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字又介,號恰亭,生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卒於乾隆三年(1738年),終年52歲。據李衛家譜記載,李衛死後葬於豐縣皇甫樓村西。據保存完整的李氏族譜記載,李衛為彭城李氏望族的第十一代孫。其一世始祖李正居,原籍河北真定縣(今河北省正定市),元朝大德五年(1301年)遷至徐州定居程子院(今梁寨鎮李新集)。李正居出身行武,歿後葬於程子院東首,世稱“一世祖林”(墓碑尚存)。李正居配張氏生恭、賓、謹、讓、武五子,李衛屬李讓之後。李讓為明佐黔國公錦衣衛千戶。李讓的錦衣衛千戶可以世襲,其後四代五人為錦衣衛千戶。李衛屬六世李鉉錦衣衛千戶之兄李鑄之脈。李鑄雖無世襲錦衣衛千戶,但是仍為“田園連綿,阡陌縱橫”的宦門大戶。七世李一中,號淮川。八世李從任,為一讀書人,增廣生。九世李藻,號未凝,即李衛的祖父,是位貢監生,後因李衛位居朝官,誥封通奉大夫。李衛的父親李宗靖(十世),號青立,武德將軍,誥封通奉大夫。由此可見,李衛出身宦門詩書之家。
李衛由“入資為員外郎,補兵部”。官運亨通,成為雍、乾二帝的重臣,可見其非凡的智慧與才能。雍正皇帝御筆朱批給李衛和有李衛的御批達21次之多。乾隆帝稱讚李衛說:“公,累任封疆,實心從事,勇往直前,無所瞻顧。”李衛去世,皇帝派欽差來豐,向李衛靈堂酬奠茶酒,並從北京運來棺木。可見李衛在雍、乾二帝心中的位置。李衛為官廉明,不但在所任職的地方留下很好的口碑,在豐縣也留下很多對他仰慕敬重的故事,如為手下小吏納官的故事、不計前嫌的故事、麻固宴的故事、龍王騙旨的故事等,成為豐縣人民在茶餘飯後稱頌他的話題。
1972年2月5日,大沙河果園民兵挖掘李衛夫婦墓,在地面下3米處發現棺木3具,一具已朽,內無物;另一具外有套棺,打開套棺兩側有小孩骨骼,棺上有棺衣,書“皇清誥命一品夫人”,死者頭戴鳳冠,腰圍玉帶,插金簪一對,頸帶項鍊,手帶金鐲。第三具打開套棺後,棺衣上書“光祿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直隸總督”,棺內金質帽頂一個,金鐲一對。鳳冠為金質,有“奉天誥命”四字,有兩龍15鳳,嵌玉石多塊,重一公斤。金鐲重350餘克,玉帶由二十多塊玉並嵌金邊。出土文物均上交省博物館。
相關詞條
-
李衛公兵法
《李衛公兵法》是唐代著名軍事家李靖所撰。李靖戎馬一生,著有《李衛公望江南》、《六軍鏡》、《玉帳經》、《兵家心書》、《兵鈴新書》、《李衛公問對》、《李衛公...
李衛公兵法 〈將務兵謀〉 〈部伍營陣〉 相關信息 -
衛
漢字:衛,繁體字:衛,拼音:wèi,注音:ㄨㄟˋ,部首:卩,部首筆畫:2,總筆畫:3,康熙字典筆畫( 衛:15;衞:16; ),首尾分解查字:卩一(er...
歷史起源 遷徙分布 姓氏文化 姓氏名望 -
郭莊楚墓
郭莊楚墓,位於中國河南省上蔡縣大路李鄉郭莊村,共有兩座墓址,其中位於南側的主墓是大型的積石積沙墓。 河南省考古人員在2005年對該處墓葬進行了搶救發掘,...
背景 墓葬規制 出土文物 文化內涵 發掘過程 -
李成梁墓
李成梁墓於催陣堡鄉新墳村,墓前曾有石碑、石人、石馬。 李成梁家族墓石像生為雙雙四重對面排列,中線為正東西向。
-
戴笠墓
戴笠墓位於南京市紫金山,毗鄰中山陵,有一座有址無墓的墓,這就是國民黨第一特務戴笠墓(原址在靈谷寺後山上)。 戴笠墓傳奇之處,最大的地方倒不在於墓之本身,...
簡介 陵墓建築 平面布局 奇特輓聯 其他民國名人墓葬 -
漢魏南北朝墓
漢魏南北朝墓誌,歷來是古代墓誌材料中最引人注意的一個組成部份。由於它既具有高度的藝術水平和書法價值,又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資料,從而被歷代史學家、金石學家、...
概述 正式的墓誌 手法 凡例 -
《北齊東安王婁睿墓》
《北齊東安王婁睿墓》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編,文物出版社於2006年9月1日出版發行。
簡介 地理位置 布局特點 發掘驚現 意義深遠 -
衛姓
衛姓,衛滿朝鮮國姓,出自周代王族,山東名門望族也。周文王第九個兒子,周武王的弟弟,被封在康地,稱“康叔”,後來轉封衛地,國都在殷商舊都朝歌。管理商朝的遺...
歷史起源 遷徙分布 姓氏文化 姓氏名望 -
衛[姓氏]
衛姓,衛滿朝鮮國姓,出自周代王族,山東名門望族也。周文王第九個兒子,周武王的弟弟,被封在康地,稱“康叔”,後來轉封衛地,國都在殷商舊都朝歌。管理商朝的遺...
歷史起源 遷徙分布 姓氏文化 姓氏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