此慰借自己的思鄉之情。這裡的“紫氣”,不是用老子“紫氣東來”之典,而是切“紫金山”這名。庾信《哀江南賦》中便有“昔之虎踞龍盤,加以黃旗紫氣”之句。由於山近,仿佛可將山中之山嵐紫氣“攬”之入懷。後一句切東南大學位於揚子江畔。“北擁”二字又明言學校主要部分在江南卻又橫跨長江兩岸,“江南”是令天下人魂牽夢繞之地,謝脁《入朝曲》云:“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況且又得鐘山之拱衛,依山傍水:山是名揚天下之山,水是全國最大之水,得山水之滋養,誕生這樣一所全國名校具有了地域上的優勢。

這裡很注意鍊字鍊句,而著力於兩個動詞“攬”和“擁”。前者有舉手可及之義,明言鐘山與該校相鄰關係;而一“擁”字,似乎將萬里長江“擁”入懷中,既有《岳陽樓記》中“涵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的磅礴氣勢,又暗指東南大學腳跨長江兩岸,兩岸四地,而長江居其中,似乎“擁”長江入校中,自然氣勢奪人。

這兩句又運用了工整的對仗句,“東”與“北”同屬方位詞,“攬”和“擁”均屬動詞,而主語均為省略了的“東南大學”。“鐘山”與“揚子”是地名對(山水對)。“紫氣”與“銀濤”也對得很工,“紫”、“銀”均是色彩。李白寫長江時曾云:“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謝玄暉(脁)曾以白“練”比喻長江的靜態,“銀濤”與“白練”異中有同,擁“銀濤”入懷,頗有詩意。這兩句不僅寫出東南大學地理位置的優勢,也寫出其依山傍水之美,給人以美的感受。且“攬”、“擁”氣魄宏大,透出東南大學不凡的“大氣”。

“六朝松下聽簫韶”(此處“聽”讀三聲)一句,仿佛電影中由大的廣角鏡頭轉為小的特寫鏡頭,從廣闊的大江、高峻的大山,轉為寫一棵老松樹。迅速把焦距對準東南大學本身。“六朝松”是東南大學西北角的一棵古樹,相傳原來長於六朝宮中。此句由寫東南大學的地理位置轉而寫其歷史,其轉折點竟是這棵並不起眼的老松樹,它沒有棲霞山、廬山的六朝松高大挺拔,卻給人以歲月滄桑之感。“六朝”是指歷史上東吳、東晉、宋、齊、梁、陳,這幾個朝代累計也有三百多年,從陳滅亡至今也已一千四百餘年,人活不過百年,而這棵松樹竟活了千年以上,樹的古老道出這塊土地的古老、歷史的古老。於此古樹下所聽之“簫韶”,又是舜時的古樂,這是更古老的文化。《書經·益稷》曰:“簫韶九成,鳳凰來儀。”“簫韶”,也就是“韶”樂。《論語》中有“(孔)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六朝松是古老的物質遺產,而“簫韶”則是古老的文化遺產,這是將二者有機結合,說明對古老的傳統文化與人文精神的傳承。“簫韶”二字乃疊韻字,並不十分通俗。但加一“聽”字,則不難理解,顯然是可聽之物,系音樂之類,與“簫韶”的本義便非常接近。“聽簫韶”顯得典雅、華貴,使東南大學這塊古老的土地也有了一種神聖之感。“六朝松下聽簫韶”,顯然以中華文明的傳承者自居,東南大學是“名校”、“老校”,至此已盡在不言之中。

“齊梁遺韻在,太學令名標”二句,是歷史的回顧。是由“六朝松下聽簫韶”引發的思古之幽情。就在東南大學這塊古老的土地上,一千八百年來,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歷史往事,有多少輝煌的、足以使人引以為榮的往事。從公元258年(東吳永安元年)設“五經博士”和劉宋時雷次宗在雞籠山下的這塊土地上辦學,講經學、玄學、史學、文學開始,中國便有了高等教育,而東南大學便是其發源地之一。

“齊梁”只是六朝中的兩朝,卻是南朝文化高度發展的時期,中國最早的格律詩“永明體”詩就產生於此時,中國最早的文人詞梁武帝、沈約等的多首《江南弄》也產生於此時,《昭明文選》也於此時此地編成。祖沖之任職之華林學府,校試指南車之樂游苑也在今東大校園中,而梁鍾嶸《詩品》、劉勰的《文心雕龍》等也都產生於齊梁時期,故在中國文化史上常以“齊梁”代六朝。“遺韻”,流風遺韻的縮語,六朝已過去千年,但六朝的文彩風流世代流傳,而東南大學這塊神奇的土地正是這六朝文化的源頭。

明代定都南京,公元1381年(洪武十四年)在東南大學這塊土地上設國子監,後又改名“南雍”,這是當時的太學。加以東吳、劉宋時在此辦學,均可稱“太學”。“令名”,美名。“名標”,“名標青史”的縮語。明成祖曾於此編成《永樂大典》,成書後藏於南京文淵閣(東南大學北圍牆外和平公園一帶)。這兩句道出了東南大學這塊土地上曾對中國歷史,尤其是對中華文化作出的貢獻。雖然這兩句較之東南大學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而言太簡略了,但有此二句,已比全國的其他任何院校顯得歷史更悠久更深厚,而使東大人產生一種歷史自豪感。

“齊梁遺韻在,太學令名標”二句,又構成對仗。詞的對仗沒有律詩嚴格,這裡用寬對,整煉之中又有幾分鬆動,反而顯得不板滯。此處沒有為對仗而追求生硬的字面,而是信口道來,流暢而自然。仿佛千年的歷史長河在靜靜流淌,在柔和的月光下,只是泛起粼粼的水波。這裡也未著力去描繪這些“水波”,猶如家財億萬的巨富,對價值連城的珍寶也只是不十分在意的一提,無心著意炫耀,顯得更雍容、大度。

詞的下片以“百載文樞江左”一句作轉折,把地理的描述、輝煌的校前史的回顧打住,轉而寫建校以來的崢嶸歲月。“百載”是縮略詞,可指目前的建校百年,即便一百多年、二百年也可略稱“百載”,例如“二萬五千里長征”可略為“萬里長征”。“百載”相對於六朝以來的漫長歷史而言是很短暫的。但畢竟百年前才有了這所現代意義的大學。這一句也是對百年校史的集中概括。“文樞江左”四字高度凝鍊地說出其在中國教育界的地位。“文樞”,文化樞紐,文化中樞。三江師範學堂以來的百餘年,使該校成了南方的文化中心之一。“江左”,即江東。古人敘地理以東為左,以西為右,故稱江東為江左。萬里長江一直由西向東流淌,但到了安徽蕪湖以後轉向東北再偏北方向流過,所以長江流經南京附近時,幾乎作南北流淌,江的兩岸不是一邊是北、一邊是南,而是一邊是東、一邊是西。人們站在長江大橋上這種感受特別明顯。歷史上稱東吳為“江東”,其疆域大致相當於今江浙皖贛四省。“文樞江左”一句自負而有分寸,實際上中央大學時期東南大學遠不止是“江左文樞”,而是“天下文樞”(古人稱“天下”實僅指中國)。

“文樞江左”一句較為典雅含蓄,相比較下一句“東南輩出英豪”則較為直白。詩詞寫作、文章寫作均應有變化。古人說:“文如看山不喜平”,含蓄是優點,若句句含蓄則顯得晦澀艱深。“東南”二字有二義性,本可指中國的東南一帶,明清以來,東南一帶是天下人才之淵藪。清朝近三百年間,江蘇出的狀元就占全國的一半以上。然而“東南”二字現出在東南大學校歌中,它就更多指這所大學。百年以來,東南大學和全國少數幾所名牌大學一樣,湧現過一大批能改寫中國歷史的大人物。這裡既有大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軍事家,也有像江澤民同志那樣的大政治家。還有更多名聲雖不顯赫、卻也成就卓著的人物。故云:“東南輩出英豪。”

“海涵地負展宏韜”一句是下片的過渡,從昨天、今天過渡到寫明天,寫未來,同時此句又揭示了東南大學作為名牌大學的辦學理念與辦學思想。“海涵地負”,謂大地負載萬物,海洋容納百川,形容包羅萬象,含蘊豐富,也比喻人的學問博大精深。用在這裡,它應具有以下內涵:一是名校的胸襟與器識:從領導到教師,應當有一種雍容闊大的氣度,能吸納各種各樣的人才;二是作為一所研究性、開放性、綜合性的大學,要給各學科以寬鬆的生存發展空間,多學科的相互共存與融合,才能造就一個可以造就文化大師、科學大師的人文環境和科學環境;三是作為辦學思想,東南大學應當容許各種辦學風格、各種學術流派的平等競爭,要能兼容並包;四是作為一所名牌大學,它是知識和學術的海洋,應當有一批博大精深、能在自己某一學術領域內領國際、國內風騷數年、數十年、乃至數百年的大師級的專家,他們今天為東南大學的輝煌辛苦耕耘、鞠躬盡瘁,也為東南大學日後的持續發展和創建世界高水平大學奠定基礎。

“展宏韜”意為施展宏圖大略。“韜”出於《孫子兵法》,有龍韜、虎韜、豹韜等六韜,此處“宏韜”指學校的遠景規劃、宏大的發展計畫。用一“展”字,有發揮、實踐之意。這裡沒有半點猶疑和彷徨。有上述“海涵地負”的帥才、將才、人才,實現“宏韜”則毋庸置疑。

詞的結尾二句既是對東南大學未來的展望,也是全校師生奮鬥的長遠目標。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國內的競爭,科學、經濟、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對未來的高等教育尤其是象東大這樣的名牌大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日新臻化境”,才能適應形勢的變化,“日新”語本《易經》:“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孔穎達疏:“其德日日增新。”在資訊時代的今天,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社會也瞬息萬變,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須日日更新。道德的升華、技術的進步、觀念的更新,均須達到一個全新的境界。“化境”原出《莊子》的“物化”思想,即庖丁解牛的以“無厚”入“有間”的思想。所謂“無厚”者,“金之至精,煉之至熟,刃之至神,而厚之至變,至化者也。”後引申為詩之“化境”,是指詩人舉重若輕,不見筆墨痕跡的深厚功力,創作出思想與藝術高度統一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化境”是詩歌作品所達到的最高美學境界。進一步引申,“化境”是藝術造詣達到精妙的境界,可與造化媲美。一個人,一個學校達此“仙境”,其精神、科技、文化均臻於最高的境界。“四海領風騷”也就勢所必然。

“四海”一語出自《書經》:“文命敷於四海。”古時認為中國四面皆海,中國為海內,外國是海外,四海即指海內外,也即天下。毛主席也曾云:馬列主義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其中“四海”亦指世界。“風騷”本指《詩經》之《國風》和《離騷》,古代讀書人認為“風”“騷”是文學的極至。“領風騷”指居世界學界的前列,也即該校要成為世界高水平大學的婉轉說話。清人趙翼《論詩絕句》曾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為此,東南大學校領導已制定出五十年的遠期發展目標——要把東南大學在21世紀中葉建成世界高水平大學。

宣傳教育

對於校歌、校史的宣傳,東南大學歷來十分重視。為此,自2002年搬遷至九龍湖校區開始,每年在校慶前夕,東南大學都會邀請王步高教授舉行“六朝松下話東大”的講座。該演講同時也是東南大學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的經典項目和品牌講座。王步高教授的演講充滿了激情,是一次生動的精神與文化傳統的教育,給人強烈的心靈震撼,能引起學生熱烈的反響和強烈的共鳴,受到學生熱烈的歡迎。

作者簡介

王步高教授,中國著名詩詞研究專家,現任東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男,1947年生,江蘇揚中人。1969年從南京大學德文專業畢業回鄉任中學教師。1984年獲吉林大學唐宋文學碩士,曾任出版社編輯,所編《唐宋詩王步高教授詞鑑賞辭典》為當代全國十大優秀暢銷書,發行百餘萬冊。曾入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詞學研究專業攻博,師從唐圭章教授。1991年調東南大學文學院,歷任副院長、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現為中文系二級教授。著有《梅溪詞校注》、《司空圖評傳》等四十多種,發表論文近百篇。主攻詩學、詞學、文藝美學。對李白、李賀、李商隱、司空圖、李清照、辛棄疾、史達祖及愛國詩詞、田園詩詞、隋代詩歌等均有研究。完成過江蘇省社科重點項目“詞學研究電腦專家系統”及多項部、省級教改項目。合作完成了國家古籍規劃重點項目“唐宋辭彙評”,正在研究教育部古委會資助項目“全先唐詩編纂與研究”。現任全國大學語文研究會副會長和多個全國學術委員會委員和理事,三個省級學會副會長。王步高教授是《大學語文》系列教材(國家規劃教材)主編,該教材獲國家教材二等獎。由其主持的“大學語文”、“唐宋詞鑑賞”兩門課程獲得國家精品課程,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王步高教授曾獲東南大學“十佳共產黨員”稱號。兩次被評為東南大學“最受學生歡迎的十佳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王步高教授為江蘇省教學名師,他還是《東南大學校歌》的詞作者。

東南大學校歌歌詞來源於東南大學主頁校歌賞析來自東南大學主頁,由王步高撰寫作者簡介來自東南大學主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