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鐘壁

李鐘壁

李鍾璧[壁],字鹿嵐,又名元修,李蕃長子,四川省通江縣興隆鄉人。生於清順治十五年八月十二日(公曆1658年9月9日)。儀表俊偉,溫厚端肅,沉靜聰慧。少時受業於父,20歲受業于山東牟縣王源水先生,潛心研習,矢志高尚。年22歲,父遭誣陷下獄,孑身走京師,叩登聞鼓,五上公車,為父鳴冤。康熙二十三年(1684)與父母和倆弟從蕪湖歸里,家徒四壁,“念雙親衰老,冀升斗祿稍慰親心”。鐘壁雨夜霜晨,仍吟喔不倦。康熙二十六年中舉人。

基本信息

康熙丙戌冬月(1706年),年已四十九歲的李鍾璧(壁)升任廣西平南縣縣令,舉家南遷,該地地僻民朴,讀書識禮者少,盜賊橫行,土匪強盜甚多,李鐘壁生活簡潔,經常下鄉體察民情,並辦學粵西分校[平南大事記: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知縣李鐘壁倡建平南義學,附設於縣學宮明倫堂]。五年後鄉試入圍者呂錦文等四人(皆出身寒微,無錢讀書)考中舉人。民眾對其更加擁戴。因匪患盜搶嚴重,李鐘壁為治匪患,多次只身前往匪穴,找其頭目渠某,勸其洗心革面,只要不再為匪,既往不咎。渠某被李鐘壁的仁德和膽識所動,解散部眾,順為良民,平息了長期不能解決的盜匪問題。此舉深得朝庭賞識,在位七年後破格(因舉人)升任刑部督捕清吏司主事,皇上例授承德郎,贈父母同官階,御賜麒麟(法的象徵,也稱獨角獸,青銅鑄,今存於通江縣文管所)。由於李鐘壁管理有方,才華出眾。遭到個別官吏嫉妒,又因其父就是遭受誣陷而獲獄,借前車之鑑,故稱疾告裡。回到家鄉後,幫助鄰里,並將所置私田五十餘畝濟於窮困(今濟田壩)任人耕種,不收一文租金。遍游山水,去福建、過南京,下杭州,訪名人雅士,覽山川秀水,寫愜意詩詞。乾隆元年正月初四(公曆1736年2月15日)七十九歲壽終。

李鍾璧(壁)的一生,孝敬父母,親敬手足,鍾愛子侄,樂善好施,盛德孚人。在文學上精韻律、善詩詞,壁山春望,梳頭石等詩至今被後人呤頌。一生作詩詞千餘首,所著《燕喜堂集》四卷錄入《雪鴻堂文集》收入四庫全書(山東巡撫采進本),與其父李蕃,弟李鍾峨被後人簡稱為“通江三李”。

(李鐘壁第十一代孫李猛烈 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