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華大學威海分院客座教授
個人簡歷學歷
1982.9—1987.7,中國科大近代物理系電漿物理專業學習,獲學士學位
1987.9—1990.7,中國科大近代物理系電漿物理專業學習,獲碩士學位
1993.9—1998.3,中國科大地球與空間科學系空間物理專業學習,獲博士學位,導師是胡友秋教授。
1995.10—1998.3,獲哈佛大學天體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博士前獎學金,前往深造,師從Shadia R. Habbal教授,完成博士學位論文。
工作經歷
1990.7—1995.10,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系空間物理專業任助教和講師。
1998.4—2001.3,哈佛大學天體物理中心博士後。
2001.4—現在,英國威爾斯大學 (University of Wales, Aberystwyth)數理學院任講師(已獲終身職位)。
獲獎情況
博士論文"太陽風高速流中重離子的研究”獲2000年度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
太陽風的加熱和加速獲得2001年度 安徽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獲獎人胡友秋、李醒。
科研項目
2001.4 – 2004,主要項目參加者,哈佛大學天體物理中心NASA 課題NAG5-10873 2002.4 – 現在,英國粒子物理與天文學研究理事會(PPARC)對威爾斯大學的滾動支持項目的主要參加者,太陽與太陽風子課題的負責人。
主要學術成績
長期從事日地物理理論和數值模擬研究,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被引用500餘次,其中第一作者文章被引用250餘次(他引近200次)。通過研究內日冕中氧離子受到日面碳離子譜線都卜勒泵激現象,發現在3個太陽半徑,氧離子不僅速度可達到370公里每秒,超過了質子的速度,並有較大的溫度各向異性,該項研究極大地增強了SOHO衛星上的紫外光譜儀(UVCS)對太陽風速度的探測能力。創建了新的太陽風模型,從而能夠計算粒子熱傳導從碰撞占優勢區到無碰撞行星際空間的自恰過渡,從而更準確地模擬太陽風粒子溫度各向異性的空間演化。提出了新的高頻斜磁聲波對太陽風粒子的加熱理論。建立了磁流體湍流在日冕磁場閉合區加熱的模型。建立了三成分太陽風全球模型,該模型表明在太陽風的源區,即使在低速太陽風中庫侖耦合也不足以把少數離子帶離太陽。發現太陽自轉和低頻阿爾芬波對太陽風中的少數離子和質子間的速度差有很強的調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