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經歷
1949~1952年 在海門保神醫學校學習中醫;
1952~1954年 于海門縣四甲鎮聯合醫院實習;
1954年 于海門縣定興橋聯合診所獨立行醫,歷任醫師、所長;
1957~1958年 於江蘇省中醫學校進修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
1958年 於南京中醫學院《金匱》、方劑學教研組任助教;
1970年 於江蘇新醫學院中藥方劑教研組任教師;
1978年 於南京中醫學院方劑學教研室歷任講師、副主任、主任;
1986年 於南京中醫學院方劑學教研室歷任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1989年 於南京中醫學院方劑學教研室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中醫藥學會方劑分會副主任委員。
著作
主編:《諸病源候論校釋》(上、下二冊)、《中醫基礎系列教材·方劑學》、《高等中醫藥院校外國進修生教材·方劑學》、《方劑的配伍方法》(包括中文簡體、中文繁體、英文、西班牙文版等)、《金匱要略譯釋》、《金匱要略教學參考資料》、《方劑研究文獻摘要》、《中醫歷代方論選》、《中藥與方劑的臨床套用》、《中醫常見病臨床處方手冊》、《中醫藥高級叢書·方劑學》等。
副主編:《中醫方劑大辭典》。
參與編寫:全國統編教材《方劑學》(第二、四、五版)。
點校古籍:《絳雪園古方選注》、《金境內台方議》、《醫方考》、《成方便讀》。
學術內容
一、習古訓,師聖賢,遵法而不泥方
李老教學臨證幾十年,強調理、法、方、藥一線貫之,尤其重視中醫理論和治法的作用,主張辨病與辨證相結合,而後立法,依法統方,隨證加減。李老善用經方,推崇《傷寒》《金匱》,但不泥古方,主張應學其法,而不泥其方。
二、倡國醫,融西學,探索中西醫結合新路
李老不僅精於中醫,而且通曉西醫。每於臨證之際,李老常從中醫、西醫兩個角度對比、歸納、總結患者病情特點,提出中西合參治療的方法,每每收效頗佳。李老認為中、西醫結合在於臨床。主張以臨床為核心,探索中西醫結合之路,提倡中西醫應比較研究。
臨床套用
1.治療冠心病經驗 李老認為冠心病的發生與氣血失常密切相關。氣虛是冠心病發生、發展的病理基礎,氣虛血瘀是冠心病的病機關鍵。故李老臨證治療冠心病強調將益氣活血法貫穿始終。除積極藥物治療外,還注重病中及病後的調養,對患者進行膳食指導及運動指導,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對預防和控制冠心病的發作可起到重要作用。
2.治療咳嗽經驗 咳嗽為肺系臨床常見病證之一,但臨證見咳止咳,常難奏效。李老認為治療咳嗽首先要分清病因,外感風、寒、燥、熱、濕諸邪犯肺,均可致咳,結果同是肺失宣肅,肺氣上逆。儘管治法各異,但都以祛邪、宣肺為主,兼顧調整全身體質和兼雜證候,此所謂“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內傷咳嗽有肺氣虛、肺氣陰兩虛之本髒病變而致者,多由外感咳嗽失治、誤治轉化而來。亦有他髒有病侵襲肺臟而生咳嗽。李老經驗認為治重在調理臟腑氣機,祛除有餘之邪,其中當重肺脾兩髒。
後世影響
李老曾先後參加全國統編教材《方劑學》第二、四、五版的編寫工作,針對當時國內缺乏適合方劑學專業研究生的教材,培養方式盲目混亂的狀況,李老積極探索,結合自己幾十年方劑教育的經驗,編寫了《方劑的配伍方法》一書,作為方劑學研究生和進修生教材,填補了研究生教材的空白。並提出本科生方劑學教學應以方解為主,並強調方劑學研究生應以方劑的配伍方法為主,探索方劑的配伍規律,闡明配伍機理、配伍劑量和方劑治療疾病的物質基礎。
在學術上,李老對於方劑學的研究造詣頗深,多年來勤奮著述。除各版教材外,李老先後編寫了《中醫歷代方論選》、《中醫藥高級叢書·方劑學》等有關方劑學的多部著作,有的還在國外著名出版社出版發行,為中醫教學走出國門做出了突出貢獻,在方劑學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