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桴生

民國13年考入湖北省立文科大學,次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隨即轉為中國共產黨員,任國民黨左派南湖區分部書記。兼《中國青年嚮導》、《武漢評論》的發行、通訊工作。民國16年秋,因鄉組建中共岳池特別支部並任書記。次年冬調任豐都縣委書記。民國20年任宜昌四川中學校長。民國25年任《紅軍之友》主筆。為了宣傳抗日,與重慶的文化、新聞界知名同鄉毛暢熙、陳遠光、蒲健秋等多方籌備,於8月7日在重慶創辦《四川日報》,杜為編輯。次年3月,報社遷成都華興正街,杜桴生將中共黨員劉彥槐、朱亞凡、朱一凡、黃其敏和葉凱等安排在報社工作,建立黨的支部,杜桴生任支書。   《四川日報》屬私營,經費緊張,杜與妻子羅寧將工資作辦報經費。為了擴大報紙宣傳抗日的作用,他寫了《鑑往知來》、《為世界而戰》、《英勇的抗日,壯烈的犧牲》、《馬上動手,肅清仇貨》等短評和社論,在民眾中產生較大影響。杜白天在協進中學任教,晚上進行編輯工作,為等“中央社”的電訊稿常守至深夜,甚至到天亮。民國27年春,中共成都市委成立,杜任書記,不久又任四川省工委文委書記。他仍把辦好報刊作為工作重心。除做好《四川日報》的編輯發行工作外,還組織《時事新刊》的彭上和、《華西日報》的甘佩文、王浩冰、王永賢等研究辦報事宜。《國難》三日刊和《捷報》被國民黨查封,杜和地下黨員王達等人多方活動,使得復刊。不久,杜桴生又組織復辦《時事新刊》,訂戶達三萬。同年5月杜發起成立“中國青年記者學會成都分會”,為廣泛團結成都新聞界人士,宣傳黨的抗日救亡方針,推動成都地區的抗日宣傳工作起了極大的作用。
民國28年4月,《四川日報》因經費困難停刊。杜桴生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創辦《民生報》,繼代《四川日報》的宣傳作用。他任總主筆。
同年秋,中共成都地下黨被特務機關破壞,杜桴生調至重慶南方局,不久隨吳玉章、林伯渠赴延安,任陝甘寧邊區黨委宣傳部科長,兼《大眾讀物》社長。民國29年底,中共中央為了加強四川地下黨的工作,派杜桴生隨董必武回川,任閬(中)南(部)中心縣委書記。次年春,中共川北工委成立,杜桴生任副書記。民國31年秋,杜調重慶《新華日報》社任秘書和總務主任。由於國民黨特務的破壞,《新華日報》社工作條件很差,報紙印刷時常停電,用人力推動機器,使報紙的時效和質量深受影響。為保證報紙印刷及辦公用電,杜桴生設法購買柴油發電機。民國34年8月,重慶遭受洪災,報社印刷廠被淹,杜桴生帶領職工,冒著酷暑將機器搬到山上印刷,使報紙按時出版,保證“國共和談”等訊息及時發布。報社生活艱苦,杜帶領職工開荒種菜、養豬,改善生活,受到大家好評。
民國35年秋,杜去西北局籌辦《民眾日報》和電台。民國37年4月,中共中央機關遷往河北平山縣,西北電台和《民眾日報》實際擔負著中共中央和西北局機關報的雙重宣傳任務。民國38年5月西安解放,杜任西安軍管會新聞處長,兼管報社和電台的工作。12月,杜桴生隨賀龍部隊進軍四川。成都解放後,任軍管會秘書長兼交際處長。1950年6月後任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委員、秘書長、川西人民法院院長、四川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秘書長等職。1952年“三反”、“五反”運動中受撤職處分。1957年被劃為右派分子,開除黨籍。1968年被關押,1970年12月去世。1979年11月平反昭雪,恢復名譽。1981年12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成都為他召開追悼大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