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華林

杜華林  1962年出生,陝西省華陰市人  2010上海世博會 . 吉祥物設計 . 評審

基本信息

簡介

1962年 出生於陝西華陰市,1987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工藝系,1988-1991於廣州大學藝術系任教,教授平面設計VI設計課程。1991年來深圳發展,在深圳美光設計公司任設計總監,1993年成立深圳市杜華林形象設計有限公司。曾先後擔任第一屆華人平面設計大賽執行委員,第二屆華人平面設計大賽評審,魯迅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商用飛機公司形象設計評審,2010上海世博會吉祥物設計、音樂標誌設計評審。深圳市政府設計專業專家成員。著有《杜華林平面設計作品集》《中國人的設計世界》《深圳設計家》等。
中文名:杜華林出生地:陝西
國籍:中國出生日期:1962年
民族:漢族畢業院校:西安美術學院工藝系

人物介紹

1962年陝西省華陰市出生,1987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工藝系裝潢專業.

入職經歷

畢業後於陝西省渭南市工藝美術公司任設計師,1988年調入廣州大學藝術系任教,任平面設計設計,字型設計,VI設計課程。
1991年調入深圳,於深圳美光設計有限公司任設計總監。
1993年成立深圳市杜華林形象設計有限公司。
期間,參加過多次設計大賽及設計評審等社會活動,<平面設計在中國><華人平面設計大賽>等重大專業賽事均有作品入選及獲獎,首屆深圳標誌設計大賽中獲得銀獎、銅獎、優秀獎等。作品《糧食》《人口》等海報獲德國漢堡藝術博物館(Museum fur Kunst und GewerbeHamberg )永久性收藏。

專業榮譽

國際IDN設計大賽中獲得全球"101位決賽選手"榮譽,並受到極高的肯定:“國際IDN授權認可您卓越的才華, 並且相信你在設計領域裡的獨特性和創造力, 將會再令我們大吃一驚”(證書翻譯)。
1995年獲“華人平面設計百傑”稱號,2005年獲得由團中央組辦的“2005年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網上評選全國第一名。

社會榮譽等

社會榮譽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資深會員
深圳市設計聯合會常務副主席及平面設計專業委員會會長
1998年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授予“高級設計師”稱號
深圳市政府採購中心專家評審
第一屆華人平面設計大賽 執行委員(獲大賽組織獎)
第二屆華人平面設計大賽 評審
深圳市包裝設計協會 顧問
深圳市包裝設計成果展 評審
1999年評為20世紀華人平面設計百傑
1997年《廣告世界》專業雜誌評為封面人物
2005年《商旅高爾夫》雜誌封面人物及著名刊物《美術》
《藝術與設計》《包裝與設計》《南風窗》《深圳畫報》等均有作品介紹
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設計比賽及國際巡迴展覽
作品曾被國際性博物館永久性收藏

專業著作

1997 出版國內第一本設計師作品集《杜華林平面設計作品集》,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2001 出版《中國人的設計世界》,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2008 主編出版《深圳設計家》,海天出版社出版。

人物經歷

("渭南日報"記者 連壽山 陳志敬)
深圳又稱鵬城,取大鵬展翅之意。
2008年12月7日,深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網路認定為"設計之都",成為我國首個獲此殊榮的城市。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深圳在設計產業方面擁有鞏固的地位,其鮮活的平面設計和工藝設計部門,快速發展的數字內容和線上互動設計,以及採用先進的技術和環保方案的包裝設計,均享有特別的聲譽。
"設計之都"鵬城擁有為數眾多、影響全國乃至世界的設計精英。華陰人杜華林就是其中一位。
1983年,杜華林報考了西安美院。當時,西安美院每年面對西北五省的招生計畫僅有幾十人,陝西省的招生計畫僅為個位數。當時,西安美院的招生計畫內僅有國畫和設計兩個專業,本來很喜歡油畫的杜華林在老師的勸說下選擇了學習設計。4年的大學生活結束後,杜華林被分配到渭南市二輕局下屬的工藝美術公司工作。那時正是孔雀東南飛的年代,有識之士、大學畢業生大都人心思動,杜華林也不例外。1988年,海南省剛剛建立,他給時任海南省省長許世傑寫了一封信。令他沒想到的是,許世傑竟然給他回了信。就是這一封回信堅定了他前往海南的決心。他簡單收拾了行李,辭了公職,乘車南下。 到了廣州,杜華林意外地被剛成立不久的廣州大學"截留"了。他被留在廣州大學藝術系任教。當時,按常規,廣州大學給他設定了一段時間的試用期。本意去海南的他,此時開始在這裡教書,做起了大學老師。日子一天天過去,雖說過得也還不錯,但奔赴海南的想法他從沒遺忘。恰在這個時候,國畫大師齊白石的女兒齊良芷來到廣州大學出差。她對校領導說:"小杜可是個人才呀!你們還考察什麼呢?"一句話,杜華林被徹底留在了廣州大學。這一教就是4年,他的"海南計畫"徹底放棄。
1991年,杜華林做出了一個驚人決定。他辭職下海,南下深圳,成了第一代深圳移民。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在廣州大學過得並不"春風得意"。各種傳統體制的制約使他再次放棄了穩定的傳統工作。
當然,他也明白,做出這樣一個決定,就意味著徹底丟掉了"鐵飯碗",意味著必須接受比原來更為無助的現實,成為真正的弱勢群體。 杜華林給自己沒留任何後路,一切從零開始。他在深圳的第一份工作是去一家中日合資印刷設計公司打工。這家日本公司在業界實力雄厚,人才濟濟。但杜華林從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的。那時,深圳是全國最大的設計印刷基地,他所供職的設計公司也是深圳最有影響的設計公司之一。在這裡,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設計才華。
1993年,在業界已有了較高名氣的杜華林開設了自己的公司,名為深圳菲比廣告設計公司。經過3年運作,杜華林又將自己的公司更名為深圳市杜華林設計有限公司。他說,國外許多有名的設計公司大都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
而今的杜華林在深圳、全國乃至世界都很有名氣。他先後榮獲了中國十大廣告設計師、"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全國網上評選第一名、全球IDN設計授予"101位決賽選手"等稱號和大獎。
去年的上海世博會的吉祥物標誌海寶及音樂標誌的徵集評審工作是從2007年1月17日開始的。評審從世界各個國家來挑選。那年,上海世博局來到深圳考察了3名平面設計師,杜華林就是其中一位。當時,世博局對杜華林說:"杜老師,您是願意做選手還是願意作評審?做選手您的作品有可能獲獎,而做評審,按規定不允許有作品參與競爭。"
杜華林思考了很久。能夠設計世博會和奧運會會徽並最終獲獎,是任何一位設計師終生最高的榮譽。但要成功,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而做評審,本身就是對設計師成績的肯定,思來想去,他選擇了做評審。當他被確定為上海世博會吉祥物和音樂標誌的設計評審的訊息傳出後,同行好友們無不羨慕和尊敬。他說,能成為世博會的評審,他自己也很高興,這不僅僅代表著業界對自己學術水平的承認和肯定,更可以有機會參與我們國家大型形象設計項目的把關,把真正好的作品選出來,貢獻於這個最需要設計的時代。
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標誌徵集工作自啟動以來,共收到內地作品26620件,港澳台作品21件,美國、英國、日本等21個國家作品431件。在杜華林心目中,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標註必須具備國際性,其次才是中國特色,要做到外在美貌與實際價值的和諧統一,設計風格簡潔明快,具有明顯的時代精神。最終,他和眾多評審在數萬件作品中評出了滿意的作品。
作為一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深圳在改革進入到一定階段後,開始樹立起文化立市、音樂立品的理念。杜華林說,也許得益於鋼琴家李雲迪的緣故,多年前,決定建造深圳音樂廳。
深圳音樂廳由享譽國際建築界的日本著名建築大師磯崎新先生設計,是深圳建築乃至全國建築的一個亮點。當然,它的平面設計工作也得是大師級專家才能勝任,而這個大師就是杜華林。
杜華林依據音樂之花、美麗綻放及律動的詩章,凝固的音樂"流動、空靈、優美"為理念設計出了音樂廳的徽標。這幅作品暗合中國傳統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也包含了中國樂理"五音"(宮商角徵羽),更體現了國際音樂"無線譜"的意味。徽標激情昂揚的浪漫綻放,造型取勢,音樂廳"黃金樹"孔雀開屏般抽象的意韻,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作品具備充分的想像空間,似鋼琴音符、音樂噴泉、節慶禮花、孔雀之屏、花蕾綻放、五指彈弦,恰當地體現了現代鵬城的青春之美、輝煌之美、和諧之美。
磯崎新一方看到杜華林設計的作品後十分滿意:"這是我和中國平面設計師合作以來,最滿意的一次作品。"
杜華林先生接受專訪時很謙虛,處處都能感受到他的才學和修養,他一直強調他不一定是業界最好的,也稱不上設計大師,中國的設計還是發展階段,不是產生大師的年代,"大師"需要幾代人的積累,大家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職業設計觀

以中華文明傳統的智慧、思想與藝術遺產,作為設計審美源泉與原動力,在商業設計、文化設計與社會公益設計項目中,在設計方案上,勇於發掘傳承。弘揚東方文明與中華文化的文化遺產、中國氣派與審美形態。
以世界文明、現代文化思想與當代藝術設計美學價值與設計成果,作為設計任務文化資源,建立跨文化設計與整合文化設計的價值創新平台,力求在我們的商業設計、文化設計與社會公益設計項目服務上,在設計方案上,創想、創新,並有所創造出自己特有的新設計價值觀與設計成果。
以豐富的城鄉地域知識、產業特徵與企業文化的個性化資源與資本,作為設計工作的研究出發點,力爭在我們的商業設計、文化設計與社會公益設計項目服務上,在設計方案上,突出地方、產業的獨一無二的個性化特徵。
以消費者價值、認知、權益與體驗的特徵,作為設計作品的關鍵點,不僅關注產品與服務的特點,同時研究消費社會學意義上的認知、傳播、認同與參與的社會資本交換模式,在設計方案上,體現出鮮明的消費者價值特點。
以全球化與地域化的設計新思想、新方法、新材料、新形式、新經濟的發展趨勢,作為設計知識學習的關注點,深入研究傳統形態、現代形態與創新形態的美學規律、社會發展與時尚變遷,在設計方案上,為企業、社會與個人,設計出更新潮、更個性化、更有時尚感、更有社會責任、更有文化價值的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