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卒於宣祖三年,即明穆宗隆慶4年(公元1570年),為16世紀朝鮮李朝朱子學大師,他的學說主要奠基以朱子學為宗,而對當時的諸子性理學之說之異同,亦得曲暢旁通,折中於朱子。退溪自云:“志於性理之學……於書無所不讀,而尤用心於性理之學”
李退溪是朝鮮朝儒學的泰斗,他繼承了王明陽的學術理論,並自己開創了退溪學派。李退溪的經世思想,是典型的儒家思想。遠承孔、孟的心法,近守朱子的遺教。政治方面,注重德治,而以孝、悌、慈為本。德治的實現,則端在乎君臣。君明臣賢,天下致治;君暗臣佞,天下混亂。而君臣二者間,國君與德治的關係更為密切。為撫養聖德,退溪以筆代口,上疏帝王之學,此即史家稱道的「戊辰六條疏」。同時獻「聖學十圖」,並親自進講。退溪愛君憂國的熱忱,由斯可見。對於人才的培育,退溪更引為己任。陶山書堂,即是退溪親手建成的教育場所,曾培養出三百餘名的國家棟樑。對於推展教化,蔚養學風,卓有貢獻。
李退溪畢生窮究理學,而志在聖賢事業。雖以身病體弱,不堪重任,但是退溪無論在朝在野,都非常關心君國大事,留意民生疾苦。「其術足以匡時,其言足以救世」,“稱先生為通儒,誰曰不宜”。
李退溪在大韓民國家喻戶曉,韓國政府為了紀念這位思想家,將其頭像印在了1000元的韓圓上。此外,首爾鍾路區北部亦有一條退溪路用以紀念他。
李退溪的主要著作有:
- 《退溪全集》
- 《 四端七情錄 》·《 四七續篇 》
- 《朱子書節要》
- 《心經釋義》
- 《宋季元明理學通錄》
- 《聖學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