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無線電工程系的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23年國立東南大學建立的電機工程系。當時該系設有電機製造、荷電鐵道、無線電三個組。1928年國立東南大學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1932年陳章先生來中央大學電機工程系任教授。

【學院概況】

1936年起擔任系主任。解放後,國立中央大學改名為國立南京大學。1952年,以南
京大學工學院為主體,併入了金陵大學和江南大學的工科系科,建立了南京工學院,並將電機工程系分
設為電力工程系和電信工程系。陳章教授任電信工程系主任,該系就是無線電工程系的前身,故將1952
年定為系的誕生之年。1953年,在全國高等學校的院系調整中,又有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工學院
的電信系併入,建立了無線電工程系。在系的發展歷程中,1956年有三分之一的教師支援新建的成都電
訊工程學院(現電子科技大學),1962年又分出電真空專業,成立我校電子工程系。2006年3月18日無線
電工程系更名為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經過長期的努力,全系在學科地位、科研水平、教學質量、師資隊伍、人才培養、橫向聯合、科研
成果產業化等方面均居全校之首,目前已成為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無線電電子學教學和科研中心,
可謂人才濟濟、成果斐然。現有教師180人,其中一名中國工程院院士、一名國家攀登計畫首席科學家、
六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23人,教授40人,副教授36人,博士後15人、博士
180人、碩士生600名、本科生1200人。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設有“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擁有“毫米波”和“移動通信”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全系有“通信與信息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
術”、“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系統”、“信息安全”五個二級學科均為碩士、博士點,可招博
士後。四個教育部長江學者計畫特聘教授崗。三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通信與信息系統”、“電磁
場與微波技術”、“信號與信息處理”。通信與信息系統學科為江蘇省重中之中學科。目前有三人入選
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四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人才計畫、五人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四人獲有突出貢獻
的中青年專家稱號、七人任全國各類專家組成員,十二人入選江蘇省“333”人才工程、三個江蘇省"藍
青工程"人選,對外合作擁有七個聯合研究中心、省市級工程中心四個、一個實驗中心、四個股份公司共
有資本八千萬元。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按信息工程(含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方向)招生,碩士、博士招
生按五個學科:“通信與信息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系統”
“信息安全”招生。本系重視學科基礎建設和專業技能培養,注意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特別是創新
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對新技術、新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為國家培養了許多通信和信息方面的高級
工程技術人才和組織管理人才。畢業生供不應求。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曾多次主辦國際學術會議。每年在國際刊物和會議上發表論文的數量和質量在
全國同行中均名列前茅。近年來,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進行廣泛學術交流與合
作。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在全國首次教學成果獎評選中,榮獲全國電子類專業中唯一的特等獎。近又獲
國家二等獎。改革的成果受到兄弟院校的高度讚揚和移植。許多種教材被兄弟院校廣泛套用。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多年來承擔了數十項國家、省部級重大的重點科研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每
年都有科研成果獲獎,2000年全系科研經費達3884多萬元。研製的高科技產品正在向產業化發展。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畢業生人數近萬人,他們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以及組織
管理能力,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成為許多用人部門首選單位。我系培養的畢業生中已有九名院士。畢
業生適應的工作範圍有:通信工程、信息處理、傳輸、交換檢測技術的研究與教學工作;電子設備與系
統的研製、生產和套用;計算機硬體及網路軟體技術的套用與開發;安全防範電子系統設計與開發等。
就業的行業主要有:電信、移動通信公司、電子、銀行、廣播電視、航空航天、航海、國防、能源交通
等高科技企業單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

【現任領導】

學院主任:尤肖虎
學院總支書記:張錫昌
學院副主任:張錫昌(常務)、洪偉、吳鎮揚、陳濤、陳曉曙、孟橋
學院總支副書記:陳濤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