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作品
《這世界啊,隨他去吧》
16歲,我們嚮往遠方;
18歲,我們離開家;
22歲,我們想找份好工作;
25歲,我們漲了工資,渴望升職;
29歲,我們計畫買房買車;
生活日趨圓滿,心中卻多了個缺口;
30歲,再不遠行,我們只會沒區別地老去;
奔三青年李沐澤,離開路透社,歷時304天,穿越15國。印度的風太熱,伊朗的水太澀,在以色列閱讀最深的文明,在尼泊爾觸摸最高的天空,從恆河到尼羅河,從1世紀到21世紀,從喜馬拉雅到死海,經過之後,總會帶走點什麼。
沒有師父,沒有白馬,但每個人都要有一場西行。
丟失了行囊,卻帶回真的我,然後明白,柴米油鹽是不同的詩意與遠方。
關於作品寄語
“我不想勸人一窩蜂的辭職旅行,這個代價很大,你要想好,從來沒有絕對的自由,你不能把旅行當成解決你人生問題的出口,如同你不能把婚姻當成改變命運的通道一樣。當你在外放逐,你的同學和朋友們在日復一日的生活里熬著,他必然會比你累積更多東西,他們加薪、升職、買車、買房,你一次次與生活鬧翻,暴烈出走,轉了大半個地球,帶了一身塵土回來,可能什麼都沒有,誰也沒有能力既遠走他鄉,又安居此地。
不過別沮喪,人生的價值無法用有形的東西去標記,而有生之年,總有一個夢想尤其要實現,你要去就去,好的、壞的、享樂的、痛苦的,你都受著就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們不能把生命浪費在讓別人覺得我們過得好。
最後,謝謝你閱讀這本書,希望他至少沒耽誤你寶貴的時間。見字如面,我們只會在路上相遇。”
作者語錄
1.別人不會看得出我走了多少路,但會知道我心中是否住著如來。
2.秋去春來,無關風月,年少輕狂之後,我發現我也只是在沒有區別地老去。
3.見的世界越多,心反而越空,太多太多沒有緣由的來去,有些是放手,更多是際遇帶走,時間裡我恭敬地交出去。
4.他們說操我不想嗎你以為都像你似的自由,我說操這個世界巨你媽美好但我的自由不是白來的。
5.大部分人也是這樣,一個人既是碼頭也是潮汐,既是毒刺也是傷口,來來去去,路過他人,也被他人經過。
媒體關注
•2015年3月,做客糖蒜廣播分享年輕人5000元去世界旅行的奇思妙想 [3] ;
•2015年1月,做客甘肅衛視《邊走邊看》欄目分享旅行趣事;
•2014年11月,做客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分享2015年全球最佳旅行目的地榜單;
•2014年9月,做客深圳飛揚廣播電台分享土耳其、伊朗美食;
•2014年8月,做客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都市之聲分享印度、土耳其等旅行故事;
•2014年5月,著名音樂人姚謙新書《相遇而已》里收錄李沐澤故事《隨他去吧》;
•2013年10月,作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欄目《千里共良宵》節目嘉賓,直播1小時介紹穿越亞非旅行及《這世界啊,隨他去吧》新書; [2]
•2013年9月,一起游網站印度瓦拉納西攻略顧問及撰寫者;
•2013年8月,百度旅遊斯里蘭卡攻略顧問;
•2012年2月,百度旅遊“自由夢想旅行家”活動前30位決選優勝獎;
•2011年4月,作為窮游網首期《窮游沙龍》嘉賓,演講介紹歐洲旅行經驗及歐洲廉價航空的發展、攻略;
•2009年12月,作為網易旅遊頻道開創後首批“旅行達人”,在網易旅行頻道首頁重點推薦位連載旅行故事;
•2009年11月,接受《環球時報》英文版的訪問,探討自助背包旅行在中國的發展和推廣,同期採訪嘉賓為Lonely Planet中國區負責人李小堅;
•2007年8月,作為台灣中廣電台廣播《中廣人來瘋》訪問嘉賓,與著名主持人黎明柔直播對話台灣環島旅行故事三小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