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翌鵬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機制化需求與建構,《台灣研究集刊》,2009年4月,第2期。 日本對台海安全的戰略考慮及其影響,《台灣研究集刊》,2003年第4期。 海峽兩岸安全戰略的認識落差和政策矛盾,《台灣研究集刊》,2003年第1期。

李翌鵬”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李鵬”的筆名。
李鵬,男,1973年9月生於湖北省武穴市,分別獲文學學士,國際關係學碩士,區域經濟學博士學位。1999年進入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工作,現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兩岸關係和涉台外交。兼任國台辦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廈門台灣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東南衛視、海峽衛視、廈門衛視特約評論員。曾赴香港大學、台灣大學擔任訪問學者,2005年入選美國國務院“國際訪問者”(IVP)項目。已單獨出版《台海安全考察》、《海峽兩岸關係析論》,《兩岸經濟互賴之效應研究》等專著,參與《台灣政治概論》、《2006-2008年台海局勢研究報告》、《台海脈動》等著作的編著,已在海內外報刊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發表各類時事評論文500餘篇,接受中央電視台、東南衛視、海峽衛視、廈門衛視、深圳衛視、鳳凰衛視、台灣東森財經等海內外媒體專訪上千次。

個人履歷

1973年9月,出生於湖北省武穴市;
1992年9月,進入華中師範大學英語系學習,獲文學(英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
1996年9月,進入國際關係學院和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學習,獲法學(國際關係學)碩士學位;
1999年8月,進入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後升格為台灣研究院)工作至今;
2004年2月,擔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助理;
2004年9月,在職攻讀廈門大學區域經濟學博士學位,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2006年8月,破格獲聘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011年8月,獲聘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學教授;
2011年12月,被任命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2年6月,獲聘廈門大學政治學理論專業博士生導師。

學術專著

獨撰:

《台海安全考察》,25萬字,九州出版社,2005年7版。
《海峽兩岸關係析論――以和平發展為主題之研究》,35萬字,鷺江出版社,2009年9月版。
《海峽兩岸經濟互賴之效應研究》,26萬字,九州出版社,2010年6月版。

參著、參編、收錄:

《台灣政治概論》,“大陸政策、對外政策”部分章節,九州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2006-2008台海局勢研究報告》,“台海安全形勢”章節,九州出版社,2006年9月版。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機遇管理》,“收錄論文部分”,九州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台灣研究新跨越・政治思辨》,“收錄論文部分”,九州出版社,2010年6月版。
《台灣研究新跨越・兩岸觀察》,“收錄論文部分”,九州出版社,2010年6月版。
《台灣研究論文精選(兩岸關係篇)》,“收錄論文部分”,台海出版社,2006年4月版。
《台灣研究論文精選(對外關係與軍事篇)》,“收錄論文部分”,台海出版社,2006年4月版。
《台灣研究25年精粹(政治篇)》,“收錄論文部分”,九州出版社,2005年6月版。
《台灣研究25年精粹(兩岸篇)》,“收錄論文部分”,九州出版社,2005年6月版。
《台海脈動:東南衛視“海峽論壇”精編版》(2005、2006、2007、2008、2009年),“個人節目部分”,海風出版社,2005-2009年版。
《2009中國報告文學年選》,“馬英九的坎坷執政路”篇,廣東出版集團、花城出版社,2010年1月版。

學術論文

從兩岸”命運共同體“到”生活共同體“:理論意涵與建構路徑,香港《亞洲研究》,2011年總第62期。
剖析美國對兩岸協商談判的政策立場,《國際問題研究》,2011年第2期。
和平發展視闕下兩岸文化整合的功能與路徑,《台灣研究》,2010年第2期。
民族認同、利益聯結與兩岸命運共同體的信任深化,《台灣研究》,2010年第5期。
論“不針對第三方”原則對兩岸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之適用,《台灣研究集刊》,2010年第5期。
兩岸青年國際觀之特點及其成因,《當代青年研究》,2010年第10期。
海峽兩岸共同利益的現實基礎與維護原則,《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年第12期。
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的再思考,《台灣研究》,2009年第4期。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機制化需求與建構,《台灣研究集刊》,2009年4月,第2期。
“朋友・夥伴”意象下美國台海政策的局限,《台灣研究集刊》,2008年第4期。
台灣難以實現政治穩定的政治文化根源,《社會主義研究》,2007年第3期。
從“排藍民調”看民進黨政治生態的滑軌與嬗變,《台灣研究集刊》,2007年第4期。
民進黨當局滋生貪腐現象的政治文化根源剖析,《台灣研究》,2006年第6期。
“修憲、制憲、行憲”之爭與台灣“憲政秩序”塑造中的“國家認同”,《台灣研究集刊》,2006年第3期。
陳水扁應對政治危機的心理與行為模式,《台灣研究集刊》,2006年12月,第4期。
民進黨當局政治危機頻發的制度性因素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6年第5期。
美國台海安全戰略中的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台灣研究》,2005年第3期。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與中國和平崛起進程中的台灣問題,《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民進黨發展變革的組織行為模式分析,《台灣研究集刊》,2004年第4期。
信任危機對台灣政治生態發展的影響,《台灣研究》,2004年第5期。
台灣經濟發展的進程與模式:一種綜合研究途徑,《台灣研究集刊》,2004年第3期。
觀察台灣的立場、視角與方法,《台灣研究集刊》,2004年第1期。
日本對台海安全的戰略考慮及其影響,《台灣研究集刊》,2003年第4期。
兩岸關係格局與台灣前途,(香港)《中國評論》,2003年8月號。
國際關係理論運用於兩岸關係研究中的局限,《台灣研究集刊》,2003年第2期。
海峽兩岸安全戰略的認識落差和政策矛盾,《台灣研究集刊》,2003年第1期。
美國台海政策的“清晰”與“模糊”,(香港)《海峽月刊》,2002年第10期。
從陳水扁的“台獨”挑釁看“台灣前途決議文”,(香港)《海峽》月刊,2002年第9期。
台灣問題與中美建設性合作關係的發展,《現代台灣研究》,2002年第4期。
一本了解當代台灣政治變遷的必讀之書,《台灣研究集刊》,2002年第3期。
兩岸關係良性發展需要有效的政策激勵,(台灣)《海峽評論》,2002年第8期。
政策激勵與兩岸關係,(香港)《中國評論》,2002年第7期。
台灣推動參與WHO的意圖策略與困境,(香港)《海峽》月刊,2002年第6期。
美國全球軍事戰略調整動向及對台灣問題的影響,《台灣研究集刊》,2002年第1期。
“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與“和平統一”的辯證分析,(香港)《海峽》月刊,2002年第4期。
兩岸建立信任措施的可能及對台海安全的影響》,(台灣)《海峽評論》,2002年第2期。
"9・11"事件後美國防務戰略調整對台灣問題的影響,(香港)《海峽》月刊,2002年第2期。
“統合”掩飾不了“台獨”的圖謀,《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
主權與安全:海峽兩岸的認識落差與政策困境,《現代台灣研究》,2001年第4期。
海峽兩岸的利益衝突及對共同利益的尋求,《台灣研究集刊》,2001年第3期。
台灣當局"全民外交"策略評析,《台灣研究》,2001年第2期。
台海安全關係的性質與兩岸均勢,《台灣研究集刊》, 2001年第1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