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自幼質性高朗,清乾隆二年(1737),由拔貢任襄垣(今山西省東南部)、繁峙(今山西省北部)知縣。不久,調任馬邑(今山西朔縣)知縣。馬邑因土地荒蕪,人口外流,教育落後,每次應舉參加考試僅五、六十人。李由中極力招撫外流人口,又從他縣招募移民墾荒,農業生產得到發展,並主張移民子弟與當地人同等應試。數年以後,人口驟增,田畝擴大,文化逐漸發達。乾隆十四年(1949),李由中升為朔州知州,後又改任代州(今山西代縣)知州。當時,所屬繁峙縣,相傳產銀,江南富商集資數十萬準備開採,縣裡監司同意,由中認為私商開採,有害無利。私商想用金錢賄賂他,由中不為所動,有遼州人吳德仁因贖田於皇甫傑不遂自縊,下落不明,傑家受嫌被拷掠的有14人,李由中察知其中必有冤曲,派人四處跟蹤尋找,結果在太行山找到一人縊死在枯樹枝上,並叫死者的兒子相認,果然是他父親,傑一家人冤案得以昭雪,遼州人(今遼寧濱塔以北)稱他為“白麵包公”。乾隆十八年(1753),李由中調任彰德(今河南南陽)知府。不久,改任歸德(今河南商丘)知府,碰上黃河決堤,徐州、碭山等地受災,朝廷命令河南州郡采備防洪材料,巡撫親自催辦。當時正近嚴冬河水將結凍,運送困難,由中當機立斷,決定就地採購,以應急需,既省錢又事半功倍。後因故免官,巡撫胡寶瑔請他參加修河工程時,因母親病逝返故里,在家閒居9年而逝,終年66歲。
李由中生前愛好古籍,博覽群書,對歷代詩、詞、古文流派都深有研究。著有《小住庵》、《靜鏡堂》、《避寒齋》、《鴻柯堂》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