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不壓橋

在地安門東大街的路北,有一條東不壓橋胡同。 民國後又改稱不壓橋,意思是說皇城拆除,石橋如釋重負。 從東不壓橋胡同穿過地安門東大街,就是東板橋胡同。

河水從這裡進皇城

地安門東大街的路北,有一條東不壓橋胡同。這本是什剎海水從後門橋下進入皇城的通道,是御河的上端,胡同因橋而得名。
東不壓橋是一座東西向的石橋,位置就在胡同的南口外,在原來地安門大街街心稍偏南的地方。明清兩代的皇城牆就從半邊橋上越過。因為在地安門西大街北海後門稍東位置,有一座同樣、同名、同一功能的石橋,所以人們分別把它們稱為東、西不壓橋。
東不壓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民國初年拆皇城時,一併拆除。明代中葉的《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中稱其為步糧橋。有人認為應該是“步量橋”,意思是說橋身被皇城占去一半,橋身之窄,可以用步測量。民國後又改稱不壓橋,意思是說皇城拆除,石橋如釋重負。20世紀50年代,河道改為暗管,辟成胡同,稱原來河道的南北方向段為東不壓橋胡同,原河道東西方向通後門橋的一段改屬拐棒胡同。
從東不壓橋胡同穿過地安門東大街,就是東板橋胡同。這條胡同原稱東板橋街,也是因橋而得名。原來的橋是一座南北向的木板橋,是前海之水自東不壓橋入皇城後的第一座橋,位於今東板橋胡同與北河胡同接口的地方。北河胡同也是舊日河道,河水由此東行,在水簸箕胡同一帶南下。所謂水簸箕,是說這個地方地勢低洼,容易存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