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成就
有《心期——詩美的探索》、《愛情·詩歌與美》、《中國古代詩歌史論》、《中國古代詩歌藝術精神》、《古詩精華輯評》、《風流瀟灑的人生》、《中國古典名著故事精華:世態言情故事》、《社會、文化、歷史——文化大革命造神運動史略》等八部專著和論文、散文創作百餘萬字,並參與《唐宋詞鑑賞辭典》、《中華散文選篇賞析辭典》、《經史百家雜鈔今注》、《文心雕龍今譯》等書的撰稿工作。
其中《心期——詩美的探索》1988年12月重慶市人民政府頒發的重慶市第二屆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專著類三等獎,《經史百家雜鈔今注》1996年12月獲重慶市人民政府頒發的重慶市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古籍注釋類三等獎。《心期——詩美的探索》、《愛情·詩歌與美》、《中國古代詩歌藝術精神》等專著在學術界有一定影響。
社會評價
從教25年來,教學態度端正,教學效果突出,教書育人,熱心參與學生活動,一直受到在校學生喜愛,並被重慶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郵電大學、重慶工學院、四川美術學院、市委黨校等高校以及重慶市審計局等單位多次邀請舉辦講座,傳播中國文化。
2006年1月因西南大學學生首屆網上評教為第一名,獲得西南大學頒發的課堂教學優秀獎,並一直保持教學熱情,教學效果名列前茅。2006年8月由於學生推薦,被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邀請到北京錄製了四集《李清照》節目,現場也受到總導演高虹、編輯以及廣大聽眾的一致好評。
《重慶商報》(2006-11-5)、《渝報》(2006-12-7)均以整版宣傳過西南大學李達五上“百家講壇”以及“為人師表”、深受學生喜愛的事跡。《新女報》2006年共有七期刊載過其信息,並稱之為“2006年重慶十大魅力女性”。此外,《重慶商報》(2006-7-4)刊登過緬甸留學生向李達吾老師磕頭告別以表尊師重道之情的大幅照片。《重慶商報》(2007-3-26)以《千名大學生追捧百家講壇老師》為題報導了李達武2007年3月24日在重慶大學講座時的盛況和照片,這些信息,在百度、新浪、雅虎、搜狐上搜尋“李達武百家講壇”、或“李達武”、“李達五”、“李達吾”均有轉載。此外,網上還有上百家媒體轉載《重慶晚報》2005年刊載過的西南大學李達五關於大學生應遵守校規的言論,在社會上有很大影響。四川省瀘州市交通音樂廣播電台於2007年3月23日起每周星期五“陽光課堂”邀請“西南大學李達武教授講詩歌”,一次50分鐘,採用直播方式,到3月30日,已講兩次,節目收到瀘州市民歡迎。
2007年三月開學以來,西南大學教務處、素質辦從3月13日起至3月28日連續組織了七場李達五系列講座,學生每天從中午起就開始去教室占座位,以至於階梯上都放滿了占座位的本子,場場爆滿,學生熱情不減,可見西南大學學生課堂之外求學的積極性。
此外,李達武還在完成本職工作之餘,多次接受中國小要求,傳播中國文化,如西師附中、兼善中學、重慶八中、南開中學、長壽第二實驗國小等,並在北碚區老年大學堅持每周一次的執教二十年,其中有不少堅持聽課也有近二十年的老學生。
李達武自述
我是因為喜歡舞文弄墨,也還算能說會道,所以恢復高考時,偶然並理所當然地走上學中文、當教師、講詩歌的道路的。畢業二十二年來,在講台上、在書齋中,在與一屆又一屆年輕而才華橫溢的同學們的交流時,我感到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並且得心應手的職業,是一件多么幸福、多么浪漫、多么可圈可點的事。
當老師除了“傳道授業解惑”的高尚感、“才高身正”的師範感、“教書育人”的責任感、不斷充實提高的緊迫感以及桃李滿天下的榮譽感外,更私人化的理由是可以有條件、有機會、有場所、有聽眾地自由發表自己的感受與見解。而這些感受與見解,或許是社會歷史與民族文化的積澱,或許是現實與生活的磨鍊,或許是師友間的交流與啟發,或許是已經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的詩歌給我的滋養和靈感。許多時候,尤其是在課堂上,是同學們一個個富於創意的請教,一場場激烈深刻的探討,一次次尖銳大膽的質疑,一朵朵知音會心的微笑,使我更加明白了“教學相長”與“兼容並包”的內涵,於是,我便有了這一疊疊關於詩歌精神的思考與對詩歌藝術的探源。
感謝母親,給了我生命和詩心。感謝愛人和女兒,給了我全力的支持與全部的關愛。感謝時代,讓我在歷盡艱難坎坷後與詩歌邂逅結緣……最後要感謝的,是從教二十二年來我一屆又一屆的同學們,是你們的勤奮、青春與陽光,伴我走過如詩如歌的歲月,使我邊走邊唱、欣然悠然。
想起了一首小詩:
把我們的影子,
醃起來,風乾,
老的時候
下酒。
——摘自《中國古代詩歌藝術精神》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