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李門:出生年月:1941年.男,京劇琴師。生於山東青島,祖籍山東蓬萊。曾任中國北京的中國京劇院樂隊隊長、中國京劇院專任琴師,以其在京劇音樂和京劇胡琴上的精湛造詣獲評中國國家一級演員。
藝術經歷
李門的父親李奘圖是一位非常傑出的梅派京劇琴師,下海前曾是青島的名票。李門的弟弟是梅派名琴師李超。因為受家庭環境耳濡目染,李門從小就喜愛京劇,既能演唱老生,還會操琴、吹奏笛子和嗩吶等。他7歲就在青島的永安大戲院粉墨登台,在《三娘教子》的戲裡,配演薛倚兒。11歲時,李門就傍著父親拉京二胡。15歲就在青島小有名氣了。
師事已故梅派琴師(也是演員)蘇盛琴,曾任梅派演員李麗芳的京劇二胡琴師,也曾傍已故老牌鬚生演員李鳴盛,文革後長期為京劇梅派名旦杜近芳伴奏。1980年以後,李門除為杜近芳伴奏外,還先後為不少京劇名家操琴,其中有楊秋玲、劉秀榮、李和曾、袁世海、張春孝、王晶華、李光、孫岳、馮志孝、齊嘯雲、劉長瑜、景榮慶、吳鈺璋、葉少蘭、張學津、于魁智、刁麗、江其虎、張建國等。
李門、李超昆仲不僅是聞名遐邇的京劇琴師,而且還在音樂、唱腔設計、錄音、錄像方面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們除了1964年為寧夏京劇團的《杜鵑山》創腔外,還有《李慧娘》和現代京劇《風雪雲山路》。“文革”後,曾為天津青年京劇團的新秀張晶在《馬嵬香銷》折子戲中編創新腔而獲獎;他們還為大連京劇團旦角李萍編創了全部《百花公主》的音樂唱腔;並且還為天津青年京劇團的新秀王艷主演的《鐵扇公主》編創音樂唱腔。
李門在1979年曾經錄製出版了《張君秋唱腔選集》。同年又應中國廣播公司音像出版社之邀,李氏兄弟與燕守平共同錄製了《中國京劇系列演唱伴奏帶》20多盤,發行海內外,是非常的暢銷。不久,他們又錄製了完全按當年“樣板戲”那樣用大樂隊伴奏的《現代戲大全》(其中有八出“樣板戲”和《紅雲崗》的主要唱段)共16盤。1990年,經著名作曲家姚明創意,李門與中央廣播樂團電聲樂隊合作錄製了京劇曲牌《牛仔·京腔》,由李門操琴。這是京劇音樂的一個相當重要的創新,深受廣大青年朋友的喜愛,有極高的發行量,影響是非常之大。許多電視台與電台的戲曲節目都紛紛以其中的曲牌,作為片頭曲。後來。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的京腔歌曲《大碗茶》,最早的京胡伴奏就是李門。1994年,為紀念梅蘭芳誕辰100周年,李門為杜近芳、楊春霞、李慧芳、李麗芳、刁麗、馬小曼、李玉芙以及李維康等操琴,並製作成雷射CD名曰《梅韻芳魂》在台灣發行,產生了很大影響。
與此同時,李氏兄弟還先後為杜近芳、童芷苓、張君秋等名家,錄製了許多優美唱段。李門還為李和曾、楊博森、劉秀榮的《二進宮》錄音伴奏,李光的《野豬林》和《漢宮驚魂》,也是由李門操琴。1990年在香港舉行紀念徽班進京200周年演出,李門擔任樂隊隊長,樂隊里就有燕守平、姜鳳山、唐在炘等聞名遐邇的京劇琴師。1993年,由呂瑞明院長領隊,袁世海、杜近芳為藝術顧問的中國京劇院赴台演出團一行97人赴台灣演出,李門擔任樂隊隊長。
他自20世紀末就應邀擔任台灣國立國光劇團的音樂指導,擔當編腔(唱腔設計)、新曲(含背景音樂)創作、指揮、負責樂隊等職務,也是該團朱紹玉音樂作品京劇《牛郎織女天狼星》和京劇《未央天》的音樂總監,朱紹玉音樂作品《地久天長釵鈿情》的領奏。
2004年台灣國立國光劇團排演的京劇《新編樊梨花》和《雪弟恨》也由李門領奏,司鼓為呂永輝。
他也擔任過台灣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的客座教師,教授京劇胡琴和京劇唱腔設計。
他為台灣國立國光劇團編腔作曲指揮《媽祖》、《大將春秋》、《風火小子紅孩兒》、《禧龍珠》、《孟麗君》、《水滸英義》等京劇戲碼。
葉錦添美術指導,徐克導演的台灣當代傳奇劇場《暴風雨》一劇也是李門的編腔(唱腔設計)作品,由呂永輝司鼓,李門的學生孫立言領奏,當代傳奇劇場的音樂統籌黎瀚江也是李門的京劇編腔學生。
陳亞先編劇的台灣國立國光劇團京劇《李世民與魏徵》由李門編腔(設計唱腔),李超領奏,呂永輝司鼓,盧亮輝編曲配器,孫立言指揮,是李門第3次與盧亮輝合作,先前的《媽祖》、《大將春秋》也是盧亮輝的編曲配器作品。
以往李門的唱腔設計作品都是自己指揮,編曲配器除了盧亮輝,還找過台灣國立國光劇團專任吹管演員廖錦麟。
活動年表
1963年10月,農曆癸卯年:寧夏京劇團首演《杜鵑山》
寧夏京劇團排演的《杜鵑山》在銀川正式公演。
早在當年夏天,寧夏京劇團到東北巡迴公演。瀋陽評劇院招待演出評劇《杜鵑山》,演出非常成功。寧夏京劇團的演職員看完演出回到住地,大家就議論開了,有的說:“這個劇本真不錯,有戲,太抓人了。”有的說:“如果把這齣戲改編成京劇,有文有武,有唱有打,效果肯定還要好!”李鳴盛喜愛烏豆這個人物,更愛《杜鵑山》。他萌生了建議劇團排演《杜鵑山》的念頭,並且想主動請纓扮演劇中人物烏豆。第二天他找到劇團另幾位領導,還沒等他開口,幾位團長就提出準備投排《杜鵑山》的打算。決議很快形成。劇團演出結束返回銀川,移植排練《杜鵑山》的工作便開始了。殷元和、孫秋田廢寢忘食地進行總體導演構思,趙鳴飛搞武打設計,琴師李門等人設計全劇的唱腔。角色方面,烏豆由李鳴盛扮演。李鳴盛身材高大、魁偉,形象上比較接近人物。這是個優勢。可是按傳統戲曲行當區分,烏豆的性格和古代的張飛、李逵等人屬於一個類型,由花臉表現比較合適。而李鳴盛是個老生演員,若以老生行當去扮演花臉角色,在刻畫人物上跨度較大,存在著一定的困難。李鳴盛從小養成了知難而進的性格,他想到既搞現代戲就不能受傳統行當的束縛,行當應該為塑造人物服務。在設計人物形體動作的時候,他拋棄了京劇老生那邁著八字步,一步三晃的節奏和瀟灑、沉穩的身段。採用了“架子花臉”及“武花臉”誇張、粗獷、豪放的表演。力圖從人物的一舉一動上,表現出烏豆性格的驍勇、剽悍。在台詞處理上,他改變了以往老生那慢條斯理、尋腔品味兒的念法。根據烏豆的特點,把台詞念得斬釘截鐵、乾淨、利落、鏗鏘有力。除此之外,他知道觀眾看京劇,不僅要看你的表演、身段,還特別要聽演員的唱腔。在現代戲《杜鵑山》烏豆的唱腔里,按著哪個流派去唱也不合適。他思來想去,決定單創一個新的,符合劇中人物性格的唱法,那就是“生淨結合”。李鳴盛小時喜歡花臉唱腔,正式登台之後經常和裘盛戎合作,對裘派唱腔相當著迷。這次排演《杜鵑山》,他和琴師設計唱腔時不少唱段都揉進了裘派唱腔。揉是有機地化合,而不是照搬。若是為突出烏豆的魯莽、剛強,在唱腔中恰當地運用花臉特有的“剛音”、“虎音”肯定會起到很好的藝術渲染作用。李鳴盛在不少念白里,還適當吸收了不少架子花臉的“炸音”,以著重刻畫人物復仇心理和粗野的性格。
該劇首演時,主要演員有:李鳴盛飾烏豆,田文玉飾賀湘,舒茂林飾石匠李,徐鳴遠飾老地保,劉順奎飾鄭老萬,白棣飾杜媽媽,殷元和飾溫七九子。觀眾反映相當不錯。
2007年9月13日,農曆丁亥年八月初三日:寧夏京劇團首演《海上生明月》
寧夏京劇團創作的中國首部反映海峽兩岸題材的現代京戲《海上生明月》在銀川首演。該據講述了一對師兄妹從小一起學習京戲,歷史卻將他們分隔在海峽兩岸。光陰荏苒,兩人的子女一個成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一個成了京劇票友。當京劇舞台將兩岸青年一代連在一起,這對戀人也在白髮之年重逢在舞台下。
李門、李超為該劇編腔,編劇也是一對“黃金搭檔”,戴英祿、鄒憶青合作編劇,孫桂元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