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霉斑穿孔病

葉片染病,葉上產生紫紅色圓形至近圓形病斑,直徑3~5mm,後變褐色穿孔。 濕度大時,老病斑背面長出灰褐色霉狀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1)加強桃園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

症狀

主要為害苗木和成樹。葉片染病,葉上產生紫紅色圓形至近圓形病斑,直徑3~5mm,後變褐色穿孔。濕度大時,老病斑背面長出灰褐色霉狀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病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被害葉、枝梢或芽內越冬,桃樹枝條或芽外覆有膠質層,利於病菌抵抗低溫,翌年,越冬病菌產生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先從幼葉上侵入,產出新的孢子後,再侵入枝梢或果實,該菌潛育期因溫度高低不同差異比較大、日均溫19℃為5天,日均溫1℃則為34天,低溫多雨利其發病,陝西關中一帶,4月中下旬即見枝梢發病。

防治方法

(1)加強桃園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從增施有機肥入手,避免偏施氮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對地下水位高或土壤粘重的,要從改良土壤入手,及時排水;合理整形修剪,及時剪除病枝,徹底清除病葉,集中燒毀或深埋,以減少菌源。(2)選用抗耐病品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