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根[原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副教授]

李鐵根[原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副教授]

李鐵根(1905.12—1983.8)筆名向滸,湖北漢川人。擅長油畫。1927年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後,赴蘇聯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學習,衛國戰爭曾獲保衛列寧格勒獎章。1955年回國後任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副教授。 作品有《縫軍衣》、《長征路上》等。

基本信息

履歷

李鐵根(向滸) 李鐵根(向滸)

1898年12月出生於湖北漢川;1924年參加北伐戰爭;

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同年受中國共產黨派遣赴蘇聯學習;

1932年被送到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學習,專攻油畫,後與油畫大師徐悲鴻成為好朋友,徐悲鴻還在信中稱他是中國唯一在列賓美術學院畢業的人。

1941年在列寧格勒參加蘇聯衛國戰爭。戰後入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油畫系學習,受教於著名油畫家約乾松教授。

1948年畢業,參加蘇聯藝術家協會。1955年回國,任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擅長油畫。作品《縫軍鞋》由蘇聯列賓美術學院收藏,《長征路上》參加慶祝建軍30周年美術作品展覽 。

1955年回國後任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副教授。

相關

李鐵根與徐悲鴻 :

徐悲鴻至李鐵根的信 徐悲鴻至李鐵根的信

“伯父(李鐵根)與徐悲鴻的信件往來中,談到文藝、人生,談到水災時憂心忡忡,談到豐收時興高采烈,反映了一代人的情懷。”向虎雛保存著徐悲鴻寫給他的伯父向滸的7封半信,都是徐悲鴻在1950年前後寫的。向滸(俄譯名李鐵根)是湖北漢川人,參加過北伐戰爭,1932年被送到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學習,專攻油畫,後與油畫大師徐悲鴻成為好朋友,徐悲鴻還在信中稱他是中國唯一在列賓美術學院畢業的人。

這些信箋向虎雛珍藏了十幾年,一直不知道這樣的信箋除了紀念價值外還有歷史價值和市場價值。後來,他找到藏家陳少湘,希望他幫忙鑑定徐悲鴻字跡,而陳少湘見後非常重視,連聲叮囑向虎雛不可隨意將信箋轉手。

這7封半信中,涉及到許多徐悲鴻與向滸的往來,包括向滸為徐悲鴻蒐集舊美術教材、為抗美援朝捐款、徐悲鴻幫向滸將作品送給毛主席,向滸通過徐悲鴻認識了魯迅夫婦並互相交往,還提出為魯迅畫像……這些可貴的材料足以作為歷史研究和徐悲鴻的佐證。

徐悲鴻寫的信札一般比較簡短精煉,而且不多,像這開信札那樣書寫認真詳盡的很少見。徐悲鴻在藝術生涯的巔峰時期寫下這開信札,書法剛勁有力、一氣呵成,布局抑揚頓挫,方寸之間盡顯“徐氏風格”魅力,是一幅完整的上乘的書法作品,也代表著他書法藝術的最高水平。

劉伯承覆信,無不遺憾地取消他以前的建議,同意向滸到中央美術學院工作

現代繪畫藝術大師徐悲鴻寫給伯父向滸的“七封半”親筆書札手跡

5月9日,是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65周年紀念日,屆時莫斯科將舉行盛大慶典。在那場戰爭中,蘇聯軍民以鋼鐵般的意志和無所畏懼的氣概,浴血奮戰,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勳。鮮為人知的是,當年在殘酷的列寧格勒保衛戰中,曾湧現出了一位武漢英雄。

“這是60多年前,伯父榮膺的保衛列寧格勒軍功章,由當時的蘇聯最高蘇維埃頒發。”昨日,在武漢大學—棟宿舍樓里,年逾花甲的向虎雛教授激動地向記者展示了—枚他珍藏多年的前蘇聯衛國戰爭軍功章。

獎章為銅質鑄造,正面為蘇聯紅軍持槍保衛列寧格勒的畫面,上用俄文鐫刻有“保衛列寧格勒”等字樣,背面刻有獲獎者的名字,翻譯成中文為“李鐵根”。

黃埔四期畢業,參加過著名的南昌起義

“我的父輩有四兄弟,祖籍湖北漢川,祖父向岩為辛亥元老,伯父叫向滸,字伯虎,‘李鐵根’是到蘇聯後共產國際贈給他的俄文名的中文譯名。”向教授說,伯父早在1924年春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第二年入廣州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後分配到武昌中央軍事政治分校當排長,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

向滸隨南昌起義主力在廣東與敵激戰,終因敵強我弱於潮汕地區失敗打散。“瘦成皮包骨的伯父輾轉來到上海,在街頭邂逅叛徒險被認出。1927年底,黨中央選送他與南昌起義的參謀長劉伯承、吳玉章等40餘人乘船赴蘇聯學習。”

“劉伯承分配到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半年後因成績優秀,送進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伯父則始學炮兵。1929年他倆—同到遠東作軍事工作,伯父負責政治宣傳。”

向滸和他榮膺的軍功章

著蘇聯紅軍裝的向滸

由軍事改學美術,曾擔任蘇軍軍區軍事特派員

向滸從小愛畫畫,頗具天賦,並因在遠東黨委機關報《紅星》上發表宣傳畫作引起關注。1932年,他被遠東黨委送往久負盛名的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學習。

“伯父在列賓美術學院擁有正式的學籍和工作,蘇共把他作為該黨儲備幹部在執行特殊任務時才抽調使用。1937年4月,他受蘇共中央派遣,曾到貝加爾赤塔軍區作軍事特派員工作,為收集日本關東軍的情報,訓練派遣偵察員,秘密潛伏偽滿洲國。”

國內抗戰全面爆發後,向滸向共產國際要求回國參戰,後共產國際解散,衛國戰爭爆發後,他決定放棄回國的打算,同蘇聯人民—起並肩戰鬥。

德軍兵臨城下,臨危受命任防空大隊政治指導員

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不宣而戰。德軍元帥萊布率領70萬北方集團軍群進攻蘇聯,妄圖於7月21日前占領列寧格勒,為其中央集團軍群北攻莫斯科廓清後顧之憂。

因為伯父與列寧格勒的特殊淵源,向教授對這段異國戰史了如指掌。由於久攻不下,惱羞成怒的德軍切斷了列寧格勒與各地之間的交通線,實行長達900天慘絕人寰的封鎖和轟炸,旨在餓死300 萬城內軍民。希特勒甚至揚言要把列寧格勒夷為平地,從地球上抹掉這座偉大的城市。此時,全城糧食奇缺,最困難時士兵工人每天僅250克黑麵包,居民只有125克。”

榮膺保衛列寧格勒軍功章,闊別27載隻身回到家鄉武昌

1942年7月5日,蘇共中央認為,列寧格勒城內人口不應超過80萬。

重病中的向滸謝絕疏散城外的生存機會,決心留在城中與列寧格勒共存亡,他與80萬列寧格勒軍民,並肩浴血奮戰,緊緊牽制著敵人重兵,為奪取整個衛國戰爭的勝利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勳。

戰後,蘇聯最高蘇維埃頒發保衛列寧格勒軍功章,鑒於向滸作為無產階級國際主義戰士表現出的獻身精神,他榮獲了這份當之無愧的榮譽。1955年,英雄隻身回到闊別27年的祖國,回到武昌花園山家中,老父灑淚相迎。

85歲高齡辭世,有位女兒留蘇至今下落不明

1983年8月19日,向滸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遺體獻給醫學研究事業。9月6日,《人民日報》刊發訃告,表達了對這位老布爾什維克的敬意。

向教授告訴記者,伯父去世後,伯媽將伯父生前視為至寶的軍功章,及他與好友劉伯承、徐悲鴻來往的信札,還有他在蘇聯收集的衛國戰爭期間出版的海報剪輯等相關遺物,託付給他珍藏,希望讓後人永遠記這段歷史!

“伯父在蘇聯時曾有過—段婚姻,與—位蘇聯姑娘相愛結婚,並育有—女。回國時,伯父隻身—人,我的這位堂姐也留在了蘇聯,後中蘇交惡,伯父被迫與她們中斷了聯繫,我至今也不知堂姐的下落。”雖然過去了這么多年,但談及此事,向教授仍不無傷感,唏噓不已。

向虎雛教授告訴記者,當年伯父和劉伯承—同赴蘇聯學習,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30年,劉伯承先期回國,是伯父—個人—直把他從遠東送到中蘇邊界線,兩位戰友才依依不捨地揮手作別,後來,伯父繼續留在蘇聯學習美術,參加衛國戰爭,劉伯承回國指揮千軍萬馬。”

劉伯承在南京辦軍校。“當他得知伯父人還健在,且已經回國的訊息,喜出望外,熱情邀請伯父去南京—起工作再續友誼。可是,伯父卻給劉伯承去信,暢敘離別思念之情後,就坦誠相告自己的健康狀況已不再適應軍旅生活。”

1932年,向滸被選送到著名的列賓美術學院學習,專攻油畫。1934年徐悲鴻赴歐洲巡迴舉辦中國畫展,次年6月19日移至列寧格勒展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