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材料消耗定額指標的組成,按其使用性質、用途和用量大小劃分為四類。
1、主要材料
指直接構成 工程實體的材料。
2、輔助材料
直接構成工程實體,但比重較小的材料。
3、周轉性材料
又稱工具性材料,指施工中多次使用但是不構成工程實體的材料。如模板、鋼拱架、輕型鋼軌、焊管、腳手架、跳板以及鋼、木支撐等。
4.零星材料
指用量小、不便於計算的材料。
計算方法
定額材料消耗量,既包括構成產品實體淨用的材料數量,又包括施工場內運輸及操作過程不可避免的損耗量。
即 總消耗量=淨用量+損耗量
另 損耗率=損耗量/總消耗量×100%
則 總消耗量=淨用量/(1-損耗率)
為了簡化計算 預算定額中採用如下公式:
損耗率=損耗量/淨用量×100%
總消耗量=淨用量×(1+損耗率)
所以,制定材料消耗定額,關鍵是確定淨用量和損耗率。
作用
材料消耗定額是編制材料需要量計畫、運輸和供應計畫、計算倉庫面積,簽發限額領料單和經濟核算的根據。制定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額是組織材料的正常供應,保證生產順利進行,以及合理利用資源、減少積壓、浪費的必要前提。
工業企業為製造產品而消耗材料數量的多少,是反映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標誌。為了促使企業更好地使用和節約材料物資,每一個工業企業都要制定先進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額,這對於企業從生產準備,投料製造,一直到完成產品生產的整個生產過程,都有重要作用。
1、材料消耗定額是正確地核算各類材料需要量,編制材料物資供應計畫的重要依據。
工業企業的材料物資供成計畫,主要是根據計畫期的生產任務和單位產品的消耗定額,先算出各類材料的需要量,再考慮到材料的內部資源而確定的。因此,消耗定額是確定材料需要量的依據,如果沒有定額,計畫指標就失去依據,也就不可能編制正確的材料物資供應計畫。
2、材料消耗定額是有效地組織限額發料,監督材料物資有效使用的工作標準。
有了先進合理的消耗定額,才能使企業供應部門按照生產進度、定時、定量地組織材料供應,實行嚴格的限額發料制度。並在生產過程中,對消耗情況進行有效地控制,監督材料消耗定額的貫徹執行,千方百計地節約使用材料,同一切浪費材料的現象作鬥爭。
![材料消耗定額](/img/4/2d1/nBnauM3XzUjNwcjM4EDOxUDM0QTMwADMwADMwADMwATMxAzLxg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3、材料消耗定額是制訂儲備定額和核定流動資金定額的計算尺度。
工業企業在計算材料儲備定額和流動資金的儲備資金定額中,都有一個“每日平均需要量”的因素,而“每日平均需要量”又取決於每日平均生產量和單位產品的材料消耗定額兩個因素。由此可見,單位產品材料消耗定額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材料儲備定額和儲備資金的數量。因此要制訂切實可行的材料儲備定額和儲備資金定額,必須要行先進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額。
材料
根據材料使用次數的不同,建築安裝材料分為非周轉性材料和周轉性材料。
非周轉性材料也稱為直接性材料。它是指施工中一次性消耗並直接構成工程實體的材料,如 磚、 瓦、 灰、砂、 石、 鋼筋、 水泥、工程用 木材等。
周轉性材料是指在施工過程中能多次使用,反覆周轉但並不構成工程實體的工具性材料。如:模板、活動支架、腳手架、支撐、擋土板等。
周轉材料的消耗定額,應該按照多次使用,分次攤銷的方法確定。
攤銷量是指周轉材料使用一次在單位產品上的消耗量,即應分攤到每一單位 分項工程或結構構件上的周轉材料消耗量。周轉性材料消耗定額一般與下面四個因素有關:
①一次使用量:第一次投入使用時的材料數量。根據構件施工圖與施工驗收規範計算。一次使用量供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申請備料和編制 施工作業計畫使用。
②損耗率:在第二次和以後各次周轉中,每周轉一次因損壞不能復用,必須另作補充的數量占一次使用量的百分比,又稱平均每次周轉補損率。用統計法和觀測法來確定。
③周轉次數:按施工情況和過去經驗確定。
④回收量:平均每周轉一次平均可以回收材料的數量,這部分數量應從攤銷量中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