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集鎮[江蘇省灌南縣新集鎮]

新集鎮[江蘇省灌南縣新集鎮]

新集鎮,隸屬於江蘇省灌南縣,位於灌南縣正南方,地處灌南、漣水兩縣交界處;2013年3月由原新集鄉、花園鄉合併設立新的新集鎮。東與百祿鎮接壤,南至西南與漣水縣的五港鎮、義興鎮隔河相望,西與新安鎮相連,北與三口鎮毗鄰。全鎮總面積11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7萬畝。轄26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7.2萬人口。 新集鎮是連雲港市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先導區,並且大力爭創省級示範城鎮。 2018年10月,新集鎮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新集歷史悠久,始建於清代,一位有威望的人將現漣灌路在新集至五港地段拐了三個灣,距離延長到6公里,就在新集街興辦新興的集鎮,稱為大新集。

政區沿革

夏商時期,境內隸屬於古徐州領地;

春秋戰國時期,境內先後屬於魯國、楚國;

新集鎮 新集鎮

漢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封李廣利為海西侯,治所位於今城頭村,境內為之封地。

漢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前90年),李廣利兵敗投降匈奴,廢除海西侯國以及海西侯的爵位,設定海西縣,境內屬之,隸屬於廣陵郡。

東晉十六國,廢除海西縣,境內改屬於朐縣;

北朝周政權時期,境內屬於朐山縣;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屬於南直隸省淮安府安東縣;同年,淮安府在莞瀆地區設定莞瀆場,監收鹽稅,今莞瀆即鹽課司駐地。

清順治二年(1645年),境內隸屬於江南江寧布政使司淮安府安東縣。

清康熙元年(1662年),改承宣布政使司為行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改為江南省,同時又將江南省拆分為“江南右”與“江南左”,淮安府安東縣隸屬江南右省。

清康熙七年(1667年),江南右省改稱江蘇省,境內隸屬於江蘇省淮安府安東縣。

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安東縣改稱漣水縣,新集屬於漣水縣,北部的原花園鄉屬於灌雲縣新莞市;

民國18年(1928年),境內歸屬漣水縣第四區,原花園地區的村居隸屬於灌雲縣第三區;

民國30年(1941年),屬於漣東縣抗日民主政府的一部分;

民國34年(1945年),境內隸屬於漣東縣五港區;

1950年,漣東縣整體併入漣水縣;

1956年,五港區將新平、沿岔兩個鄉合併為新平鄉;

1957年,撤銷五港區,將新平鄉、沿岔鄉合併設立新集鄉;

1958年3月1日,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將新集鄉劃入新興的灌南縣;

1958年9月份,全縣實行人民公社化運動,新集鄉隨即更名為新集人民公社;

1983年,政社分設,新集人民公社又改為新集鄉;

2013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灌南縣撤銷花園鄉、新集鄉,將原花園鄉、新集鄉合併設立新集鎮,鎮政府駐新集居委會新集街。行政區劃調整後,新集鎮行政區域面積119平方公里,人口7.2萬人,轄25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

行政區劃

建制沿革

1958年,新集人民公社下轄永勝、季圩、唐莊、興隆、吳陸、梨園、嵇圩、大莊、大元、李王、前進、楊花、興莊、塘河、城頭等16個生產大隊;

1966年,增設渠東、新農、菊花、渠西四個生產大隊,總計20個生產大隊。

村莊

新集鎮 新集鎮

【花園村】 有8個村民小組,642戶,2447口人,耕地面積2465畝。2013年,全村糧食產量2020噸,農村經濟總收入1250萬元,人均純收入8541元。該村原為花園鄉政府所在地,教育、文化、體育,餐飲、娛樂、商業基礎設施較為完備,發展情況良好。

【晏廟村】有15個村民小組,506戶,2332口人,耕地面積2468畝。2013年,全村糧食產量2470噸,農村經濟總收入1048萬元,人均純收入9657元。落戶該村的市龍頭企業----天兆豬業花園培育場,是縣良種雜交豬繁育基地。

【清泉村】有7個村民小組,395戶,1480口人,耕地面積2135畝。2013年,全村糧食產量2100噸,農村經濟總收入1200萬元,人均純收入8032元。該村肉鴿養殖較為有名。

【孫莊村】有4個村民小組,399戶,1581口人,耕地面積2440畝。2013年,全村糧食產量2401噸,農村經濟總收入760.5萬元,人均純收入8288元。居民的收入主要靠種地和外出打工為主。

【陡灣村】 有15個村民小組,625戶,2850口人,耕地面積2800畝。2013年,全村糧食產量3200噸,農村經濟總收入1351萬元,人均純收入8152元。該村在一帆河沿線有小碼頭4個,年吞吐量達1萬噸以上,另有小型木板加工廠1個,年產值60餘萬元。

新集鎮 新集鎮

【夏莊村】有17個村民小組,560戶,2350口人,耕地面積3235畝。2013年,全村糧食產量2840噸,農村經濟總收入1940萬元,人均純收入8241元。該村為新集鎮楊樹苗木基地,年育苗500畝,年產優質樹苗30萬株。同時,該村建成2000畝野菜種植加工基地,生產綠色無公害產品。

【溫莊村】有10個村民小組,405戶,1706口人,耕地面積2500畝。2013年,全村糧食產量2630噸,農村經濟總收入1400萬元,人均純收入8236元。該村是全縣知名的淮山藥生產特色村,“淮牌”淮山藥是知名品牌農產品。連雲港市“康之寶”淮山藥加工廠是淮山藥深加工企業,促進並延伸了淮山藥產業鏈。

【莞瀆村】 有13個村民小組,582戶,2445口人,耕地面積3440畝。2013年,全村糧食產量3050噸,農村經濟總收入2100萬元,人均純收入8702元。該村為新集鎮中心村之一,交通便捷,商貿、工業基礎較好,是社區管理型示範村,曾榮獲“全國文明村”稱號。

【金圩村】 有11個村民小組,500戶,2020口人,耕地面積2422畝。2013年,全村糧食產量2530噸,農村經濟總收入1600萬元,人均純收入7960元。該村是大棚蘑菇生產基地,金圩蘑菇基地年種植200萬平方尺大棚蘑菇,產鮮菇近2000噸。

新集鎮 新集鎮

【周莊村】 有9個村民小組,950戶,3850口人,耕地面積4500畝。2013年,全村糧食產量2940噸,農村經濟總收入2100.5萬元,人均純收入1.05萬元。該村是全縣著名的蔬菜生產專業村,有2500畝大棚蔬菜,年產各種蔬菜5000餘噸。該村是省康居示範村,市文明村,市、縣農村建設先進村。

【陳劉村】 有13個村民小組,636戶,2235口人,耕地面積3340畝。2013年,全村糧食產量2790噸,農村經濟總收入2010.6萬元,人均純收入8800元。

【碾房村】 有5個村民小組,505戶,2020口人,耕地面積2980畝。2013年,全村糧食產量2330噸,農村經濟總收入1670.6萬元,人均純收入8158元。該村與周莊村毗鄰,民眾有蔬菜、蘑菇種植的習慣,具有擴大蔬菜和蘑菇種植規模的潛力。

【北洋村】 有10個村民小組,735戶,2734口人,耕地面積3740畝。2013年,全村糧食產量3230噸,農村經濟總收入945萬元,人均純收入7750元。該村擁有萬隻養雞場1個,年養雞近3萬隻。

【孫灣村】有6個村民小組,831戶,3560口人,耕地面積3146畝。2013年,全村糧食產量2330噸,農村經濟總收入1450萬元,人均純收入7836元。該村緊鄰鹽河,漣新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擁有碼頭、砂石站等。教育基礎較好,省先進民辦校—光明實驗國小就落戶該村。

新集鎮 新集鎮

【果林村】 有7個村民小組,239戶,1271口人,耕地面積2192畝。2013年,全村糧食產量2030噸,農村經濟總收入995萬元,人均純收入7829元。

【新集社區】 有9個村民小組,1329戶,5436口人,耕地面積3243畝。2013年全村糧食總產量3658噸,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10億元,勞務輸出收入2499萬元,人均純收入9785元。該村為鎮政府所在地,經濟、文化基礎較好。經商的有230餘戶。村民孫明桂興辦的“連雲港新躍木業有限公司”年創產值450多萬元。下崗職工吳德剛興辦的“鑫騰木材廠”,年產值300多萬元。吳德剛家庭被全國“創綠色家園,建富裕新村”行動工作領導小組命名為“全國綠色小康戶”。新集村還被評為縣級廉政文化建設示範點。

【新南村】 有13個村民小組,976戶,3176口人,耕地面積3427畝,2013年全村糧食總產量3886噸,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2213萬元,勞務輸出收入1611萬元,人均純收入9824元。三組退伍軍人王培成在蘇州興辦電子廠,年實現利稅19萬元以上。

【街東村】 有11個村民小組,726戶,3002口人,耕地面積3519畝。2013年全村糧食總產量4202噸,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2045萬元,勞務輸出收入1715萬元,人均純收入9681元。街東村利用自然條件,開展綠化造林活動,成片林已達200餘畝。該村從事木材加工的有3戶,從事木材收購、販運的有近200戶,已形成木材收購、販運及加工生產一條龍,使街東村農民走上致富路。

新集鎮 新集鎮

【季圩村】有12個村民小組,696戶,2670口人,耕地面積2648畝。2013年全村糧食總產量3071噸,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651萬元,勞務輸出收入1746萬元,人均純收入9651元。縣人大代表、村委會主任陸士軍炕孵苗雞、飼養蛋雞年收入11萬餘元。占地400畝的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區已初具規模。

【梨園村】 有19個村民小組,876戶,3680口人,耕地面積4088畝,2013年全村糧食總產量4178噸,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2230萬元,勞務輸出收入2190萬元,人均純收入9571元,五組村民馬文順在上海開汽車修理廠,年收入150餘萬元。16組村民王大喜在新集興辦偉明玩具廠,年產值140萬元,利稅10萬多元,曾被省委政策研究室等7部門授予省“創業之星”稱號。

【塘河村】有10個村民小組,979戶,4030口人,耕地面積3900畝,2013年全村糧食總產量4490噸,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3940萬元,勞務輸出收入2040萬元,人均純收入8700元。全村有10多戶農民從事鱉、蟹等特種水產養殖。四組村民王國生在2畝果園裡套種草莓和100多種花卉,年收入4萬多元。

【唐莊村】有13個村民小組,573戶,2460口人,耕地面積2962畝,2013年全村糧食總產量3030噸,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858萬元,勞務輸出收入1129萬元,人均純收入8685元。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外出務工。12組村民劉國偉創辦的雙潤電子廠有40餘名工人,人均月收入2000餘元,提高了本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徐老莊村】有9個村民小組,386戶,1568口人,耕地面積1908畝,2013年全村糧食總產量2260噸,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110萬元,勞務輸出收入636萬元,人均純收入9720元。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豆製品加工和生豬養殖,是遠近聞名的豆製品加工專業村。全村有近百戶農民從事豆製品加工,用豆渣養豬,豬糞上地,實現生態良性循環,每戶年收入2.1萬餘元。

新集鎮 新集鎮

【大元村】有15個村民小組,452戶,1834口人,耕地面積1846畝。2013年全村糧食總產量2250噸,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361萬元,勞務輸出收入781萬元,人均純收入8491元。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豆製品加工業,興辦“林木加工廠、生豬養殖場”,成立“大元林木、祥寶農機專業合作社”。

【大前村】 有11個村民小組,470戶,2204口人,耕地面積3200畝。2013年全村糧食總產量3313噸,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241萬元,勞務輸出收入1229萬元,人均純收入9453元。村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和外出務工。

【菊花村】有6個村民小組,846戶,3387口人,耕地面積3387畝,2013年全村糧食總產量3837噸,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3895萬元,勞務輸出收入1356萬元,人均純收入9575元。該村是遠近聞名的花卉苗木基地,且木材加工業發展較快,已有7戶農民興辦木材加工廠。

【興莊村】 有14個村民小組,678戶,2836口人,耕地面積3222畝。2013年全村糧食總產量3678噸,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842萬元,勞務輸出收入1678萬元,人均純收入9800元。該村是有機淺水藕生產專業村,栽植有機淺水藕500餘畝。同時,占地2100畝的設施蔬菜栽培產業示範基地也已建成運行。

自然地理

地理區位

新集鎮地處江蘇省東北部,位於灌南縣城正南方,東與百祿鎮為鄰,南與漣水縣五港鎮隔河相望,西與新安鎮相連,西南與漣水縣義興鎮毗鄰,北與三口鎮接壤。

氣候特徵

地處暖濕帶向亞熱帶的濕潤地區,屬暖溫濕性季風氣候,日照充足,境內光熱資源豐富,太陽年輻射總量約為118.0kcal/cm2,日照時數平均為2435小時,年日照百分率在55%左右。大氣空氣品質為國家Ⅱ級標準,達到良好標準。2013年,全年平均氣溫14.7℃,較常年年平均氣溫14.3℃偏高0.4℃。極端最高氣溫37.3℃,出現在8月7日。極端最低氣溫-9.0℃,出現在1月4日。年降水量668.8毫米,最長連續降水日為7天,出現在7月16日至7月22日。最長連續無降水日為22天,全年無霜期204天。

經濟概況

第一產業

全鎮現有總投資超5000萬元項目14個,超億元項目7個。其中,總投資10億元的創瑞標準件項目一期已建成投產;總投資3億元的金昌特鋼二期在建;總投資3億元的天乙金屬2011年6月份已投產。2012年新引進的連雲港天尊化工有限公司超億元工業項目,已於10月份創收。

第二產業

全鎮農業資源豐富,以生產稻麥為主,生豬、土雞、獺兔養殖,豆製品加工、楊樹種植、花卉苗木培育等特色產業呈優勢發展態勢,形成“淮牌”無公害稻米、“悅誠”獺兔農產品品牌,市場前景廣闊。2013年實現財政收入1.78億元;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超15.2億元,規模工業投資11.6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47.31億元,其中規模以上產值38.7億元。

第三產業

集鎮結合自身優勢,做足農業提質增效文章。現有周莊、興莊設施蔬菜;菊花、孫灣花卉苗木;夏莊野菜栽培;金圩食用菌、北洋反季節蔬菜、唐莊蝸牛養殖等六大種養殖基地。擁有淮牌韭菜、淮山藥、“貴生緣”牌草雞蛋、“悅城”牌獺兔等多個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品牌,是遠近聞名的蔬菜之鄉、蘑菇之鄉、淮山藥之鄉、花卉苗木之鄉。

名品特產

白玉蝸牛

近年來,在新集鎮興起了一種新的產業,可謂是不砍一棵樹,不毀一寸土,不污染一滴水,不污染一點環境,就能將一方貧民帶上發家致富之路。它被譽為調整產業結構的“軟黃金”,實現脫貧致富的“造血工程”,在這裡的確也找到了該地區農民農業綜合開發的新路,帶領城鎮農民儘快脫貧致富奔小康,即大規模養殖白玉蝸牛。

新集鎮[江蘇省灌南縣新集鎮] 新集鎮[江蘇省灌南縣新集鎮]

據資料顯示,白玉蝸牛,俗稱白肉蝸牛,因其頭、頸、腹、足、肉雪白如玉而得名“白玉蝸牛”。蝸牛在動物分類學上屬軟動物門,腹足綱,肺螺亞綱,和柄眼目,雌雄同體。陸生貝殼種類,蝸牛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膽固醇趨向於零,富含二十多種胺基酸,三十多種酶的營養保健食品,被譽為世界四大名菜之首。也是世界七種野味之一,同時還套用於生物科技、醫藥、化工、美容等行業。據了解,白玉蝸牛養殖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科技含量低,無風險。目前,經過該地區養殖戶多年養殖實踐,已是他們養殖致富的好項目。

養殖及銷售為一體的新集鎮白玉蝸牛養殖基地的劉總告訴記者,白玉蝸牛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膽固醇趨向於零的營養保健食品,同時在生物科技、醫藥化工、遺傳學上也有非常重要的套用價值。目前,他們以“市場+基地+養殖戶”的發展模式,實現養殖區域化、科學化、商品化、國際化產業發展模式,並與養殖戶簽訂長期回收契約,使養殖戶有一個穩定可靠的致富保障。

由此可見,養殖蝸牛不僅能為人類的健康事業作貢獻,同時也是廣大城鎮人民發家致富的“金鑰匙”。

千張

新集鎮[江蘇省灌南縣新集鎮] 新集鎮[江蘇省灌南縣新集鎮]

新集千張,是一種傳統豆製品,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在清朝末期新集鎮當地居民就有一套完整的千張製作工藝,經過不斷的發展,在當地形成了較大的千張製作規模,出現了以新集鎮大前村陳亞中家為代表的上百戶千張製造家庭,後逐漸流傳到灌南縣所有鎮鎮,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不少貢獻。

新集肉圓

新集鎮[江蘇省灌南縣新集鎮] 新集鎮[江蘇省灌南縣新集鎮]

新集肉圓的製作,已有千百年的歷史。它的特點是,光滑細嫩,富有彈性,色白湯濃,味道鮮美。當地有民謠稱讚曰:“新集肉圓撂過牆,拾起還是圓又光;掉在地上跳幾跳,吃到嘴裡嫩又香。”新集肉圓選料講究,製作精細,配料多樣。首先要選擇好主要原料,即豬後腿的精瘦肉。製作時,用冷水洗淨,切成小塊,然後用刀背或鐵棍拍打成糊狀。拍打時,要用力均勻,一氣呵成,然後拌以適量肥肉,粗精鹽、雞汁、蛋清、鹼粉、純豆粉、姜蔥等佐料,攪拌均勻後,再發酵4-5小時,方可下鍋,或氽湯,或油炸,皆成美味。當年乾隆下江南路過蘇北,當地豪紳獻上新集肉圓,乾隆嘗後讚不絕口,從此,新集肉圓遠近聞名,其製作技藝一直流傳至今。

七品鮮菇

菇菌雖然其貌不揚,但卻是高纖維、高蛋白質、低熱量、低脂、低納、低膽固醇、低糖的健康食物,更具有降血脂、防癌等食療功效。七品鮮菇由茶樹菇、蟹味菇、金針菇、杏鮑菇、香菇、黑木耳、秀珍菇等七種菇菌分裝組成,包裝精美,價格實惠,是自我品嘗和饋贈親友的良好健康食物

淮牌四豆

紅豆,色艷味香,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是鐵質、維生素B12,有補血和促進血液循環功能,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綠豆,是我國人民傳統的豆類食物,含有多種維生素和鈣、磷、鐵等礦物質,不但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還具有良好清熱解毒、利尿消暑、止渴健脾的藥用功效,有“濟世之良谷”之稱。豇豆,含有大量澱粉、脂肪酸、蛋白質、煙酸和維生素B1、B2。同時,其保健作用非常明顯,能有效散血消腫、清熱解毒,治脾胃虛弱、瀉痢、吐逆、便頻等。黃豆,性味甘、平,歸脾、胃,富含蛋白質高達40%左右,在量和質上均可與動物蛋白媲美,有“植物肉”和“綠色乳牛”之譽,黃豆蛋白質中含有人體所必需的胺基酸較全,尤其富含賴氨酸。李時珍指出:黃豆“治胃病,利水下氣,治諸風濕,活血,解諸毒”。不僅如此,黃豆對神經系統的發育和保護心臟健康也有重要意義。

草雞蛋

雞蛋是人類最好的營養來源之一,雞蛋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及有高生物價值的蛋白質。對人而言,雞蛋的蛋白質品質最佳,僅次於母乳。一個雞蛋所含的熱量,相當於半個蘋果或半杯牛奶的熱量,但是它還擁有8%的磷、4%的鋅、4%的鐵、12.6%的蛋白質、6%的維生素D、3%的維生素E、6%的維生素A、2%的維生素B、5%的維生素B2、4%的維生素B6。這些營養都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它們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如修復人體組織、形成新的組織、消耗能量和參與複雜的新陳代謝過程等。

淮山藥

山藥營養成分

山藥,又名薯蕷、土薯。山藥含有蛋白質、黏液質、膽鹼、淀盼酶、胺基酸、胡蘿蔔素、

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維生素c等。山藥是老幼皆宜的食品,可長期食用。

新集鎮[江蘇省灌南縣新集鎮] 新集鎮[江蘇省灌南縣新集鎮]

山藥食療藥效

山藥有健脾補肺、益精固腎、止渴止瀉等功效,可治療體弱神疲、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慢性腹瀉、虛勞咳嗽、遺精盜汗、婦女白帶、糖尿病等。

山藥中所含的黏液多糖物質與無機鹽類結合,可以形成骨質,使軟骨具有一定彈性;

所含的黏液蛋白能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阻止其過早硬化,並有一定減肥作用;

能防止肺、腎等臟器中結締組織萎縮,預防膠原病的發生。

社會事業

概述

打造安全校舍,幼稚園升級改造和學校房屋安全工程順利推進。開展全鎮衛生改廁工作,興莊、清泉衛生服務站升級改造完工。送戲下鄉4場,送電影下村324場,豐富民眾文化生活。新農保、新農合完成率100%。涉農補貼發放到位。完成敬老院整體搬遷工作。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調得到遏制,完成流動人口清查錄入工作。開展婦女技能培訓,支持其就業創業。完成徵兵工作任務。開展“六五”普法活動,發放普法資料2萬餘份。信訪穩定工作調解處置率達98%,穩控面達100%,“12345”服務平台案件辦理率達100%,開展加油站(點)專項整治活動,封存違規站點油罐,全鎮安全生產形勢良好。

環境整治

開展村莊環境整治行動,以漣新線、326省道、237縣道主幹道,各村中心路為重點整治地段,帶動全面工作;加強農村保潔、垃圾清運的常態化管理,促進環境徹底改變。重視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工作,實現全鎮“零火點”目標。

新農村建設

投資200餘萬元,新建村民文化中心和休閒廣場、圖書室、燈光籃球場、健身場等各種文體活動場所和設施。村里成立了籃球隊、桌球隊、老年秧歌隊、腰鼓隊,自編自演既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又為村民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同時,村里還經常邀請市縣專業文藝團體及大學生藝術團進村演出,2009年以來,先後有8家文藝團體前來演出,為周莊村村民送來精神大餐。唱他們耳熟能詳的歌,抒他們發自肺腑的情,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又讓廣大民眾沐浴黨的光輝、銘記黨的恩情。

著名人物

薛會友,1916年出生,新集鄉人。193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八路軍淮河大隊。從1940年起到抗日戰爭結束,相繼擔任中共漣水三區、四區、五區、百祿區區委書記,並曾擔任漣東縣三區區長,百祿區區長。經常獨自一人腰裡揣把手槍,在日寇和國民黨統治區往返、穿梭組建黨的組織,建立人民武裝。是灌東南地區黨和政權的創始人,是日偽軍、國民黨還鄉團聞名喪膽,人民敬佩,喜愛的傳奇式英雄。解放戰爭期間,歷任中共漣東縣委組織部長,鹽阜區人民醫院政委等職。解放後,相繼擔任了漣水縣檢察院檢察長、漣水縣縣長、淮陰市人民法院院長、江蘇省五圖河農場場長兼政委等職。“文革”期間被隔離審查,關進了牛棚,粉碎“四人幫”後,擔任五圖河農場顧問組組長,江蘇省農墾局顧問。1981年離職休養,1996年3月去世。

陳錫恩,陳劉村人,幼年隨父在家讀私塾,民國26年(1937年)秋就讀於新安國小,民國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期間屢建奇功,民國34年5月,新安鎮的日偽軍下鄉搶劫,陳錫恩率隊阻擊,在觀察敵情時不幸被子彈打中,光榮犧牲,年僅26歲。

金中偉,新集鄉大前村人,幼年在新集國小讀書,後因家庭貧困,輟學務農。民國30年(1941年)參加新四軍,民國31年任班長,民國32年任排長;民國35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民國37年,升任東北野戰軍某團2營副營長,在天津戰役中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