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李集境內先後屬於魯國與楚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秦朝,實行郡縣制度,境內屬於朐縣;
西漢初年,境屬不變;公元前101年,漢武帝封李廣利為海西侯,當時境內以及周邊區域都歸屬於海西侯國;
公元前90年,因李廣利投降匈奴,廢除其海西侯的爵位,將海西侯國改名為海西縣,境內隸屬海西縣;
從東漢時起,一直到西晉時期,境內從屬關係一直未曾更改過。
東晉十六國,廢除海西縣,隸屬朐縣。境內先後隸屬於後趙、前燕、前秦和東晉。
南北朝時期,依然隸屬於朐縣,先後隸屬於劉宋、北魏、梁國、北齊。
公元577年(北周建德六年),改朐縣為朐山縣,境內屬之,此隸屬關係一直維持至元代年間。
公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境內隸屬於淮安府海州直隸州;
清順治二年(1645年),境域仍屬海州直隸州,隸屬江南江寧布政使司。後來在康熙元年改為江南省。
清朝末年,因駐地有李姓地主在此興集,故名李集。
據史料載:明時該區皆在碩項湖內,至清康熙年間漸淤成陸,清中葉以後,方有人跡。鄉境西側,秦莊以西屬鐵牛鎮,秦莊以東至鹽河屬湖坊鎮。
抗戰時,屬灌雲縣第三區,後屬灌東辦事處李集區、曙紅區。
解放戰爭時期屬灌雲縣第三區華平、六塘兩鄉。
建國後,屬曙紅區合興、小垛、李集、安圩四鄉。
1958年3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灌南縣,將李集鄉劃屬灌南縣。
1958年9月,全國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始,李集鄉改名為李集人民公社。
1983年,政社分社,李集人民公社改為李集鄉。
2005年4月6日,撤銷六塘鄉,將原六塘鄉合併到李集鄉,鄉政府駐李集村。
2018年12月20日,經江蘇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銷李集鄉,以原李集鄉行政區域為李集鎮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李集居民委員會境內,辦公地址為李集街55號。行政區劃調整後,李集鎮行政區域面積為88.19平方公里,人口7.46萬人,轄2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民國34年(1945年),境內隸屬於灌雲縣李集區,下轄李集、合興、中心、餘興、民志、曉垛、安圩七個鄉;
民國37年(1948年),撤銷李集區,將所轄的七個鄉劃歸曙紅區;
1957年,撤區並鄉,原曙紅區6個鄉合併為3個鄉;
1958年9月,全縣實行人民公社化,李集鄉更名為李集公社,共設15個生產大隊;
1962年10月,李集公社下轄13個生產大隊;
1983年,實行政社分社,以原公社建鄉,大隊建村,撤銷李集公社,改名為李集鄉,共設立16個鄉村,112個村居。
下轄村居
轄21個行政村,分別是朱圩居委會 、合興村委會 、漁澇村委會 、小垛村委會 、徐莊村委會 、拐圩村委會 、和興村委會 、興楊村委會 、大楊村委會 、萬圩村委會 、中心村委會 、八間房村委會 、老圩村委會 、六塘村委會、同興村委會 、張莊村委會 、二圩村委會 、佑東村委會 、久安村委會 、東條河村委會 、新民村委會 。
自然地理
區域位置
李集鎮位於江蘇省東北部,灌南縣縣城西部,寧連高速公路穿鄉而過;東與新安鎮接壤,南與漣水縣義興鎮、高溝鎮相連,西至西北與宿遷市沂濤鎮、灌南縣湯溝鎮毗鄰,北靠孟興莊鎮。
氣候條件
李集鎮位於淮海平原的中心。處在亞熱帶和曖溫帶交界地區,這裡受海洋性氣候的影響,有其明顯的特點。全年晴多陰少,光照充足。冬季乾冷,夏季濕熱,春秋溫暖,四季分明,寒暖有節,雨水適時。四季很少有過分乾燥潮濕和異常寒熱的現象,居民生活安樂舒適。年平均氣溫為14.1攝氏度。春秋一般為14.3攝氏度以上,夏季為29.5攝氏度,冬季為6.3攝氏度左右。1月、2月偏冷,月平均為2.4攝氏度。8、9兩個月最高,月平均氣溫32.5攝氏度。全年無霜期為210天左右。年日照2465.85小時。8月份最高,為293.7小時,2月份最低,為148小時。年平均地溫為15.4攝氏度。8月份最高,為29.3攝氏度,1月份最低,為3.4攝氏度。全年風向以西南風為多。一般風力三級或四級,七級、八級以上大風極少,一年中或有一、二次。年降水量為1000毫米左右,年降雨天數為100天左右。
地形地貌
李集鎮地勢平坦,屬沙質土壤;
交通
公路
李集鎮境內寧連高速公路、326省道縱貫南北,235省道、肖八路橫貫東西 ,直達南京、蘇州、上海、青島、杭州等周邊大中城市;
鐵路
規劃中的連淮揚鎮鐵路在灌南經濟開發區設立灌南站,離鎮政府、李集街僅僅5公里路程;
機場
淮安漣水機場、連雲港白塔埠機場離此也僅僅40公里路程。
水運
鹽河、南六塘河、北六塘河穿境而過。連雲港港(灌河港區)、鹽城港(陳家港港區)離李集均不到一小時車程。
經濟概況
第一經濟
堅持生態農業發展方向,利用土質優勢,發展苗木、葡萄、綠色蔬菜等特色產業。苗木產業擴規模:擴大“金海園林”“易寶嶸成”栽植面積,達4000畝;流轉和興、小垛、二圩、六塘、佑東、李集社區共2000餘畝土地用於花卉苗木種植。葡萄產業創品牌:在鞏固和興村境內葡萄園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規模達1000畝,同時,打造葡萄新品牌。綠色通道見成效:利用春季綠化時節,沿寧連高速公路兩側流轉土地650畝,栽植垂柳、法桐等樹木2萬株,建成沿寧連高速、235省道、李大線、老六塘河四條綠色長廊。新建3家家庭農場:“灌南縣德來家庭農場”“灌南縣興隆春果疏種植家庭農場”“灌南縣南國蔬菜家庭農場”。萬圩冬粉等優質無公害農產品暢銷省內外。
第二經濟
成功引進常州客商莊維新收購縣經濟開發區原破產企業“連雲港百鍊金屬有限公司”廠地廠房,興辦汽車尾氣淨化器生產加工項目,總投資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000萬元,註冊資金2000萬元。該項目於11月9日成功簽約,11月15日付給土地款30萬元,正在辦理註冊登記手續。重抓企業服務,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難題,促進企業儘早投產、穩定運行。先後幫助“金長林酒業”“源友包裝”“源鈺精密機械”“華倫化工”等企業爭取並辦理計145畝土地證;幫助鎮域企業“善聰木業”“林豐木業”“同平木業”解決制約發展的有關問題;協助縣經濟開發區、縣安監局等部門成功處置巨龍特鋼安全生產事故。
特色林業
全鎮擁有活立木120萬株,成片林8000畝,樹木總量達20萬立方米,建成華展木業、眾星木業、南方木業等木材加工企業28家,從事木材加工、採伐、運輸、行銷人員達2000人,輕質低毒膠合板、高強度楊木地板等產品被列為省和國家級星火計畫項目,竹材增強楊木單板層積材和楊木基系列複合材料被列為省級攻關項目。林木、建材、釀酒是三大支柱產業,電子、服裝是蓬勃興起的兩大新興產業。引進一鑫電子等項目10個,契約引資4.4億元,外資340萬美元。2004年,榮獲市“先進基層黨組織”、“農業和農村工作先進鄉鎮”、“社會治安安全鄉鎮”稱號。
社會事業
民生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50萬元,鋪設鄉村道路14公里,使全鄉等級以上道路里程達120公里以上;投資2800萬元,建設漣淮灌區水利工程,疏浚河道10公里,新建涵閘26座、農橋19座、防滲渠11公里。發展民生事業。校園安全工程和幼稚園升級改造工程進展順利,農民子女入園入學條件明顯改善;加強鄉村衛生院設施設備建設,提高衛生技術人員素質,滿足農民民眾就醫需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覆蓋率達100%;59名五保老人生活安逸穩定;生活困難群體獲得長效救助(有勞動能力的介紹就業,無勞動能力的獲得救助保障)。投入300多萬元,整治寧連路、236省道兩側,飲用水源北六塘河南側共11個村,48個自然村莊環境。其中,達三星級標準康居示範村1個,二星級標準康居示範村5個,一星級標準康居示範村9個,整潔村33個。
重點工程
李集鎮以服務大局為使命,著力最佳化推進措施,市縣重點工程進展順利。全力為縣地表水廠取水口、管道鋪設、水質監測站做好征地、拆遷過程中的矛盾調處工作;李大線涉及3個村486家農戶征地,共290畝,拆遷18戶,積土15萬方,鄉財政投入達500萬元,未發生一起因征地拆遷引發的上訪事件;疏港航道李集段全長約8公里,其中永久性徵地122畝,臨時用地203畝,吹填堆土區194畝,樹木18.3萬棵,李集鄉全部征補到位,施工進度全市領先。
績效管理
李集鎮成立三政績效管理委員會,強化績效管理工作。根據縣委、縣政府下達的目標計畫書,結合各村、各部門的實際和職能職責,制定三政績效目標管理責任書,將全年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各村各部門,每旬、月、季都有工作標準和進度要求,通過周(日)記錄、月考核、季小結、年總評,嚴格兌現獎懲,努力實現行政效能新提升。
旅遊特產
李集鎮周邊有幸福林海、碩項湖、二郎神文化遺蹟公園等風景名勝;
李集鎮擁有淺水藕、淮山藥、蘑菇、桐楊木、金針菇等地方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