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谷[五代至北宋初年名臣]

李谷[五代至北宋初年名臣]

李谷(903年-960年),字惟珍,潁州汝陰(今安徽阜陽)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臣。 李谷二十七歲時舉進士,歷仕後晉、後漢兩朝,累官權判三司。後周建立後,加戶部侍郎,鏇即升任中書侍郎、平章事(宰相)。顯德元年(954年)加右僕射、集賢殿大學士,從世宗伐太原,班師後,進位司空、門下侍郎。次年,召為準南道行營前軍都部署,兼知盧、壽等州行府事,率軍討伐南唐。後因病還朝,以年老罷相,改授守司空。周恭帝即位後,加開府儀同三司,進封趙國公。 李谷為人厚重剛毅,善談論,與韓熙載友善,時稱“朴(王朴)能薦士,谷能知人”。建隆元年(960年)去世,年五十八,追贈侍中。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李谷身高八尺,高大壯實。他自少便勇武過人,擅長騎射,崇尚俠義,因受鄉人所困而發奮讀書。李谷天資聰慧,讀書只需瀏覽一遍,便如長久積累一般熟習。他二十七歲時中考進士,接連被徵辟為華、泰二州的從事。

後晉天福年間,擢監察御史,歷任開封府太常丞、虞部員外郎、吏部郎中等職。

開運元年(944年),他隨後晉出帝(石重貴)征契丹,任樞密直學士,加給事中。

開運二年(945年),出任磁州刺史、北面水陸轉運使。天福十一年(946年)末,遼國滅後晉,李谷為遼軍所俘,連拷問六次,皆不屈。次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在北歸途中病死於欒城(今 河北欒城縣);後漢高祖劉知遠又在太原建立後漢政權,併入主開封( 今河南開封)。而李谷此時被遼世宗耶律阮署任為給事中,留在恆州。同年,在恆州的前潁州團練使何福進、前控鶴指揮使李筠等密謀驅逐遼軍,但因其在恆州城中軍力尚強,故而猶豫不決。此後,遼軍大部前往各地,留在城中的僅有八百人,何福進等定計起事。閏七月二十九日,漢軍攻擊守門遼軍,李筠又占領武庫,將其中的兵甲分發給漢軍及百姓,諸將紛紛前來助陣,遼軍退保北城。八月,遼軍再從北門攻入,殺死百姓兩千餘人。危急之中,李谷請前宰相馮道等親臨勞軍,漢軍士氣大震。日暮後,又有數千村民在恆州城外喧譁,企圖奪取遼軍錢財、婦女。遼軍大驚,這才撤軍北逃,恆州至此被漢軍成功收復。

此戰後,資歷較高的將領白再榮被推為留後,奪去首功。白再榮貪圖前宰相李崧、和凝的家財,派士兵包圍二人宅第,索求賞賜。李崧、和凝各自把家財贈給白再榮,但白再榮得到大量錢財後,反而想要殺二人以滅口。李谷聞訊後,即刻找到白再榮,責備他說:“現今國亡主辱,你們手握精兵,不能援救以盡死節。現在僅僅驅逐了契丹的一個將軍,城中就有近三千人戰死,此戰難道是你一個人的功勞嗎?我等才剛剛免於死亡,你馬上就想殺了宰相,新天子( 或指後漢高祖劉知遠)如果以擅自殺戮的罪名責備你,你將如何應對?”白再榮大為驚恐,遂不敢動手,李崧等免遭一死。白再榮又想奪民財賜給漢軍,李谷極力勸阻,他才停止了這個打算。

後漢初,任左散騎常侍,不久掌開封府,遷工部侍郎。

乾祐年間,郭威西征時,李谷任西南面水陸轉運使,後改任陳州剌史。

後周廣順元年(951年),加戶部侍郎。不久任中書侍郎、平章事。當時,官府禁牛皮法甚嚴、違者處以死刑。李谷計算出每年所用皮革數後,規定每十頃田每年向官府交一革,多餘的皮革,允許百姓自己使用。他還奏請廢除屯田,實行按州縣納稅、服役的制度。

廣順二年(952年),為東京留守,掌開封府事。

顯德元年(954年)正月,李谷被加授為右僕射、集賢殿大學士。 同年,隨後周世宗柴榮北上抵禦北漢、契丹聯軍入侵,於高平( 今山西高平)遭遇北漢軍,藏匿於山谷之中。兩夜之後方才出山,與柴榮會合。高平之戰大捷後,柴榮準備趁勢進攻北漢都城太原,命李谷先行調配軍糧。隨後,李谷又接替天雄軍節度使符彥卿,出判太原行府事務。

後周軍回師後,李谷晉升為司空、門下侍郎、監修國史。李谷認為“史氏所述本於起居注”,自戰亂以來便沒有專門命人撰寫起居注,他因而上疏朝廷,請求讓端明殿學士、樞密直學士負責編排、記錄帝王言行,作為“內廷日曆”交付史官。同年,黃河決堤,淹沒齊、鄆等州,李谷奉命率十數州民工搶堵,按時完工。

顯德二年(955年)冬,後周議伐南唐,以李谷為淮南道行營前軍都部署、兼知廬、壽等州府事。

顯德五年(958年)夏,柴榮在取得淮南之地後回師,遣使賞賜正在養病的李谷錢百萬、米麥五百斛以及芻糧、薪炭等物。

顯德六年(959年),後周恭帝柴宗訓即位,加授李谷為開府儀同三司,進封趙國公。李谷力請返回洛陽居住,朝廷準許,並賜他錢三十萬。

顯德七年(960年)春,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奪得天下,建立北宋。趙匡胤即位後,遣使前往洛陽,賜李谷錢物。 李谷初歸洛陽時,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因李谷為當朝名相,特贈他錢五十萬及其它器物。至此年四月,李筠連同北漢,舉兵反叛。李谷聞訊後,憂憤成疾,於七月乙卯日病逝,享年五十八歲。趙匡胤聞訊後“震悼”,為其輟朝兩日,冊贈侍中。

人物評價

總評

李谷為人厚重剛毅,謀略過人,善談論,時稱“(王)朴能薦士,(李)谷能知人”。

歷代評論

柴榮:昔事先朝,勤勞王室,暨登上相,佐佑朕躬,疾因憂國而有加,志在避權而知足,煩變調而斯久,釋難重以為宜。 ( 《李谷罷相制》)

司馬光:時國家新造,四方多故,王峻夙夜盡心,知無不為,軍旅之謀,多所裨益。范質明敏強記,謹守法度。李谷沉毅有器略,在帝前議論,辭氣慷慨,善譬諭以開主意。 ( 《 資治通鑑 》)

胡三省:李谷一刺史耳,而亦預征入朝之數,必其智略聞於時也。 ( 《資治通鑑注》)

脫脫:李谷、邊歸讜、竇貞固、李濤輩,或在廟堂,或侍帷幄,世主之所寵任,社稷之所倚賴,而更事異姓,不能以名節生死,倫義廢矣。且谷以籌策自名,乃不能料藝祖有容人之量,及受李筠饋遺,懼其見殺,遂以憂死,又何繆耶? ( 《 宋史 》)

王夫之:自楊邠等以羽翼劉氏之宿將,威振朝廷,權行疆內,而一旦伏屍闕下,如圈豚之就烹;於是而所謂功臣者,始知人主自有其魁柄,不待戰爭,而可刈權奸若當門之草。故郭氏之興,王峻、侯益之流,不敢復萌跋扈之心;而李谷、范質、魏仁浦乃得以文臣銜天憲制閫帥之榮辱生死。 ( 《 讀通鑑論 》)

個人作品

《全唐文》錄有其文一篇:《請以政事封付史官疏》。

逸聞趣事

壯志豪言

李谷與南唐時名臣韓熙載相友善,他們之間有一段佳話廣泛流傳。據說李谷與韓熙載在正陽分手時,兩人舉杯痛飲。韓熙載對李谷說:“吳國如果用我為宰相,我必將長驅以定中原。”李谷笑著回答說:“中原如果用我為相,我取吳國如同探囊取物。”也有人說這些話是他們後來在書信來往時說的。後來,周世宗果然用李谷為相,採用他的謀略,奪取了南唐的淮南之地;而韓熙載在南唐,卻無所作為。

慧眼識英

李谷出征淮南時,記室李昉隨行,掌管軍中章奏。李昉後因病請求先回朝,李谷看著他說:“你來日的官爵祿位應當像我一樣。”後來,李昉果然成為了宋初的文學名相。

親屬成員

兒子:李吉,官至補闕;李拱,官至太子中允。

史料記載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八十七·後漢紀二》

《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傳第二十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