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生平

2005年3月29日,李秉權教授因病辭世。
社會職務
衛生部腦血管疾病防治領導組組員衛生部腦血管疾病專家諮詢委員中華醫學會全國神經外科學會委員雲南省神經外科學會顧問及國內5個醫學期刊編委雲南省政協委員、省政協文教衛生委員中國民主同盟中央科技委員中國紅十字會雲南分會理事個人成就
醫學貢獻
1953年3月,衛生部在天津醫學院舉辦全國首屆“腦系外科高級進修班”,為期一年,李秉權在選送之列。參加這次進修的23個人,日後成為了中國各地神經外科的帶頭人。1954年10月,李秉權學成回到昆明,在無專門病床、無固定助手、無開顱專科器械設備、無專科護理的情況下,因陋就簡,創立了雲南第一個腦系科門診,填補了雲南無開顱術、無神經外科的空白。
1966年5月,在雲南省首次開展“人體大腦半球切除術”,成功地為一例患癲癇8年並左側偏癱的16歲男孩進行右大腦半球切除,該病例的“隨訪觀察報告”獲“雲南省1983年科技成果二等獎”。
1978年,李秉權與五官科醫生合作,施行全國首例“經顱中窩硬膜外進路面神經移植術”成功,同年光榮地出席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並獲獎。
1979年,創新運用“顱骨大骨瓣切除並腦室外引流聯合減壓法”搶救顱腦火器傷員,使得死亡率大大低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大小戰場上各國的治療水平,榮獲一等軍功章、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在國內首次為一雙頭畸形人成功切除寄生性小頭,獲雲南省1982年科技成果二等獎。
1987年,在國內首先引進西德“經顱三維都卜勒超聲診斷儀”(TCD),並率先成立全國第一個“經顱都卜勒超聲室”,為北京、上海、佳木斯、長沙、成都、重慶、貴陽及雲南昆明、玉溪、楚雄、臨滄等醫院培養TCD技術操作高級醫師多人。
學術榮譽
著有《臨床實用神經系統解剖學》、《腦膿腫》等專著多部,發表醫學論文64篇,在國家、省級醫學期刊上發表英語、法語譯文71篇。李秉權先後榮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一等軍功獎,衛生部乙級獎,省科技成果等獎項和衛生部“邊遠地區優秀醫學科技工作者”、“全國勞動模範”、“雲南省勞動模範”等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被推薦為中科院生物科學部委員候選人。1960年,從雲南大學分出獨立建院的昆明醫學院成立了雲南第一個神經病學教研室和第一個神經專科病房,由李秉權和一位內科主治醫師帶領一批年輕的內、外科醫師、護士,開始從事專門的神經科工作。從此,更多的“首創”和“第一”在李秉權的手中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