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書道博物館

中村不折1943年病逝,生前以其畢生所藏建此書道博物館。 中村不折是個文物收藏家,也是個著名的書法家。 這段銘文最末一句與日本人中村不折現收藏的“應侯鍾”銘文起頭一句相銜接。

東京書道博物館

東京都台東區根岸2丁目10番4號東京書道博物館是日本著名油畫家、書法家、收藏家中村不折氏於1936年創立,收藏曆代書法文物,包括甲骨、青銅、石碑、鏡銘、法帖、墨跡、檔案經卷等,不斷收集古代書法作品,是研究日本、中國書法史料的重要場所。
館內設有專門紀念日本著名書法家中村不折氏( 1866年〜1943年)的紀念館,長期展覽中村不折的書法及其收藏品。
1936年11月中村不折以自己的住宅作為館址建立。展出其所藏敦煌吐魯番文書以及其它中國、日本古代文物。所藏敦煌吐魯番出土文獻主要得自晚清新疆、甘肅兩地官員王樹�、梁素文、何孝聰、孔憲廷等人的舊藏,部分得自在中國活動的日本人,如老田太文、日野強、勝山嶽陽、江藤濤雄、田中慶太郎等人。中村不折著《禹域出土墨寶書法源流考》(1927)一書,從書法角度介紹過部分藏品,其中寫經部分的精品,刊布在《書苑》第6卷9號和第7卷2號(1942-1943)西域寫經特集中。吐魯番文書部分由金祖同刊布在《流沙遺珍》(1940)一書中。有油印本《書道博物館所藏經卷文書目錄附解說》。

中村不折

中村不折原先專攻油畫,自四、五十歲以後,就橫跨在日本的西洋油畫和傳統書法兩大藝術門類中,成績斐然,又設帳課徒,培育英才,頗受尊敬,人稱中村畫伯,良有以也。後習書法。甲午戰爭期間中曾作為戰地記者來到中國境內,遍搜中國古文和金石碑刻,所以他的中國古代文物尤其是書法文物庋藏宏富,恐在日本無人可比。
中村不折1943年病逝,生前以其畢生所藏建此書道博物館。書道博物館建館已歷六十年來,分別有中村不折和其子、其孫任館長,保存完好,每天都有大量書道愛好者慕名前來參觀學習。中村先生嘉惠後人不淺,其人、其藝、其德正可謂三不朽者也。
中村不折是個文物收藏家,也是個著名的書法家。中村的書法,以篆隸為主,旁及金石文字,開門別派,氣象崢嶸,自有一種敦厚之基調、紮實的功力,而又不失顯著個性風格的精神在其中。中村先生先攻油畫,後習書法。清日戰爭中曾作為戰地記者來到中國境內,恐在日本無人可比。自四、五十歲以後,成績斐然,又設帳課徒,培育英才,頗受尊敬,人稱中村畫伯,良有以也。

東京書道博物館概述

博物館門門前有“館藏淳化閣帖王羲之書法”立幅招牌。
書法館:在一樓的展廳里有一幅高約兩三丈的巨幅現代書法掛在那裡,是書道博物館的創世人中村不折先生臨寫顏真卿的《裴將軍詩》,因為旁邊有一幅與之相比較的精美的墓碑拓片,拓片雖然很大,但與中村的巨幅書法相比還是顯得很小。頂天立地,氣勢磅礴,將顏詩和顏字的境界表現得酣暢淋漓,更見大將軍英武雄強的威嚴大氣。二樓主題是淳化閣帖所受王羲之書法不同版本的展覽。《淳化閣帖》又名《淳化秘閣法帖》,簡稱《閣帖》,系北宋前歷代法書匯帖,共十卷,是流傳至今年代最久遠的一部叢帖。淳化閣本是北宋初年皇宮藏寶的閣樓,北宋淳化三年,宋太宗趙光義下旨,拿出秘藏在淳化閣的歷代帝王、名臣和書法家的墨跡,由侍書學士王著加以編選。王著共選擇了108人的420帖,第一卷為歷代帝王書,二、三、四卷為歷代名臣書,第五卷是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為王羲之書,九、十卷為王獻之書。當是將這些法書鐫刻在棗木板上,然後用名貴的歙墨和澄心堂紙,拓印成少量墨本,賜給親王大臣。《淳化閣帖》由此得名。由於王著識鑒不精,至使法帖真偽雜糅,錯亂失序,且所收有不宜者而失收所宜收者,如一些帝王的字說實在的沒有多少書法價值,但是收羅了不少;而像顏真卿這樣在書法史上有絕對地位(僅次於王羲之)的書法並沒有收入等。然而該帖鐫集尤為美富,摹勒逼真,先人書法賴以流傳。時代又最早,故此帖有“法帖之祖”之美譽,對後世影響深遠。本來古人將書寫在絲織品上的字跡稱為帖,鐫刻在石頭上的自己成為碑。造紙術發明後,紙與絲織品並用於書札,凡是小件篇幅的書跡,都稱帖。宋代以後匯集歷代名家書法墨跡刻在石或木板上並拓成墨本的亦稱為帖。匯集數家書跡的,稱為叢帖、匯帖或集帖。《淳化閣帖》出現以後,仿照此例出現了許多的著名的叢帖,如《絳帖》、《潭帖》、《大觀帖》、《寶晉齋法帖》、《群玉堂帖》、《博古堂帖》、《戲鴻堂帖》等。《淳化閣帖》歷朝歷代廣為翻刻,宋代已經有30種以上的翻刻本,元明清三代更是不計其數。後世主要以顧從義本、潘允亮本、肅府本等較著名。
日本書道博物館展出的不同版本的《淳化閣帖》王羲之書法,是日本著名油畫家和書法家中村不折先生的畢生精心竭力收藏,其中有《淳化閣帖》夾雪本、絳帖本、大觀帖本、鼎帖本、世采堂本、孫氏本、顧氏本、袁氏本、潘氏本、肅府本、陝西本、欽定重刻本和日本江戶時代所刻的王文肅本等,竟有十五種版本之多,版本數量之多,而且集自一人之手,令人不敢相信。儘管各本的王字肥瘦不一,紙張色澤差異,但大都精美絕倫,王字俊逸清爽書風畢現。其中最早的是夾雪本,據稱是從淳化三年的原棗木版上所拓下的,時代應該是最早的,距今1000年有餘。據上海博物館汪慶正副館長的研究,夾雪本和上博入藏的賈似道本都是最早的版本。中村先生收藏此本夾雪本,據稱明代時為著名收藏家顧從義所藏。世傳《淳化閣帖》之顧氏本,即由他鳩工編纂刻板而成。至清末由總理大臣李鴻章收藏,李之孫李國松將其帶到了日本。1930年中村先生從橫濱商人中村房次郎手中,以自己的油畫交換而得來。由此也可見當時中村的油畫價格之高。當時夾雪本只剩下第七、第八兩卷了。交換不久,橫濱大火就將房次郎財產包括中村的油畫燒毀,所以中村先生保護夾雪本有功。至於帖中有夾雪現象,可能是紙本拓制過不久,遭到蟲子的啃食,所以帖中有一片片的白點,象是漫天雪花隨風飛舞一樣。但夾雪點塊並不影響它的優美,遍布篇首帖尾的著名收藏印章,加之顧從義、朱彝尊、羅天池、莫是龍、吳榮光、潘士成等著名學人和金石家的題簽和序跋等,更顯出了該帖的流傳有緒,貨真價實。僅看這些著名人物的題字和印章,就已經感到了十二分的神聖和莊嚴,更何況還有王羲之的字跡!
石刻館
石刻館,面積不大,但裡面收藏的中國石刻非常重要,除了一些保存較好的石佛雕像之外,還有一些著名的碑刻,如有一方殘損的東漢時期的碑刻,更重要的事這裡找出了兩大塊拼合在一起的正始石經,又稱三體石經,用古文、小篆和隸書三種文字寫成,內容是《左傳》中的某部分,其中有“春王正月”和“商邑”的字樣,應是收藏者從中國的洛陽一帶收購而來的。在另處還展出了一些殘成碎片的《熹平石經》。這些碑刻都是中國書法史和文字學史上重要的文物,在這裡能夠一飽眼福,得見原物,真是料想不到的事情。對於一個不大的墓表,覺其形式少見且內容、書法都很講究,就在小本上作了抄錄。“墓表:弘治四年十二月乙未朔廿七日辛酉秦故遼東太守略陽呂憲葬於常安北陵去城廿里”。蓋為前秦時期的墓表,字型作魏碑狀,兼有隸書的韻味。
青銅器館
另一個展室里藏有青銅器、墓志銘、古磚、陶器、玉器、璽印、瓦當、封泥等重要文物。其中的青銅器都是殷末和西周的,大都有銘文在其上,內容也非常重要。在一個東周時代的印陶文上,有戰國文字“甘樂陳酒林丙寅王易文東左里故亳”等字樣,因為不知出處,不知此中的“故亳”能否如鄒衡先生論證鄭州商城引用的陶“亳”文那樣,成為論證殷商亳都問題的證據。對於出土于山東的封泥我非常感興趣,其中有“齊小臣印”、“齊左工印”、“濟北守印”、“齊大庫印”、“齊內官印”等,一一作了臨摹。與成家一起,又對一些漢代瓦當的讀法作了討論。在展廳的一個角落,還展出了該館藏的幾版甲骨文,其中一版是武丁期的大片,內容涉及“婦好有子”的占問,即關於武丁之妻婦好懷孕生子的資料,也非常重要。囊讀《甲骨文合集》,好像沒有見到這版的資料。
應侯鍾:發現兩件,一件是1974年本縣紅門村出土。另一件早年出土,現藏日本書道博物館,兩鐘形制,花紋相同,大小相次。銘文連續,藍田出土通高24、高8.5厘米,篆間飾例“S”雲紋,鼓部飾“T”字形雲紋和鸞鳥,鉦間及上篆銘文39字,日本所藏鑄33字,銘文首句與藍田的銘文末句正好銜接。其銘文曰: 隹(唯)正二月初吉,王(歸)自成周,(應)(侯)見工遺王於周,辛未,王各(格)於康,(滎)白(伯)內(入)右(應)(侯)見工,易(錫) (彤弓)一, (彤矢)百,馬……
這段銘文最末一句與日本人中村不折現收藏的“應侯鍾”銘文起頭一句相銜接。其銘文曰:“四匹(四匹二字合文)。見工敢對揚天子休。用乍(作)朕皇祖(應)(侯)大鐘。用易(錫)眉壽多宗永(命)子子孫孫永寶用。”

博物館環境

很優美安靜的場所

位置

東京

設施

非常齊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