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精耕

10、《論張說文學思想的“通變”特色》:作為初盛唐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張說在文學上尤多建樹。 11、《論張說詩歌的“興象”特質》:作為盛唐詩歌特質的“興象”.它所追求的是情景交融的詩境。 12、《論張說在唐代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張說是唐詩由初入盛的發展過程中起關鍵性作用的詩人之一。

個人履歷

李精耕,男,1967年2月出生,江西南昌縣人,中共黨員。
1993年畢業於華南師大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2005年9月進入上海師大,攻讀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學位。
自碩士畢業以來,一直在南昌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擔任教授一職。

成就及榮譽

近三年承擔的課題有:江西教育廳古籍整理項目《豫章叢書・周禮釋文問答》點校,南昌大學青年基金《教學如何結合省情》,江西高校人文社科課題《元代詩學理論研究》(第二主持人),南昌大學教務處項目《大學語文》網路課件,南昌大學教務處項目《中國文化概論》網路課件。
近三年發表的論文主要有:從“韓如潮”看韓愈散文的審美特質,《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2年第1期;論張說詩歌的“興象”特質,《南昌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論張說在唐代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柳州師專學報》2004年第1期;論張說文學思想的“通變”特色,《藝文論叢》2004年第2輯。
近三年所獲獎勵有:江西文藝學會2004年度優秀學術論著三等獎,江西省教育廳第二屆多媒體課件三等獎,南昌大學第四屆優秀多媒體教學課件一等獎。

個人作品

1、《淺論儒家思想與師德師風》:儒學猶如一個日趨宏廓深邃的精神國度,源起於齊魯之曲阜.歷經兩千餘載的心靈擴充,不僅覆蓋到中原乃至中國.成為整箇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還最終走向了海外,光照了萬方,受人敬仰。而支撐所有這些光輝成就的則是“仁”.而這恰好與我們今天提倡的高校思想政治建設工作的師德師風建設有著內在的傳承。
2、《周必大散文的主體風格及其成因和價值》:周必大是南宋政治家,他不僅在政壇上光彩奪人,在文壇上更是絢麗多姿。他詩文俱佳,有詩六百多首,文兩百卷,其文主體風格是"雄深博雅",主要體現在思想雄深、內容博雅、用典繁密、文筆簡練、語言流暢、行文蒼勁、文體多樣等方面。這種風格的形成既與司馬遷散文"雄深雅健"有淵源,也與他自身的社會政治地位相關。周必大的散文對後世也有一定影響,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史料價值和文學價值。
3、《明代“台閣體”盟主楊士奇詩文取向初探》:楊士奇的詩文透露出很濃的台閣氣息,多應制、應人之作,諷諷雅音,風格雍容平易,逶迤有度,醇實平正。他的詩歌題材較廣泛,數量也多,雖然有時會因為題材相同而顯出淺易單調的毛病,但總體上應該值得肯定。其文多序跋、墓志銘、墓表等套用、應酬之文,繼承了“文以載道”的文學傳統,關乎教化,溫柔敦厚。而其散文如遊記與傳記,雖然數量不多,但往往能代表他散文的最高成就。楊士奇詩文的總體取向是台閣體,但其有些作品也呈現出另一種詩文氣象。其實,對於楊士奇的詩文取向及台閣體,我們均應採取一分為二的辯證態度。
4、《從近三十年來國內學術期刊論文看湯顯祖研究》:湯顯祖(1550―1616),明代文學家,江西臨川(今撫州市)人。戲曲、詩文、小說均有成就,尤以戲曲著稱。與王驥德、李漁並稱中國古典戲曲理論鼎立而峙的三座高峰,又有“東方莎士比亞”的美譽。近三十年來拳術界對湯顯祖的研究逐漸深入,並形成了專門的研究學科――湯學。本文試從國內學術期刊論文的角度對湯顯祖研究的現狀作一番掃描與小結,以期藉此推動湯顯祖研究繼續朝著更深更廣的方向拓展。
5、《游士異調:布衣詩人劉過的人格與詩風》:作為“辛派詞人”之一的劉過及其詞作,早就引起了學界的注意與研究;而作為南宋愛國詩人尤其是布衣詩人的劉過及其詩作,還未引起學界的足夠重視與關注。本文旨在探討:劉過雖然一介布衣,卻能心憂廟堂、以天下為己任,同時,他身上也有江湖之士的游謁習氣;劉過詩歌具有粗豪抗厲、不尚雕琢、才氣坌溢、狂歌當哭的特質,同時也不乏應酬、溢美奉承之類文字。
6、《才子佳人小說悲劇美的缺失》:明清時期的才子佳人小說幾乎都是以科舉及第、奉旨成婚的大團圓形式結局,缺乏悲劇精神。在當時封建社會漸趨沒落,程朱理學束縛嚴重,科舉弊端日見明顯的時代背景下,這種大團圓形式明顯存在著思想藝術缺陷。
7、《論南宋江西遺民詞人群體形成的原因及其特質》:宋末元初,江西成為兩大遺民詞人群體聚居地之一。本文勾勒了南宋江西遺民詞人群體的基本狀況,從江西區域經濟、文化角度以及遺民群體心理視角探討了其形成的原因,並對江西癌民詞人的特質作了初步分析。
8、《《大學語文》課程改革應注重地方特色》:《大學語文》做為一門素質教育的基礎課程,對提高當今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其意義之重大是不言而喻的。而在江西各高校中,本課程的授課情況參差不齊,總體效果也不太理想。文章從教材使用和教學過程兩個方面,提出本課程本地化改革的幾點構想,探索《大學語文》教學的新路。
9、《論柳宗元散文“淵深峻潔”的風格》:柳宗元一生命運多舛,仕途不順,發憤寫文,著作頗豐,名列唐宋八大家,對後世影響深遠.其文章於短小雋永的語言中獨具一種“淵深峻潔”的美學特質.本文將以審美視角,從描寫對象、感情抒發、語言特色和文章結構四個方面闡述柳宗元散文的“淵深峻潔”的藝術特色.
10、《論張說文學思想的“通變”特色》:作為初盛唐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張說在文學上尤多建樹。不僅以詩歌創作為盛唐詩導夫先路,而且提出了很有見地的文學思想。“通變”是張說文學思想的特色:既有繼承“四傑”、陳子昂等人革新理論的一面,也有超邁前賢、創新的一面。
11、《論張說詩歌的“興象”特質》:作為盛唐詩歌特質的“興象”.它所追求的是情景交融的詩境。或以自然意象表現剛健精神.並使兩者有機交融;或融情入景.興在象外.亦即追求韻味。而作為初盛唐過渡時期的詩人.張說有一部分詩歌已初步具備了盛唐詩歌的特質。他為詩歌由初唐過渡到盛唐,在創作實踐上起了鋪墊、導向的作用。
12、《論張說在唐代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張說是唐詩由初入盛的發展過程中起關鍵性作用的詩人之一。一方面,他是初盛唐之際傑出的文學理論家和批評家,以文壇領袖的遠見卓識預示出盛唐詩歌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他身體力行,以詩歌創作實踐沾溉、影響唐人,對盛唐詩歌有導夫先路的作用。同時,他延納文學新人,對唐代文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3、《從“韓如潮”看韓愈散文的審美特質》:我國古代傑出的散文家韓愈,大力倡導“古文運動”,並以其卓爾不凡的散文創作身體力行,使其文形成了獨特的審美特質“韓如潮”,即浩蕩的氣勢美。其氣勢美主要源自內容上理直情切、結構上縱橫捭闔以及表現手法上奇偶交錯和鋪陳排比等。這種審美追求是其古文理論在創作中實踐的結果,對後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等

個人其他信息

給本科生講授的課程有:中國文學史(魏晉--唐五代)、中國文學史(宋元)、中國文化概論、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詩詞鑑賞概論、大學語文等;
給研究生講授唐宋詩詞研究課程。現為古代文學碩士點導師、古代文學碩士點負責人、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