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峰[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海峰(1976—),山東費縣人,歷史學博士,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李海峰(1976—),山東費縣人,歷史學博士,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重慶市社會科學專家庫成員。2000-2005年(碩博連讀)於東北師範大學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國際知名學者吳宇虹先生。2005年7月任教於西南大學,目前主要從事世界上古史及亞述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是國內少數幾位能夠掌握阿卡德語,從原始楔形文字資料進行學術研究的史學工作者。

教學方面為本科生開設了《世界上古史》、《世界民族志》和《古代近東文明》等課程,為研究生開設了《阿卡德語語法與文獻閱讀》和《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專題》等課程。

一、主持的基金項目

12010年度首批《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項目(10KSS004);

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亞述時期財產買賣與借貸活動研究(13CSS003),經費18萬,2013年立項。

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古巴比倫時期不動產經濟活動研究”(06CSS003),主持,經費7萬。2006年立項,2009年5月結項。

4、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10YJC770047)“古巴比倫時期動產交易活動研究”,經費7萬,在研,近期結項。

5、重慶市社科規劃項目:“古巴比倫時期法律文獻研究”,經費1萬,2012年立項,已結項。

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重點項目“古巴比倫時期動產交易活動研究”,2009年立項,經費6萬,已結項。

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重點項目“新亞述時期財產買賣與租賃活動研究”,經費6.5萬,2013年立項,已結項。

二、獲獎情況

1、博士論文《古巴比倫時期西帕爾地區不動產經濟文獻研究》,獲2007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提名獎”,“吉林省優秀博士論文”。

2專著獲重慶市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二等獎(獨立,2014年)

3、著作《古代兩河流域楔形文字經典舉要》(第二作者)獲“長春市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獎 三等獎。

4、著作《古代西亞塞姆語和印歐語楔形文字和語言》(參編)獲長春市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獎 三等獎。

5、20102012年度 西南大學優秀教師

三、論文情況

在《世界歷史》、《光明日報》、《史學月刊》、《中國民族報》及《中國社會科

學報》等報刊上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及人大複印資料K5《世界史》等全文轉載或論點摘編。主要論文如下:

1、“古巴比倫時期土地租賃活動研究”,《世界歷史》,2009年第1期;

2、“金字塔是誰建的?”,《新華文摘》,2011年第10期,原刊於光明日報2011年3月29日;

3、從民間契約看《漢穆拉比法典》的性質,《史學月刊》,2014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K5《世界史》2014年第6期全文轉載;

4、“試論古巴比倫時期女祭司在家庭中的地位”,《世界宗教研究》(封面標題論文),2010年第1期;

5、“東地中海青銅文明因何而衰亡”,光明日報(約3500字),2011年4月26日;

6、國家社科基金與蒸蒸日上的亞述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報,社科基金專版,頭條,2014年3月26日;

7、古代亞述地區的民族衝突與民族戰爭,《中國民族報》,理論周刊 頭條(約5000字),2014年5月2日;

8、接受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專訪,自覺提升域外古文明研究力量——中國亞述學形成多點分布格局,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11月15日。

四、專著、譯著

1、專著《古巴比倫時期不動產經濟活動研究》,入選2010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10KSS004)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獨著,37.2萬字。

2、編著《古代近東文明——古埃及、兩河流域、波斯等古文明探研》,科學出版社,2014年3月第一版。

3、《古代兩河流域楔形文字經典舉要》,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合著排名第二。

4、《古代西亞塞姆語和印歐語楔形文字和語言》,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參編。

5、參加陳恆主持的譯著《牛津著作史》,翻譯第一、二章,近期出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