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人物

布局
布局顛倒建 花園在前面

按照魏克晶的考察,這座李純祠堂是按照坐北朝南意圖設計的,所以正門應該從宅院南邊的照壁開始。“很多人以為坐落在白堤路上東南角入口是正門,那是不對的。”
“雖然說李純祠堂的建築都是王府的建築,但當年重建時,把原先的王府建築布局顛倒了過來。原來莊王府的布局與其他王府應該一樣,先是住宅,後是花園。但李純祠堂正好相反,把花園建在了大門口,而把其他四進院子(原為四進院落,現最後一道院已經被建為新式樓房)建在花園以後,這也是有人誤以為前面的那個門是此宅正門的一個原因。”李純祠堂歷時10年建成,占地2.56萬平方米,為矩形建築布局,由花園、照壁、石牌坊、石拱橋、大門、前殿、中殿、後殿、配殿和迴廊組成。整座建築色彩絢麗,碧瓦朱欄,宏偉壯觀。
整座建築的照壁雖然還在,但已經被一些後來興建的平房遮擋住,看不清本來的面目,只有把守大門的兩尊石獅依然蹲在那裡。摸著光滑的石獅,魏克晶告訴記者:“這兩個石獅是明朝留下的,想必是莊王府承襲劉瑾的住宅時一併收納了。沒想到幾百年後又到了天津。”魏克晶先生說,第一代莊親王是努爾哈赤的親兄弟,清軍入關後,莊親王的王府就是明朝大太監劉瑾生前的住宅。
過了一進門的牌坊,後面便是馱碑的贔屓,偌大的漢白玉石碑竟然沒有一個字刻在上面,儼然一塊無字碑。馱碑的動物叫“贔屓”,傳說龍生九子,它是其中的一個,因其壽命長而且擅於負重,所以古人在建築中大多用它來馱石碑。現在還流行著“摸摸頭,什麼也不愁;摸摸背,一輩子不受累;摸摸牙,想啥就來啥;摸摸尾,一輩子不後悔”的說法。
建宅頗大膽 門前金水橋
走過花園,橫在眼前是一座不太起眼的小橋,略呈拱形的石橋下還保留著窄窄的護莊河。走過小橋,就是李純祠堂的正門了。本想隨意地從橋上跨過,沒想到魏克晶卻止住了腳步。“你覺得這小橋有什麼特殊嗎?”魏克晶先生問道。“沒有呀!”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小橋還是很簡單。“北京天安門前的金水橋大家都看到過吧,李純祠堂前的這座橋就是那樣的設計,實際上就是一個縮小了的‘金水橋’。過去只有皇宮的門前才能有這樣的小橋,其他住宅要有這樣的建築都是違禁的。”
幸虧李純祠堂是在民國以後建的,不然就要被殺頭了。當年李純在此處建宅,張揚的場面恐怕政府的高官有所耳聞,據說袁世凱還過問過此事。也可能是因為袁世凱的壓力,李純才把它對外稱為是李家的祠堂,沒敢說是自己居住的住宅。
建築結構

發展概況
目前尚沒有證據表明李純祠堂前部的華表和牌坊等來自何處,根據實物和照片來看,它的華表和田義墓的華表在風格上有很多相似之處,應該是年代相仿之物。李純祠堂影壁北側兵營式的大門應該是1949年前的產物。1958年,進行復原修建。1960年竣工後改為“南開人民文化宮”,由郭沫若題字。1981年再次整修,1982年被列入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1949年後闢為南開人民文化宮(俗稱三宮),後三宮荒廢,民眾自發形成古舊圖書交易市場,一時間名聲大噪。後政府為保護遺址,勒令天津三宮書市於2007年3月28號徹底清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