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競[天文學家]

李競[天文學家]

李競是人名,同名的有天文學家李競、西南大學副教授李競。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天文學家李競 天文學家李競

1950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物理系,所學專業為天文學、天體物理學、天文學史,1954年畢業於哈爾濱外國語學院。1952年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任職、1959年起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工作。現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會員。歷任中國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主任、北京天文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天文學會理事、中國科技史學會理事。《天文學進展》、《天體物理學報》、《天文愛好者》、《自然科學史研究》編委。《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學卷》分支學科主編。歷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兼任教授。1984—85在英國愛丁堡天文台客座研究。主要從事恆星物理、銀河系天文和天文學史的研究。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待遇。

人物生平

李競先生研究天文40多年,盡其所學為天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也培養過很多碩士和博士,讓天文事業後繼有人,而更讓人欽佩的是李先生對科普工作的熱忠,雖已是古稀之年,但他學習、工作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歇過。

可以說,李競是帶領孩子們走近知識海洋的良師,更是孩子們的好朋友。從北京東至通縣,西到門頭溝,許多中國小校里都留下過他的足跡,僅98年這一年,他就進行了30場天文學講座。這期間,他的聲音還出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北京兒童台、音樂台的科技節目中。李競自備了大量幻燈片資料,給孩子們講形形色色的小行星,講恐龍的滅絕,講地球之外還有沒有人等這些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告訴他們在漫長的地質過程中人類的短暫以及在這短暫中人類文明的偉大,告訴他們月亮和木星的荒涼而地球卻是一個誕生了我們生命的美麗地方,應該好好愛惜。

天上的事兒神奇美妙,變幻莫測,很容易讓小孩子著迷。李競說:“小時候,我也和他們一樣,凝望天空,腦子裡裝滿了幻想,所以我和這些小朋友常常心有靈犀。”每次講座中,與一雙雙好奇的眼睛交流,如同仰望天上的星星一樣令他感到快慰。李競說起星空、談起宇宙,那眉飛色舞的勁兒,真讓人忘記了他已是70多歲的人了。

李競對待知識的科學態度不僅表現在專業的工作中,同樣表現在科普事業中。面對那些混沌初開的孩子,每一次他都不曾掉以輕心。北京天文台從中關村搬到北郊以後,路上騎車需要40分鐘,他仍然堅持每周趕到單位瀏覽、複印新到的報刊資料,跟蹤天文學發展的最新動態。李競對自己的要求是,儘量提供最新的,儘量避免似是而非、模稜兩可的回答。

李競 李競

隨著電腦與網路的普及,李競熱心於科普的腳步,也緊緊跟隨時代的發展。一台電腦讓他在著書、寫文章時避免了在紙上修改的好多麻煩,節省了寶貴的時間,又利於以往資料的查詢。而與李先生說起那次網上直播,他仍興奮不已。那是1999年8月17日的晚上,我們中國公眾科技網舉辦的一次天文方面的網上直播,主要是針對當時國內外盛傳1999年8月18日行星‘大十字’將引發人類大災難的這一說法,令李先生沒想到的是竟有那么多的人參與這次活動,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短短的兩小時竟幾次“當機”,李先生在忙於回答問題的同時,也頗感欣慰,他感到了人們對天文知識的渴求,看到了中國天文發展的希望,更感到天文工作者的責任重大,也就更堅定了他前進的腳步。

已經離休的李先生仍擔任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天文學委員會主任,對許多學術概念的準確嚴謹,仍舊孜孜以求。

任職

李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會員。先後任第三、四屆中國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主任(現任第五屆委員),曾任北京天文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天文學會理事、中國科技史學會理事。

曾任《天文學進展》、《天體物理學報》、《自然科學史研究》等多種天文學學術期刊、《天文愛好者》雜誌編委。另外也是1980年版《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學卷》星系與宇宙學分科主編。是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兼職教授。

學術成果

李競在天文學、天體物理學、天文學史領域內的學術論文約20篇,主要論文有:“銀河繫結構的現代觀”、“哈勃常數的今昔”、“銀道帶選區的近紅外天體”、“20世紀天文學的進展”、“大麥哲倫雲超新星”、“宇宙距離尺度”等。在天文學領域的科普文章100篇以上。

著作

•《天文學的明天》,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初版,ISBN 7543529033

•《探索宇宙的神奇奧秘》,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年4月初版,ISBN 7543922975

•《大宇宙》李競 文、喻京川 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初版,ISBN 7533436539

譯著目錄

(1955—1998)

一、電台廣播文章 二、報刊中的文章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科技日報

新星是新誕生的星星嗎? 810718 飛抵太陽南極上空的〈尤利西斯〉號 941009

天文觀測和天體信息 820918 冥王星外還有大行星嗎? 950104

現代天文學的特徵和成就 850306 宇宙中的黑洞究竟是什麼? 950906

相關著作 相關著作

(入選〈文明之光〉GA1872)1987年2月出現的超新星 871021 〈伽利略〉號探測器到木星去乾什麼? 960117

談談超新星1987A 880527

太陽系外的行星是怎樣發現的? 960421/0505

世紀與年代 930916 火星上曾經有過生命嗎? 961027

哈勃空間望遠鏡的太空修復 940416

〈卡西尼〉空間探測器為何飛赴土星? 980107

北京人民廣播電台

〈尤利西斯〉號是怎樣到達太陽南北兩極上空的? 940511

探索銀河系奧秘的先驅者們 810719

天外行星的搜尋 851111

北京科技報

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兒童台

從超新星到中子星——蟹狀星雲的啟示 79/65期

形形色色的恆星 960417

地球以外還有人嗎? 960424

中國青年報

火星生命之謎 970108 極罕見的天像——超新星爆發 871010

濟南日報

現代夸父—〈尤利西斯〉號太陽探測器 941012

相關著作 相關著作

三、辭書和年鑑中的文章 北京晚報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學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79

共撰寫28款,其中總論2款、天文學史8款、

恆星7款、星系11款。

二十一世紀從哪一年開始 950107

(獲〈科學長廊〉三等獎)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

縮寫其中長條目共15款

中國百科年鑑 上海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超新星1987A 1987

大麥哲侖超新星1987A爆發二年之後 1988

四、期刊中的文章

自然科學年鑑 上海科技出版社/上海翻譯出版公司

恆星天文學和銀河系天文學 83/84/86/87

88/89/90/91

天文普及年曆 科學出版社

九百年前天關客星的遺蹟 79

赫羅圖的今昔 80

今日認識的銀河繫結構 81

銀河系的近鄰——本星系群 82

來自球狀星團的新信息 83

哈勃常數之爭 85 天文愛好者

黃道光 58 4月

什麼是再發新星? 59 2月

銀河系鏇渦結構的射電觀測 60 2月

天體光譜學一百周年 60 6月

恆星光譜分類的回顧和展望 63 7月/8月

新星 64 9月

新星的爆發 78 1期

銀河新星 78 2期/79 3期/80 4期/

81 3期/82 5期/83 6期/

84 3期/85 3期/86 6期/

87 4期/88 3期/89 3期/

90 4期/92 3期

再發新星的再發和老新星的演化 89 5期

河外星系超新星 78 1期/79 5期/80 4期/

81 3期/82 5期/83 5期/

84 3期/85 4期/86 4期/

87 3期/88 4期/89 3期/

90 6期

日本天體物理學的近況 80 3期

天文學的成就 80 2期

天文學成就鳥瞰 81 2期/82 2期/83 2期/

84 2期/85 2期/86 2期/

87 2期/88 2期/89 2期/

90 3期

80年代天文學進展綜述 92 2期

紀年法的社會效益 94 2期

小行星家族中的音樂殿堂 95 3期

建立天然衛星和小行星的漢文名稱的先驅者 98 3期

農村年書 人民出版社

哈勃空間望遠鏡是怎樣修復的? 95

為什麼要到太空中去觀察天象? 95

199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授予天文學家 95

彗木碰撞之後 96

冥王星之外還有大行星嗎? 96

21世紀從哪一年開始? 96

關於21世紀始於哪一年的意見和建議 97

探測太陽南北兩極的〈尤利西斯〉號飛船 97

〈伽利略〉號空間探測器已飛到木星上空 97

火星上曾經有過生命嗎? 98 百科知識

探索宇宙的黃金時代 80 4期

(選入〈中國改革二十年〉)

膨脹宇宙假說五十年 80 10期

(選入〈中國改革二十年〉)

量天尺——天文學中的標準燭光 81 8期

(選入〈中國改革二十年〉)

銀河系質量知多少 82 1期

天文數據的更新和統一 82 10期

(選入〈中國改革二十年〉)

來自天體的信息 83 2期

(選入〈中國改革二十年〉)

地外行星系的探測 85 9期

大麥哲倫雲超新星1987A 87 8期

大麥哲倫雲超新星的始末 93 5期

探測太陽南北兩極的〈尤利西斯〉號飛船 96 3期

太陽系外行星的發現 96 5期

軍事百科全書 軍事百科全書出版社 94

天象/天文觀測/宇宙空間/天文儀器

自然雜誌

銀河繫結構的現代觀 81 10期

小行星和彗星會和地球碰撞嗎?(譯文) 82 2期

太陽系空間探索的回顧與展望 92 5期

自然科學發展大事記·天文學 遼寧教育出版社 94

撰寫其中1850—1969的條目

科學畫報

第一個紅外巡天探測器 84 1期

紅外天文衛星的一系列發現 84 2期

英漢雙解科技大辭典 朗文出版公司/清華大學出版社 94

翻譯其中全部天文學辭目

大自然

形形色色的星際物質 81 3期

現代化

自然辯證法百科全書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97

共撰寫詞條4款

什麼是宇宙背景輻射? 80 2期

(選入〈中國改革二十年〉)

天窗一扇扇打開後——我們今天觀察到的宇宙 81 4期

小行星會撞上地球嗎? 81 8期

(選入〈中國改革二十年〉)

現代科技綜述大辭典 北京出版社98

新星/超新星/大麥哲倫雲超新星/

深空天圖/赫羅圖/銀河繫結構/宇宙距離尺度 物理

大麥哲倫雲超新星爆發後的一年 89 3期

現代物理知識

從空間天文展望九十年代天文學的進展 92 2期

五、書籍中的文章 科學世界

地外行星在哪裡? 92 9期

〈天文學的新進展〉 科學出版社 83

河外天體的譜線紅移現象 科學

發現脈衝雙星的重大科學意義 94 1期

〈天文學和哲學〉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84

河外距離測量的方法論問題

科技潮

21世紀從哪年開始? 94 1期

〈二十世紀科學技術簡史〉 科學出版社 85

二十世紀天文學的發展

(與他人合著) 航天

子虛烏有的第十大行星 95 1期

〈尤利西斯〉飛臨太陽極區上空 95 2期

〈天文漫談〉(續集二) 科普出版社 87

入選電台廣播文章3篇 語文建設

21世紀從哪一年開始 95 7期

〈探索宇宙的黃金時代〉 上海知識出版社 87

入選 百科知識 文章4篇 福建天文

第十大行星在哪裡? 95 1/2期

〈宇宙〉(科教電影佳作選) 海洋出版社 87

(與他人合著) 瞭望

21世紀應從哪一年開始? 96 3期

〈世界著名科學家傳記·天文學家Ⅱ〉科學出版社 94

赫歇爾世家

〈當代名人寄語青少年〉 21世紀出版社 96

獻身事業,其樂無窮 六、書籍中的譯文

〈北京市領導幹部高科技系列報告文集Ⅱ〉

彗木碰撞及其思考 科普出版社 97 〈太陽系〉 科學出版社 81

太陽系/水星

〈天文學和哲學〉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84

宇宙的演化過程

七、專著 〈新太陽系〉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87

旅行者號飛臨木星和土星/木星和土星

〈行星新探〉 北京出版社 80 〈當代國外天文學哲學〉 知識出版社 91

星系起源學說的今昔

〈航海天文學〉 (與他人合著) 科學出版社 84

八、譯著

〈天文台〉 科學出版社 55

〈天文愛好者手冊〉(與他人合譯) 科學出版社 56

〈無線電天文學〉(與他人合譯) 科學出版社 58

〈地球和行星的起源〉 科學出版社 58

〈宇宙間的生命〉 (與他人合譯) 科學出版社 59

〈宇宙物質〉 科學出版社 59

〈太陽物理學〉 科學出版社 60

科普作品和譯著目錄(1998.1999—200006)

一、電台廣播文章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二、報刊中的文章

科技日報

21世紀始於何年? 990205

說說大行星的列陣和會聚 980716

1999行星大十字 9902 宇宙有多大?宇宙有多老? 980803/0822

天文科普要講社會效益 990105

三 專著

宇宙是動態的和演化的

——對“迷惑不解”的天文解 990123

天文學的明天 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9

休拿“末日說”嚇唬人 990811

宇宙探索(主編)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999

北京晚報

也談“2000年代” 990411

四 期刊中的文章

世界科報

大行星在天穹上的會聚和列陣 98

中國宗教

關於行星“大十字” 99No1

No6科技潮

提出21世紀始於2000年的建議的由來和根據 99 No4 科技術語研究

21世紀始於2000年的建議的由來和依據 99 No1

江蘇電視教育

兔年沒有立春嗎? 99 No15/16 少年科學畫報

誰是文絕恐龍的元兇 99 No11

宗教

關於行星大十字(從“中國宗教”中轉載) 94No1/2 統戰理論研究

關於行星十大字(從“中國宗教”中新載)99 No8

物理教學

我們的宇宙在膨脹 2000No2 天文愛好者

在戴文賽教授指導下審定漢語天文學名詞

(從“福建天文”中轉載) 2000No1

五 書籍中的文章

20世紀科學技術簡史(第二版)

京郊日報

20世紀天文學的發展 科學出版社 1999 20世紀初的一次小天體碰撞地球990531

興趣愛好

天上的星星是李競先生的世界,他沉醉於那遙遠而神秘的星空;而世間那美妙的音樂,同樣讓他痴迷眷戀,走進李先生的音樂世界,讓人體謂到音樂給予人生的是寶貴的生命活力。

鋼琴,長笛,貼在牆壁上的音樂家肖像,滿滿一書架的音樂磁帶,來到李先生那筒朴的家中除了那許多專業書,便只有這些映入眼帘,讓人深深地感受到主人與音樂的緣分。

“說與音樂有緣,也對。只可惜緣分不算深。”李先生這么認為。

李先生至今還清楚地記得把他帶入音樂世界的人--張肖虎。那是他在天津工商學院附屬中學(如今的天津市實驗中學)就讀時, 一位清華大學學土木工程畢業的音樂天才--張肖虎,那專業水平的演奏技能,那醉人的音樂,深深打動了少年們的心,李先生毫不猶豫地加入了他組織的管弦樂隊,開始學習長笛。

長笛又稱橫笛,以金屬製作,音的性質屬於木管樂器,是管弦樂中不可缺少的樂器,可用於獨奏、合奏、助奏,是適合表現優美的樂句。李先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心也漸漸沉入到那奇妙的樂曲中。以至考上輔仁大學後,被有名的輔仁大學生樂團慧眼識中,課餘常常登台獻技,與大家同享快樂。

文革時在幹校,一隻長笛曾伴他度過了漫漫長夜。李先生的夫人陳志凝女士是中國電影樂團一級演奏員,是吹奏長笛的專業演員,1989年,婦夫倆人曾在北京電視台的國慶晚會上同台獻藝。李先生後來還參加過中央電視台1993年元旦晚會和北京電視台1997年春節晚會的表演,並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為聽眾吹奏過小夜曲。

這些年,儘管專業研究很忙,加上又熱心於天文學知識的講座,李先生仍沒丟開心愛的長笛,離不開動人的音樂。北京海淀中關村街頭著名的中科大廈內,有一個中科院的專家俱樂部,經常為科研人員組織演出,放映電影和錄像,舉辦科學和藝術講座,他是這個俱樂部的三人顧問小組成員之一,並經常活躍在俱樂部的講台上。在音樂講座中的李競,儼然一位頗有造詣的音樂專家,他講解過怎樣欣賞貝爾芬的《愛格蒙特》(序曲)和《第九交響曲》(合唱)、普契尼的歌劇《圖蘭多》和威爾第的清唱劇《安魂曲》,而所有這些講座都由他提供世界著名交響樂團演出的錄像。

李先生最喜歡聽奏鳴曲,偶爾也與志趣相投的人一起參加個演奏會。在作曲家中,他推崇十七、十八世紀活躍於歐洲音樂舞台的亨德爾(一六八五——一七五九)和巴赫(一六八五——一七五○)。他敬佩亨德爾在磨難之中那百折不撓的毅力與堅定冷靜的進取精神,以此激勵自己在事業上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他醉心於巴赫那陶冶人的性情,使人高尚起來的音樂,激勵自己面對人生的坎坎坷坷,風風雨雨。

天和地,星星和音樂,李競沉醉在這廣博的世界中,其樂融融。

附:

舊唱片(原載1998年4月29日〈科技日報〉聲像世界)

一首難忘的大提琴曲

中國科學院 北京天文台 李競

60年代中,一次在外文書店偶然看到一份舒伯特的奏鳴曲樂譜,標有我不認識的專名——Arpeggione。樂譜中有大提琴和中提琴兩個分譜,表明這兩種樂器都能演奏,這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後來,查閱了手邊的《主題樂曲》和介紹舒伯特的小冊子,才得知Arpeggione原是1923年發明的一種弓弦樂器,外形像吉他,有6弦,音域和大提琴相似。舒伯特得知這一發明後,於1824年特為這個今日稱之為吉他形大提琴的樂器和鋼琴譜寫了一首3個樂章的奏鳴曲。誰知新問世的樂器並未取得當時的演奏家的喜愛和認同,未經推廣就被棄而遺忘了。然而,舒伯特這一作品卻受人喜愛而流傳至今,成為用大提琴演奏的經典名曲。不久 ,當再去那家書店時,那裡已不再陳列任何外國樂譜,我深為未能及時將它買下而惋惜。

9年之後,我已有了最簡易的收音機。在我收到友人從境外贈送的第一批錄音磁帶中就有這首舒伯特的奏鳴曲。我真是喜出望外,圓了只知其名,未聞其聲的夢。樂曲由大提琴家梅斯基和女鋼琴家阿赫麗奇合作錄製。我一聽就喜愛上了,再聽則更加難忘。不久得到樂譜的複印件,照譜聆聽也是一大樂事。後來,又有了大提琴大師富尼埃和另一位大提琴家皮道的演奏版本。

在十多年間,先後欣賞到捷克中提琴家科道塞克和前蘇聯中提琴家巴什梅特的錄音,後者的演奏可算是極品。此外,還聽到卡爾用低音提琴、以及一位訪華音樂家用中音薩克管的演奏;另有日本長笛家工藤重典的獻藝,其鋼琴部分改由吉他擔任,我知道至少還有用大管的改編版本,但願今後能聽到。由此可見,這首舒伯特奏鳴曲的美好,使得多種器樂的演奏家都樂於把它奉獻給人們。值得一提的是,已聽到的大提琴以外的演奏都未移調,均保持了原本的a小調。

日前,得到了大提琴家羅斯特洛波維契於1968年的錄音,擔任鋼琴彈奏的是英國作曲家布禮頓。這二位大師對Arpeggione奏鳴曲的詮釋,令人感到此曲只應天上有,如果舒伯特在世,我想也會嘆為觀止。

主任醫師,內科心血管專業,1963年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碩士生導師。擅長小兒內科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診治,對心肌炎、心肌病、心率失常等疾病的診治方面亦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