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將不村:鄂中村治模式研究

六、小結 五、小結 六、小結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山東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月1日)
叢書名: 中國村治模式實證研究叢書
平裝: 26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209046619
條形碼: 9787209046619
尺寸: 22.6 x 15.8 x 1.8 cm
重量: 481 g

作者簡介

陳濤,1972年生,湖北荊門人,法學碩士,現為荊楚理工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講師。1999年進入農村研究領域以來,先後在湖北、江西、浙江、河南等多個省市進行農村調查。已在《管理世界》、《中國農村觀察》等學術期刊上發表20餘篇論文,著有《遭遇選舉的鄉村社會》(合著)。

內容簡介

《村將不村:鄂中村治模式研究》通過對艾村村民生活和村莊治理的考察,展現了原子化村莊中村民的生活邏輯和村莊的治理邏輯,以及在市場經濟和村民自治的影響下,村民的生活邏輯和村莊的治理邏輯的演變。在艾村這類缺失社區記憶的村莊,原本就不強大的傳統力量,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迅速弱化,農民行為的理性化更加徹底。在市場經濟和村民自治的共同作用下,原子化村莊的村級治理表現出相應的特點。

目錄

總序
導言
第一章 村莊概況
第二章 家庭與婚姻
一、家庭結構
二、分家與養老
三、婚姻圈
四、上門女婿
五、光棍
六、離婚
七、婦女地位
八、自殺
九、小結
第三章 村莊環境與村落文化
一、“無歷史”的村莊
二、垮子與集市
三、農民閒暇
四、民間信仰與地方文化
五、農村節慶和民俗
六、“做事都是賠本的”——紅喜中的人情往來
七、小結
第四章 經濟分化與社會分層
一、農民收入和支出
二、人生競爭和面子
三、貧富分化
四、第三種力量——莊外的莊裡人
五、民間糾紛及解決
六、小結
第五章 農業生產與農田水利
一、農業生產
二、土地制度
三、水利中的治理、合作與派系
四、農村公共品與一事一議
五、小結
第六章 以選舉為線索的村治歷程
一、民主選舉前的村治簡史
二、大換班——第二屆村委會換屆選舉
三、馮長江當政
四、第四屆村委會換屆選舉
五、第六屆村委會換屆選舉
六、小結
第七章 村治狀況
一、農民負擔
二、村級債務
三、財務清理
四、村集體資產
五、醫療衛生和計畫生育
六、社會治安與灰色勢力
七、上訪
八、財政轉移支付
九、小結
第八章 鄂中村治模式關鍵字
一、如何為艾村定位
二、鄂中村治模式關鍵字
第九章 若干討論
一、農田水利與小組內的派系
二、小組和村莊的不同派系運行機制
三、國家政策對村莊派系及村莊治理的影響
四、村民自治的實施效果為什麼會在稅費改革後變差
附錄
附錄一:艾村4組家庭結構
附錄二:艾村4組外出工作人員及打工人員情況
附錄三:艾村4組傳統通婚圈外的婚姻
附錄四:光棍案例
附錄五:婚姻變化案例
附錄六:人情禮單
附錄七:農民負擔表
附錄八:農戶收支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