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煦行樂圖

李煦行樂圖

《李煦行樂圖》,繪製於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作者周道、上睿.。古畫尺寸為46×178 cm ,約7.4平尺。為作品題跋的有曹寅、宋犖、尤侗、朱彝尊、趙執信、徐樹谷、藍漣、楊賓、沈槱元、汪份、張大受、張士琦,題跋尺寸為46×355 cm 約14.7平尺。古畫由朱檉之、陳清華收藏。 2014年12月北京匡時秋拍“古代書畫”專場上拍的《李煦行樂圖》以1863萬元成交,超出估價六倍,成為2014年“古代繪畫專場”最大的亮點。 《李煦行樂圖》對於研究李煦來說,是個很重要的發現。該畫後面那么多題跋,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古畫也是對於曹氏家族與李煦研究的一個重要發現。 (概述圖片來源:清·周道、上睿《李煦行樂圖》 )

背景資料

存世情況

《李煦行樂圖》的存世情況

1996年,山東昌邑南鄉一位早年闖關東移居吉林的姜姓農戶後人回鄉拆修祖屋,於牆壁夾層發現一木箱,中有《李士楨暨配王氏影像》、《李煦生母文氏行樂圖》、《李煦涉獵圖》、《李煦春遊晚歸圖》、《李煦暨配韓氏詹氏影像》、《姜焯暨配陳氏行樂圖》、成達可抄本《虛白齋尺牘》等眾多資料,但隨即因故流散。

山東青州館藏《李煦四季行樂圖》 山東青州館藏《李煦四季行樂圖》

在這批資料中,有兩張《李煦行樂圖》,一為《涉獵圖》,一為《春遊晚歸圖》,雖然有黑白照片存下來,但存在缺失、模糊等問題,無法詳觀。其中《李煦射獵圖》有汪繹、楊中訥、汪士鋐、徐樹本、査嗣瑮、談九乾、趙執信、張雲章、楊賓、沈槱元、汪份、張大受、張士琦的題跋,《李煦春遊晚歸圖》有趙執信、張大受、楊賓、沈槱元、汪份、張士琦的題跋。這兩張《李煦行樂圖》都沒有曹寅的題詩。

山東青州博物館藏有清佚名《李煦四季行樂圖》卷,畫心長659厘米,寬60厘米,從右向左,依次為春夏秋冬四景(具體可參看揚之水《<李煦四季行樂圖>叢論》,《紫禁城》2013年第7期。)

從《李煦四季行樂圖》所繪容貌來看,主人公的年紀大約五六十歲。如果這一推測不致大謬,那么它的繪製,當在以上諸作之後。而特別珍貴的是,2014年12月上拍的周道、上睿合繪《李煦行樂圖卷》有確切的落款:“乙亥冬日吳門周道寫照。”乙亥即康熙三十四年(1695),是年李煦四十一歲。就在這1695年的3月22日,李煦之父李士楨病逝,享年75歲,葬於通州城西王瓜園。而《行樂圖》則是繪於當年的冬天。

作品舊藏

《李煦行樂圖》為朱檉之、陳清華舊藏。

朱檉之(1859-1911後),字淹頌,號九丹,河北永清人。其藏書處為叢碧簃,以集部抄本、金石拓片最為著名。其中最古者為南宋抄本,余以明刻本與清抄本為主。

陳清華(1894-1978),字澄中,湖南祁陽人。酷嗜古籍,所藏宋元刻本既精且富,與北方著名藏書家周叔弢齊名,有“南陳北周”之稱,號為江南藏書第一。因曾得宋版《荀子》一書,遂名其藏書處為“荀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移居香港。1964年,經周恩來總理批示,北京圖書館從香港收藏其古籍善本共102種,今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古畫拍賣

1996年山東昌邑發現的兩件《李煦行樂圖》皆不知下落。 2014年12月2日,北京匡時秋拍“古代書畫”專場的亮點是周道、上睿的《李煦行樂圖》,該作品200萬元起拍後,迅速升至600萬元,然後在4個電話委託和1個場內買家之間展開了半個多小時爭奪戰,最終以1863萬元成交,此前估價僅為250萬元至300萬元,超出了最高估價5倍有餘。

史料價值

重要發現

2014年九十歲高齡的馮其庸先生看到《李煦行樂圖》後說,這個卷子對於研究李煦來說,是個很重要的發現。他第一次看到李煦畫像的原作,後面那么多題跋,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馮其庸欣賞《李煦行樂圖》 馮其庸欣賞《李煦行樂圖》

李煦和曹寅都是康熙的近臣,又是內親關係。曹雪芹小的時候,李煦還抱過他。李煦的家就在通州張家灣這邊,康熙每次南巡迴北京,都要去李煦的家裡。織造府的虧空都是因康熙南巡所致,阿哥們也找李煦要錢,這些康熙都知道。曹家虧空,康熙就在奏摺上說,趕快還清,至要、至要,連著六個至要。其實李煦政聲甚佳,當地人都稱為“李佛爺”。

題詩者

在十二位題詩者中,只有曹寅的落了年款“戊寅修禊日”,即康熙三十七(1698)。曹寅的後面是宋犖的七絕四首,收錄在《綿津山人詩集》卷二十七,名為《題李工部竹村小照四首》,但在詩集正式刊刻時,文字內容做了改動。由於這則材料並沒有能被紅學界的專家看到過,因此在引用時就難免有誤。

1983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王利器先生的《李士楨李煦父子年譜》,書中將此宋犖題詩放在了康熙三十六年(1697),提早了一年。

在2014年秋拍上出現的1695年所繪的《李煦行樂圖》為存世最早的李煦畫像,其中曹寅(曹雪芹祖父)等12人的題跋對研究李煦的交遊、思想以及紅學研究都有重要的價值。

2014年秋拍“古代繪畫專場”的最大亮點是以1863萬元成交的周道、上睿《李煦行樂圖》。畫中主人公李煦不僅是研究康熙朝政治、經濟的重要人物,而且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他與曹寅的密切關係(李煦將妹妹嫁給曹寅,在曹雪芹所著《紅樓夢》里,賈府老祖宗的原型便是李煦的妹妹)也逐漸成為紅學研究的新領域。

傳世《李煦行樂圖》有四件,這件1695年所繪的《李煦行樂圖》不僅有確切的作者與創作年代,更有曹寅、宋犖、尤侗、朱彝尊、趙執信、徐樹谷、藍漣、楊賓、沈槱元、汪份、張大受、張士琦題跋,對於研究李煦有重要價值。

李煦是“曹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姑蘇織造李煦與江寧織造曹寅都是康熙的親信,李煦還將妹妹嫁給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紅樓夢裡賈府老祖宗的原型即是李煦的妹妹。恆久以來,對李煦及其家屬的研究,主要依靠《李煦奏摺》及厥後連續發明的零散資料。北京匡時2014年秋拍新發明的周道、上睿所繪《李煦行樂圖》,不只有確切的作者與創作年月,更有曹寅、宋犖、尤侗、朱彝尊等十餘人題跋,這對付李煦與紅學研究無疑具有重要代價。

李煦是“曹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姑蘇織造李煦與江寧織造曹寅都是康熙皇帝的親信,李煦還將妹妹嫁給了曹寅(曹雪芹祖父),《紅樓夢》里賈府老祖宗的原型便是李煦的妹妹。這件有曹寅、宋犖、尤侗、朱彝尊等十餘人題跋的作品不僅就此引起了各界的關注,更是由於它獨特的史料價值在紅學研究領域掀起了熱潮。

作品賞析

作者介紹

1、周道。字履坦,善寫照,有傳神歌訣傳於世。兼善花卉。康熙二十八年供奉內廷。亦工畫梅。

周道為康熙時畫家,《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有傳:“周道,字履坦,吳(今江蘇蘇州)人。善寫照,有傳神歌訣傳於世。兼善花卉。康熙二十八年(1689)供奉內廷。亦工畫梅。”

2、上睿(1634-?),字靜睿、潯微,一作潯浚、潯睿,號目存、蒲室子、童心和尚、童心道人、童心行者、臥雲人,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博學多才,工詩文。善於畫山水,布置深穩,氣韻沖和。與惠士奇、張大受等騷人墨客時相過從唱和;與王翬、惲壽平為朋友。

清康熙朝宮廷畫家周道的作品

《李煦行樂圖》,為絹本設色畫,縱46厘米、橫178厘米;畫面上有作肖像者周道款:“乙亥冬日吳門周道寫照”,鈐印:“周道”、“履坦”,補圖者上睿

《李煦行樂圖》(局部) 《李煦行樂圖》(局部)

款:“蒲室上睿補圖”,鈐印:“目擊道存”。

畫卷中的李煦置身於竹木流水間,坐臥斜靠在一巨石邊,神態安詳,人物面部描繪細膩,傳神。背景之林木山石,清秀空曠,設色素淡,與人物的情趣格調十分吻合。畫卷完成於“乙亥”,即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

畫卷後還有題跋多則,題跋者為:.曹寅、宋犖、尤侗、朱彝尊、趙執信、徐樹谷、藍漣、楊賓、沈槱元、汪份、張大受、張士琦等,均為李煦同時代過從甚密的同僚或友人。在十二位題詩者中,只有曹寅的落了年款“戊寅修禊日”,“戊寅”為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題詩均晚於作畫的時間。

畫家周道的名字見於畫史記載,字履坦,吳人。精於寫照,著有歌訣傳世。兼善花卉。康熙己巳、庚午年間(康熙己巳為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庚午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供奉內廷。曾奉敕寫桐城張文端公像,頗肖其神。又對臨懋勤殿紅白梅,張文端公、高江邨俱有題詠,載入集中,此亦畫苑中之傑出者也。據此可知周道曾經奉敕為當朝重臣張英畫過肖像;韓昂所著《圖繪寶鑑續篡》卷二載:“周道,字履坦,吳人,善寫照,有歌訣傳世。”文獻中有關畫家周道的資料大概就是以上這些了。至於他的作品,傳世的也十分少見。從畫史中了解到,畫家周道在為李煦畫像之前已經有相當高的知名度了。

畫家周道的姓名、字號,與畫史中所載一致,為“吳縣”(即今江蘇蘇州)人,生卒年不詳,李煦的肖像出自周道的手筆,完全符合畫史上“精於寫照”的說法;補圖者上睿 (1634-?年),字靜睿。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與周道是同鄉。上睿初受薦入京師,因無心於仕途,旋以疾告歸。與惠士奇、張大受等文人墨客時相過從唱和。工畫山水,布置深穩,氣韻沖和。

周道作為一名宮廷畫家,在宮中作畫的情形並不很清楚,但是通過這幅《李煦行樂圖》卷,可以得知,他與康熙皇帝的若干親信大臣均有往來,在宮廷之外同樣也有眾多的繪事活動。

從《李煦行樂圖》卷後的題跋內,畫家周道應當是與曹寅相識的。

專家吐槽

這幅畫離《紅樓夢》太遠

《李煦行樂圖》由周道線描人物,上睿補景山水。上睿為清初著名畫師,與王翬亦師亦友,筆法與仇英十分接近。而圖後有明確落款:“乙亥冬日吳門周道寫照。”乙亥即康熙三十四年(1695),是年李煦41歲。就在這一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二日,李煦之父李士楨病逝,享年75歲,葬於通州城西王瓜園。而《行樂圖》則是繪於當年的冬天。因此專家考證應該是真跡。

從書畫鑑藏上說,這幅畫只是一位達官貴人邀請名畫家所繪小照而已。

從紅學方面說,填補了重大空白點,可謂重大發現。從文學角度說,十二段題跋,其中十一段未見記載,充實了清初重要文人的文集、詩集。是一件文學史、紅學史的大幸事。

也有專家不認同這樣的觀點

這事其實與《紅樓夢》關係不大,那些關於作者、親屬、家族、政治的揣摩,離《紅樓夢》這部作品太遠,壓根不是在談小說《紅樓夢》。

李煦簡介

李煦(1655-1729),字旭東,又字萊嵩,號竹村,原籍山東省萊州府昌邑縣(今昌邑市奎聚街道東隅村),隸正白旗包衣漢軍旗籍。其父李士楨(1619-1695),字毅可,本姓姜。明崇禎十五年(1642),昌邑遭“壬午兵燹”,士楨被清軍俘虜,過繼正白旗佐領李西泉為子,改姓李氏。清朝定鼎後,李煦歷官至江西、廣東巡撫,是清初知名疆臣。

康熙九年(1670),李煦以父蔭入國子監讀書。康熙十三年(1674),授內閣中書,步人仕途。

康熙十七年(1678),補授廣東韶州府知府。康熙二十一年(1682),調浙江寧波府知府。

康熙二十七年(1688),返京任暢春園總管。由於他“衛直禁陛,扈從出入,積節不懈,辦事敏乾”,因而受到康熙帝賞識。

康熙三十一年(1692)十一月,曹雪芹祖父曹寅由蘇州織造調任江寧織造,李煦以內務府員外郎出任蘇州織造,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二月卸任,前後整三十年。

李煦憑藉與康熙帝的特殊關係,與曹寅先後四次辦理南巡接駕事宜並特命輪流擔任巡視兩淮鹽課監察御史(簡稱“兩淮巡鹽御史”)這一重要職務。

康熙四十四年(1705),李煦因辦理康熙帝第五次南巡,加大理寺卿銜。

康熙五十六年(1717)因“補完鹽課虧欠”,加戶部右侍郎銜,覃恩封光祿大夫。

雍正元年(1723),因虧空公款三十八萬兩被革職抄家。

雍正五年(1727),被雍正帝定為“奸黨”,發配打牲烏拉(今吉林省吉林市北)。雍正七年(1729),凍餓而死。

宋犖題跋 宋犖題跋
朱彝尊題跋 朱彝尊題跋
曹寅題跋 曹寅題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