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發牢

李發牢

李發牢,1954年7月15日出生於扶風縣杏林鎮菊花村,兄妹7人,排行老五,家境貧寒,自幼上學,很愛秦腔,1969年考入扶風劇團。隨後轉為該團正式職工,相繼擔任了演員隊隊長,劇團副團長、團長,1995年調入西安市秦腔一團,擔任演出隊隊長。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李發牢在戲曲舞台上快度過三十個春秋了,人也步入中年。隨著社會閱歷的增加和學習知識的積累,使之逐漸變為成熟,對藝術上表現出的高與低、粗與細、優與劣,都有了明確的鑑賞能力和審美的尺度,也真正體味到成功作品所應具備的觀賞性與藝術性。而成功作品,都是演員付出艱辛勞動、刻苦磨練、執著追求、反覆琢磨與比較中產生的。藝術貴在追求,這是他悟出的一個真諦。

代表作品

李發牢是一名鬚生演員,長期的舞台實踐上,他曾扮演過《下河東》中之趙匡胤、《貂蟬與關公》中之關雲長、《五丈原》中之諸葛亮、《八一風暴》中之方大來、新編大型秦腔現代劇《雪域忠魂》中之孔繁森等,總計60餘本(折)戲。在這些眾多的演出劇目中,演出效果都好,觀眾中都產生過強烈的共鳴,同行和專家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但是,作為一個搞藝術的人,他並沒有在掌聲中陶醉,而是時刻在琢磨自己的不足。他幾乎把從先輩老師中學過的每一本戲、每一折戲、每一唱段、每一場面、每一動作、每一鋪排,都進行過無數反覆的思忖。從劇情出發,從人物個性特徵出發,從藝術技巧出發,力爭準確的把握人物、塑造人物、美化人物。用現代的審美對飾演人物進行關照,用藝術上浪漫誇張的表現手法去完成人物深層次的心理特點與挖掘,因而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省市級各類秦腔演唱、演出、藝術交流中,在各種中青年演唱選拔賽中,獲得過一等獎、二等獎和全省十佳演員大賽的桂冠。

表演特色

李發牢演戲所遵循的路子,就是師古不泥,銳意出新,繼承傳統中合理的、成功的表現方法和表現形式,摒除那些傳統套路中,缺乏思想內容或表現不夠準確,甚至有時出現錯位的表現方法,力爭人物個性鮮明,前後表現統一、思維邏輯流暢。如為在排演《五丈原》時,他飾演諸葛亮一角。對待這個能掐會算,能知吉凶禍福,有經天緯地之才的神秘人物,或者說是被神化了的人物,老一輩藝術家飾演時各有千秋的表現特點,主要是從傳統的脈絡上沿襲下來的風度與氣度,其思想內涵和外在表現形式,總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他讀了“諸葛亮傳”和《三國演義》中有關諸葛亮的章節後,又學習了河南曲劇中申鳳梅飾演諸葛亮的表演特點,以及京戲馬連良先生關於諸葛亮的演出造型表演特點,從而在追求形似的同時,更注意其神似。《五丈原》中的諸葛亮,雖有匡扶漢室的雄心壯志,但是暮年之軀,疾病纏身,因而蒼涼激越的唱腔把諸葛亮的病體難支表現得準確,弱而有力的道白仍然透露出鏗鏘之聲,顯示出其想匡扶漢室、報先帝三顧之恩的篤情大義,得到了很好的反響和高度的評價。在《下河東》一劇中,他飾演宋太祖趙匡胤一角,較之諸葛亮,其行為差異、個性差異、氣質差異都很明顯,不單要演出一代君王爭奪天下之氣吞山河的個性特徵,又要把握住“河東城困住了趙王太祖”的特定環境,又要表現出在沙場征戰上錯用人造成的危機和內心懺悔,其分寸十分難把握。他依然是精心研究,反覆琢磨實踐。在唱腔上多在高音區行腔,把一代君王受困時心急火燎的情感予以表現,在低音區中把心情負荷太重,必須用韌勁給自己圖謀復興深藏意蘊。唱出了人物個性特徵,唱出了自己特點和風格,觀眾評價說,這戲演得就是好,就是和別人不一樣。在大型現代劇《雪域忠魂》中他扮演孔繁森,這是個劃時代的英雄人物,其一切為人民謀利益的思想境界絕不是幾個簡單的形體動作能夠說明的。於是,他翻閱了大量的學習資料,從思想深處更進一步窺測英雄人物的內心世界,根除長期演古典戲形成的傳統形體表現方法,一字一字糾正嚴重的西府口音和行腔道白中表現出的古典戲的痕跡,力爭接近時代的生活和時代的人物特點,由於時間短,任務重,他不顧酷暑盛夏,對著鏡子一遍一遍練習,一遍一遍地找感覺。該劇在西安演出後,觀眾給予了高度評價。

人物評價

藝術貴在追求,只有追求,才能出新的風格,新的天地和新的高度。李發牢正是這樣的實踐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