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遂生,1961年畢業於四川西南農學院農學系,同年分到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作物所工作,1997年退休。20世紀60—70年代主要從事玉米雜交種的選育工作。80—90年代從事“農業綜合配套技術的研究”以及甜玉米雜交種選育的研究 。
科研情況
“羅系三”是1964年從羅馬尼亞引進的16份親本種子(編號為01—016)中經過不斷選育而成的。
“黃早四”的原原種是從“早熟塘四平頭”和“早熟埃及205”中選得的,“黃早四”自交系保存了“塘四平頭”配合力高、適應性廣、早熟、灌漿快、雙穗率高、抗病及葉片上沖等優良農藝性狀。李遂生在選育優良玉米自交系“黃早四”的工作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黃早四”是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自創,在國內外套用面積最廣、使用年限最長,增產效果很突出的玉米骨幹種質資源,與國內外同類自交系相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色:
1、突出的高配合力超過其他玉米骨幹自交系。
2、集多種重要的農藝性狀(適應性廣、早熟、灌漿快、抗病、雙穗率高及葉片上沖、桿硬抗倒等)於一身,是其它玉米自交系望塵莫及的。
3、其衍生系的範圍超過國內外任何一個骨幹自交系,廣泛的套用在生產上。
4、是國內玉米育種利用率最高、成效最大的自創自交系。
國內各有關省市地區通過套用優良玉米自交系“黃早四”育成的雜交種通過省級審定的有43個,超過國內外任何一個自交系,其中: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項,省部級獎17項,套用範圍在全國有21個省市區。從1984年迄今每年一直保持在3000萬畝以上、1989—1991年高峰期,每年推廣面積達6000萬畝左右、1982年到1989年累計推廣面積7億2千萬畝,平均每畝增產15—30%,達極顯著標準,成為玉米增產的骨幹自交系,其衍生系迄今仍在生產中套用。“黃早四”的套用之廣、年限之長、增產之顯著在玉米育種史上是罕見的。“黃早四”的育成,為單交種的普遍發展提供了依據,對我國玉米育種史上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玉米雜交育種的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總體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他在推廣玉米單交種“京早7號”及其自交系“黃早四”與“羅系三”的工作中,傾注了大量精力,每年南繁北育制種,並向全國各有關省市寄發大量種子,對增產效果顯著的雜交種“京早7號”的試驗、示範、推廣做出的重大貢獻。
他從1978年起用我國自有的甜玉米親本為主,經多年努力培育出在全國有關地區能正常生長的甜玉米優良品種“甜玉一號”“超甜101”“甜雜1號”等,在24個省市試種成功,並在1984年12月從廣東省陽春縣出口13噸至香港,港商認為其品質勝過外國品種。《北京日報》於1985年1月22日以“首批國產甜玉米在港暢銷”為題報導,開啟了中國出口甜玉米的先河。甜玉米新品種經過多年的試種推廣,已成為農民致富的新途徑,促進了甜玉米在全國各地的推廣套用。
李遂生還在“北京中低產區農牧結合、用養結合的配套技術的研究”中做出了貢獻,受到農業部及北京市科委的重視。
獲獎成果
1、玉米自交系“黃早四”、“羅系3”及單交種“京早7號”的選育獲農牧漁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
2、夏玉米“京早7號”的選育及其生育規律與高產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獲國家科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3、高配合力、綜合性狀優良的玉米自交系“黃早四”的選育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集體)。
論文著作
1、大種草木棲、沙打旺促進低產區農牧業發展1997年;
2、介紹一種省水、抗旱多收的辦法;
3、京郊中低產區農牧結合、用養結合綜合配套技術綜合研究1982年;
4、影響北京糧食生產進一步發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什麼?1982年;
5、用地必須養地;
6、加速發展我國甜玉米生產1983年;
7、創匯農業配套技術研究進展及問題1986年;
8、玉米“黃早四”的選育過程及套用;
9、一種新型的玉米雄花不育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