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烈均

李烈鈞(1882-1946),原名烈訓,又名協和,字俠如,號俠黃,武寧縣羅溪坪源村人。於宣統元年(1909年)春到昆明任雲南講武堂教官兼兵備提調。

人物介紹

點擊查看大圖
李烈鈞(1882-1946),原名烈訓,又名協和,字俠如,號俠黃,武寧縣羅溪坪源村人。父名駿興,參加過太平天國太平軍。事敗後回鄉,耕種自給,常向他講述太平天國起義經過和在帝國主義與滿清軍隊聯合進攻下失敗的歷史。李母楊氏,知書史,經常教他學習古文。烈鈞自幼學文習武,愛好擊劍,尤喜書法。稍長、廣交遊、豪放不羈。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武寧新任知縣王浚道上任後,勒索鄉民繳納歷年舊欠田賦,全縣民眾怨聲載道,烈鈞激於義憤,聚眾密議驅王。某日,乘王回衙時,率眾蜂擁而上,打護兵,砸官轎,回衙後,王立即調兵遣將,捉拿肇事者,引起全縣民眾憤怒,群起聲援,終於將王知縣趕走。

生平事跡

光緒二十七年,李烈鈞以身材魁梧、性格爽直,被武寧彭縣令錄取選送江西武備學堂,後又以學術兩科兼優於光緒三十年由學堂選送北京應試。合格後由北京練兵處選赴日本學習陸軍,先入士官十二聯隊實習一年,再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炮科第六期學習一年,在日留學期間,他與黃興等共同組織了以反對西方帝國主義侵略為宗旨的“攘白團”。光緒三十一年八月,孫中山抵東京,由黃興等介紹李烈鈞與孫中山初次會見,在東京富士見樓神田俱樂部,直接聽到孫中山的關於推翻滿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國的長篇講演,對革命傾服之念油然而生。光緒三十三年,經張斷王侃介紹加入同盟會。光緒三十四年,李烈鈞自日本回國,任江西混成協第五十四標第一營管帶,因在新軍中進行革命活動,被下令逮捕,幸得曾任江西武備學堂總辦汪瑞闓暗通訊息,及資助路費,逃至上海,通過馮國璋與雲貴總督李經義等人介紹,於宣統元年(1909年)春到昆明任雲南講武堂教官兼兵備提調。不久,接任陸軍國小總辦(校長),曾暗中協助同盟會雲南支部長李根源在學堂和軍隊中宣傳反清。
之後投身於滾滾的革命洪流之中。
http://www.lifeall.com/Memorial/MemorialDefault.aspx?MemorialID=875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