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杜占存,字博藝,號無終後人,1964年生於河北省唐山市 ,京東玉田縣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煤礦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 ,唐山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開灤畫院副院長,北京中和百年書畫院副院長。 書法作品榮獲《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展覽》優秀獎(四年一屆中國書法最高獎) ;《親情中華——世界華僑華人美術書法展覽最高獎》;《改革開放三十年全國職工書法、美術展覽》二等獎。榮獲全國第三屆職工藝術節書法美術展覽銅獎;入展《全國第三屆蘭亭獎堯山杯新人展》;《第六屆全國楹聯書法展覽》; 入展《孔子藝術獎全國書法大展》;草書精品收錄《中南海珍藏畫冊·書法卷》; 二○○九年四月參加由國家大劇院、中國煤礦文工團主辦、中央電視台錄製並播出的《第十四屆五一音樂會》音書畫節目演出。
人物評論
談談杜占存其人其書--齊玉新 2012、04、22夜
在看到十屆國展獲獎名單裡面有“杜占存”這個名字的時候,我著實吃了一驚----因為沒有想到他居然會獲獎!
兩年前,他拿來一疊即將出版的作品集小樣讓我寫序。其中的作品已經和他前幾年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不僅有魏晉書法的瀟灑韻致,也有從當代書法高手中提煉出來的技法,寫的文雅生動,於是我為其寫了《固守傳統 開掘經典----由杜占存書法想到的》作為序言。至今,占存先生每次見到我還依然提及文中我的一句話“提純古人的技術”,想來,他這兩年也是這么做的。
四年前,占存先生第一次來到我的工作室時候,那是我倆第一次見面,他拿來了好多自己的作品讓我看,寫的是明清調,儘管已經具有氣象,但在技術上還有著一些問題,那種盤旋纏繞的風格似乎也與他的性情有著不太容易調和的矛盾,所以我暗示他放棄。書法這玩意真的很奇怪,你喜歡的風格、書體有時候並不一定適合你玩,或者不適合你的手感、或者不適合你的性情,這就跟你喜歡人家姑娘,人家對你不屑一顧一樣,折騰一輩子也沒戲!往往很多搞書法的人,點燈熬油苦苦寫了一輩子,都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東西,所以說,走哪一條路、走對了與否十分重要。
杜占存先生在唐山市下面玉田縣的煤炭系統工作。在那樣一個環境裡面,他身邊幾乎沒有人可以交流書法、研究藝術,可我從他身上卻發現他有這么幾種非常優秀的精神:一是不恥下問的精神。我比他年齡小、又不是什麼會員、也沒有參加過什麼展覽,然而他能主動來唐山向我請教,足見其好學與謙遜。我想,在這方面,他也會不斷向別人請教的。今天,很多書法家一旦有了一點點成績就會目中無人,而占存先生能夠虛心向別人學習,難能可貴!第二是眼界寬心思寬。他曾經在中國書協培訓中心學習過,現在儘管獲獎了,卻又在張旭光先生辦的書法班上每月堅持去上課,同時也結交了全國很多書法界的朋友。這樣,放眼全國、多交流、多學習的方法,會讓他眼界更加寬廣。井底之蛙是最可怕的,夜郎自大也很可怕,這一點似乎從他身上看不到。第三是他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和他的幾次談話中知道,他堅持臨帖的同時,對於古人的經典有著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他能夠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前行,而不僅僅是追隨著今人的行跡單純的模仿。儘管,今天他的書法不可避免的收到時人的影響(當代書法家的創作都或多或少的因為國展,在創作上受到時人時風的影響),但我想,這只是他的今天,而一個書法家將來如何,是難以確定的事情,不妨拭目以待或者以觀後效,這樣更客觀更具有動態發展的意義。
作為唐山縣裡面的一個基層書法作者,在那樣一個環境裡面,能夠堅持把書法默默的寫下去,並且能夠成為唐山地區第一個在全國展獲獎的作者,其付出的艱辛是可想而知的。當他獲得了第十屆全國書法篆刻展“全國獎”的時候,我真的驚訝了----他就是縣裡面的一個草根作者,也不認識誰、也沒有錢、也不是評審的弟子,除了寫得好,還能是啥?!
杜占存先生2012書法新作網路展印象--文/劉於清
第一次接觸到杜占存先生的作品,印象深刻,韻味是先生書法給我的第一印象,先生書法以神韻移人,形質與神采,軒昂與超悟和諧統一,給人一種形跡以外的藝術感受,總的來說,先生書法屬於清淨雅素的書風,作品書卷氣息躍然紙上,似能看出對生活的寬宏、自在與悠然,觀之技法,也是毫不鬆懈,而且在小局部構形與大範圍布排上,時見心機流露。
我們品評和欣賞書法,首先看書法格調,格調包含兩層含義:首先是格,其次是調。格是品位、境界,調是特點、特徵。先生書法格調是高遠的,從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先生師法“二王”,以魏晉為宗,同時涉及吸收了宋米元章、元趙孟頫等經典書法的精華,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因為先生直溯魏晉,其作品自然彰顯出端莊優雅的大家氣象。同時,先生的書法格調又是清雅的,品讀先生的書法猶如在品一杯清茶,一縷清香、清純淡雅,沁人心脾、回味悠長,先生作品乾淨、清爽,不拖泥帶水。
細細品來,先生書法在筆法、字法和墨法上又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行書應是先生的主攻方向,先生的小字行書,字字獨立,少有牽絲,而氣脈貫通,大有行雲流水之妙。小字行書作品,非常注重單個字的結體,字形的到位,(十屆國展作品,非常講究結字的精準)更注重作品整體的氣韻和墨色線條的變化,粗筆、細筆交叉進行,線條極具有力度,具有特定的情調,不僅厚實,而且極具張力,可以看得出先生想以此來極力表現書寫時的性情,看著作品,讓人不知不覺地就會跟著先生的作品線條遊走,“跟著先生重寫一遍”。
文/康桂祥
近觀其書,無不凝固著其對書法真切的感情,筆墨、情趣、技巧、發揮的淋漓盡致。行草作品結構跌宕起伏,搖曳多姿,即有豪放之氣,又蘊含溫文爾雅的書卷之風。
行書作品從容儒雅、開張奔放,“二王”一路紮實,令人信服,在清爽緊迫中,涵蘊著對古典意味的懇切追尋;於燥潤露藏間,又凸顯了書法不可或缺的天趣自然的節律變化。而果敢的殺伐與含斂的虛和相遇,更彰顯了線質錘鍊上的審美自覺。在體系中又增加一些變化,線條比較有厚度,顯得既紮實,又靈動。自然融會筆端,整體勢態變得甚為雄強。字的結構處理和筆法的運用上也頗為精準到位,細微處更具耐看性,這些成為其書法形式美感不可或缺的視覺亮點。章法布局的錯落參差,連綿翻卷,亦見款曲。如牽絲映帶輕鬆自如,虛實對比若不經意,節奏起伏顧盼有致,是一種簡淡的書美境界。
草法靈犀自運,別出機杼,收縱自如,提按得宜,使轉有度。特別富有獨創性的是,揮毫落紙之際,有獨到的塑造線條形態的辦法,充分發揮了毛筆的特性,通過微妙的調度,形成點、線、塊、面大小、粗細、整散、濃枯、焦潤等極為豐富的變化,開拓出嶄新境界。其結字氣象豪邁,渾然古質,於平整之處見險絕;行筆布局,既講究一行之間的飄逸走勢,又十分留意行與行之間的呼應,使章法在整體的視覺衝擊中首先給人以研美飛動的美感;其用筆多變,於寧靜平淡之中暗藏生機;其線質呈現出剛柔相濟、動靜相宜的特質,最得文武之道。才情詭異線條質感富有彈性,筆法多變,在激情的蕩漾下,點畫卻不失精到,此為當今書壇難能可貴者。可見平時的用工,作品書寫多以性情而發,然又不失去法度。有許多二王的氣息,尤其是那行雲流水般的氣韻,大有小王的風采。字形收放自如,但又往往出人意料之外。
文/馮光永
很早就賞讀過先生的書法作品,為先生深厚的功力與嚴謹的治學所佩服和讚嘆。
先生之行草胎息於魏晉尤其得益於二王,同時有廣納歷代書家精髓,將厚重與靈動化為一體,將沉雄與飄逸熔鑄於一爐,從而形成灑脫、飄逸、厚重、爛漫的書風。先生作品,用筆方圓兼濟,或寓方於圓,變化豐富,變幻莫測;用墨則濃淡相宜,或濃或淡,或枯或焦,或濃淡交替,濃而不滯,淡而清雅,將用墨技巧發揮到極致;結體則自然靈動,或收或放;行筆則酣暢淋漓,時而揮灑自如,大膽誇張,一揮而就,時而靜氣凝神,徐徐而行,力透紙背,注重通篇作品的整體和諧統一,注重作品的藝術性與觀賞性的統一,力求將行草書的激情與氣勢充分表達和淋漓展現,輕鬆自然的用筆,流暢爽利的書寫,活潑多樣的形式,遒勁利索的線條,形式多樣的章法,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和藝術風格,凸顯先生紮實深厚的書寫功力和靈活多變的駕馭筆墨能力以及過人的藝術感悟和創造力,具有極高的藝術感染力和極強的視覺衝擊力,與人極強的藝術享受,可以說是當今繼承和發展魏晉書風最成功的書家之一。
文/陳鼎明
清人姚孟起曾評述:“清則淨、淨則古、古則新”,可謂妙矣!“清”、“淨”去“濁”、“俗”。從“右軍本清真”的王羲之直到“清鮮明淨去俗塵”的林散之,中國書法的神奇魅力就在這“清如幾許”中蘊含了千年而至今長存。書之要義,貴在得法,妙以致用。“常變者體貌,不變者精神”。精巧與暢達、簡明與清蔚,於清逸中透析高潔的精神,於清剛中顯示倔強的風骨,這就是老師書法藝術的審美特徵與藝術內質的定位與高度。老師朝夕與古人為伍,和經典對話。晉韻、唐法、宋意、明態,“唯恐筆下無古人”,作品以方圓結合的圓潤美暢之筆,營造一個古雅經典、近乎完美的藝術空間,營造屬於自我的完整、飽滿的藝術語言與視覺圖式。意在內蘊,格調高超。不把書法當作重複古典的軀殼或符號,而是傾注一種對藝術的終極關懷,貫注一種生命力的表現,是把握書法本質的再創造。
一位哲人說過:“藝術創造的同時也創造了藝術家自己,藝術家在不斷創造中充分表現自己的生命,創造的過程也就是自我完善的過程。”
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
老師浸陶於博大精深的文化涵養,多年的書藝滋養和濃厚的人文關懷造就了老師的今天的溫文爾雅、細緻精微、處事沉穩的性格。。並涵養了書法使得作品中透露出來一個“雅”字。我們回望書法的歷史,不難發現甲骨文的稚雅,鐘鼎文的拙雅,王右軍的文雅,蘇東坡的儒雅……都是一個雅字維繫和相伴,這些作者把全部情感通過雅傳達了出來。
老師與古人對話,在感悟古人情感世界的同時,更在潛意識中感覺感知自己的心靈世界。老師的雅是雅觀之雅。作品是姿態端莊、大大方方,無一絲造作。老師的雅又是雅趣之雅。在沖淡平和的主調下,盡顯高雅的意趣,在牽絲連帶、顧盼左右、大小交錯中既不動神色又溢出萬千氣象。衛軍的雅更是雅致之雅。
行草作品取法魏晉二王書風,傳統功底深厚,樸素自然,氣蘊貫通,蒼勁謹嚴,沉穩厚重,在用筆方法,熟練到了一種自我演繹的自如。技術的嫻熟,用筆上極盡變化,沉著,勁健、渾厚、於率意處見精微,汲古出新,直入晉人。結字欹側,取勢誇張,疏密有致。書寫的自信。對用筆的調控能力的把握也是很強,從作品看能通過不同的用筆方法,寫出不同筆調的線質,並用自如的書法語言表達出不同情致的意境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