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春[著名京劇演員]

李萬春[著名京劇演員]

李萬春(1911-1985),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戲曲藝術教育家。滿族正黃旗人,原籍河北雄縣道口村,出生於哈爾濱。父親李永利是紅遍江南、稱絕一時的清末著名武花臉演員。李萬春的妻子李硯秀是京劇旦角演員。李萬春4歲隨父母遷居上海。6歲上學讀書,不足五歲就開始隨父練功學戲。《佟家塢》、《陰陽魚》、《田七郎》、《大力將軍》等為其獨有劇目。

基本信息

早期經歷

李萬春 李萬春

(1911年農曆八月十二日—1985年9月14日),京劇老生、武生,小名長順。他除了接受家傳外,還先後受教於徐德增、於德智、崔鳳鳴、項鼎新等老師學《珠簾寨》、《碰碑》、《洪羊洞》、《逍遙津》、《斬黃袍》、《狀元譜》、《盜宗卷》、《烏龍院》、《轅門斬子》等。李萬春七歲就在上海以“客串李”為藝名在白牡丹(荀慧生)主演的《三戲白牡丹》中首次登台獻藝飾仙童,表演五子奪魁。自此隨其父在班中借台演戲,8歲時便由其老姨陪同在蕪湖、安慶、揚州、無錫、蘇州,等地演出,後又隨其父赴杭州演出,自此小有名氣。其父好友中醫趙安伯為其取藝名李萬春,意在萬古長春,曾演出《捉放曹》、《黃金台》、《打棍出箱》、《珠簾寨》、《摩天嶺》等。從此他走上了輝煌的演藝路。載譽返滬後,其父為使他博採多學,廣請名師授藝,從楊瑞亭學《戰馬超》、《戰冀州》;從張德祿學《潞安州》、《湯懷自刎》、《驅車戰將》;從何月山學《三江越虎城》、《長坂坡》、《金錢豹》;從張德俊學《花蝴蝶》、《四傑村》、《快活林》;從劉奎童學《追韓信》、《徐策跑城》;在馬連良抵滬演出時,李萬春深得馬連良青睞,從馬連良學《李陵碑》、《南陽關》、《打棍出箱》等戲,為他唱念功夫的發展起到了頗重要的奠基作用;並從應寶蓮學了《目蓮救母》,此劇雖為老旦戲,但劇中劉清提有接叉、摔踝子並從高台摔下的精彩武技。雖學會並未演出,後來將此戲傳給了王鳴泳。藝成後隨父由滬至津。

十二歲,1923年9月李氏一門應斌慶班主事人俞振庭之約到北京搭班,李萬春三天打炮戲《戰馬超》(首場在三慶園與師弟藍月春演出大軸)、《珠簾寨》《四郎探母》,文唱、武打,技熟藝精,而且扮相英武,嗓音響亮,口齒清晰,還善於表演,各有特色,被京城譽為“童伶奇才”。後隨斌慶社赴濟南演出,應邀的余叔岩演《八大錘》,讓李萬春飾陸文龍,這是余氏有意的提攜,親傳了此戲,並收萬春為義子。後讓李氏全家遷入大吉巷余氏之房。從此他大紅大紫,轟動梨園。他邊演出邊廣收博取,不但每天有馬連良、尚小雲等名家作看戲後的總結指導,而且他文戲問藝余叔岩,武戲投師楊小樓,兩位大師認真傳藝,寵愛極致,均收認他為螟蛉義子。

中期經歷

李萬春 李萬春

1926年李萬春得到梅蘭芳的提攜,搭班梅劇團隨同梅先生到滬演出《林沖夜奔》、《戰冀州》等,更是受益匪淺,梅演《寶蓮燈》,李萬春曾在大軸演出《劈山救母》中的沉香,享譽滬上,並得小達子李桂春青睞,將其次女紉秋(少春二姐)許與萬春。1931年,他組成“永春社”挑梁自任主演,在京、滬以及濟南、青島、武漢、東北各地演出,大受歡迎,該年完婚,二李結為秦晉。除演傳統戲外,他還不斷排演獨有的新劇目,如《田七郎》、《大樹將軍》、《佟家塢》、《陰陽魚》、《羊角哀》、《十八羅漢收大鵬》等。1936年,新華影業公司,為其拍攝了黑白有聲京劇影片《林沖夜奔》。1938年,長子小春出生,並收姜鐵麟為徒。1938年在其父支持下,在北京大吉巷8、9號(今北大吉巷19、21號)兩四合院內創辦科班,取鳴舉、萬春之號各一字定名“鳴春社”,該科班原計畫招收鳴、春、佳、樂四科,實際只辦了鳴、春兩班。排演了很多新戲。如《田七郎》《大樹將軍》《佟家塢》《陰陽魚》《羊角哀》《十八羅漢收大鵬》等。

人才培養

1948年報散,先後培養“鳴”、“春”兩科學生如於鳴奎、馬鳴喆、王鳴仲、王鳴泳、關鳴林、朱鳴秀、劉鳴才、劉鳴寶、劉鳴恭、吳鳴申、李鳴升、李鳴鶴、陳鳴彤、張鳴福、張鳴祿、張鳴字、楊鳴慶、楊鳴孝、周鳴歧、胡鳴忠、趙鳴復、洪鳴珠、郝鳴超、郝鳴振、徐鳴策、錢鳴業、常鳴晉、常鳴蓮、蕭鳴董、焦鳴榮、董鳴壽、蔡鳴棻、谷春章、吳春奎、張春孝、張春德、張春林等及其弟桐春、慶春、圜春等近300人。

演藝經歷

1948年。永春社赴滬演出時,台灣來員邀該社赴台演出,因情況不明不便前往,便由桐春、圜春等隨言少朋前往,孰料一去未歸兄弟再未團聚。北京解放後,彭真市長派遲景泉、傅世鈞將全團接回,組建"首都實驗京劇團"。

李萬春 李萬春

1952年更名北京市京劇一團。

1957年李萬春被錯劃為"右派"。

1958年與明來京劇團合併,下放崇文區更名新華京劇團。

1960年支邊組建西藏自治區京劇團,1年7個月後,又調往呼和浩特,成立內蒙古自治區京劇團。

1966年在京休假,文革開始,被揪回內蒙古批鬥。

1978年9月31日來京演出《鬧天宮》。

1979年落實政策遷回北京,後與吳素秋、姜鐵麟組建北京京劇院二團。

1981年赴津與趙松樵合演《白馬坡》,並收馬少良為徒。

1982年被提名為全國政協委員,在京與畢谷雲合演《平貴別窯》。

1983年與夫人李硯秀赴港探親,與五弟圜春會面,於新光戲院演出《古城會》、《武松打虎》、《獅子樓》。

1984年赴太原講學。

1985年8月北京市京劇崑曲振興協會為其錄製了《落馬湖·酒樓》、《惡虎村·進莊》、《武松打虎》及林沖戲的幾個片斷的錄像資料。9月11日住進友誼醫院,9月14日凌晨4時46分,一代京劇表演藝術家因肝硬變不治病逝,享年75歲。20日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了隆重的遺體告別儀式。

1990年,周桓先生為其撰寫了近20萬字的回憶錄《菊海競渡》,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李萬春的戲路寬廣,勇於革新,武生戲的長靠、短打、箭衣,無不出色。唱念吞吐有力,身段邊式利落,武松戲與黃天霸戲均有獨到之處。黃(月山)派戲《獨木關》、《百涼樓》、《劍峰山》、《蓮花湖》、《麒麟山》等,受教於李古瑞,並得其岳父李桂春指點。關羽戲曾受教於程永龍、林樹森與李洪春,演來別具一格。猴戲亦頗擅長,《安天會》為清貝勒載濤所授。通過多年舞台實踐,他總結出要猴學人,不可人學猴的藝術經驗。刻畫美猴王的神態,靈捷機智,不俗不野。

主要作品

李萬春代表劇目有:《武松》《武松打店》《武松打虎》《火併王倫》《九江口》《鬧天宮》《野豬林》《將相和》《馬超》《走麥城》《古城會》《水淹七軍》《林沖夜奔》等數百出,並排演新劇目《岳飛》《戚繼光斬子》《廉官風》等。他的弟子有姜鐵麟、董文華、馬少良、石慶福、韓增祥等。其弟李桐春、李慶春、李圜春,其子李小春等都是京劇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