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家庭醫生 家庭醫生也稱全科醫生、私人醫生,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歐美等地通行家庭醫生制度,為所在社區的居民服務。那裡的居民有病,一般先請全科醫生診治;大病、重病則轉大醫院醫治,並須社區家庭醫生簽轉才能享受醫保。因此,家庭醫生不僅要向居民提供一線醫療服務,還要掌握城市醫療資源,以便正確推薦病人到最合適的大醫院就診。
離不了腳踏車
醫生李永紅為老人建檔案對於沈城百姓而言,以前只是在外國電影裡看到過家庭醫生。而如今,沈城也有家庭醫生忙碌的身影。目前,瀋河區全力推進“家庭醫生進家庭”活動,總計有90名家庭醫生深入到千家萬戶,這項工作將在全市普及。11月11日,記者來到山東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跟隨57歲的家庭醫生李永紅走進居民家,記錄下她的一天。
地點:山東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離不了腳踏車
從家中步行到衛生中心需要20多分鐘,57歲的李永紅一進辦公室,就翻開工作記錄,一一撥打電話預訂時間,將所有地址寫到一張紙上,畫出一幅行程草圖。隨後,她穿上白大褂,背起標有紅十字的醫藥箱出發。
腳踏車是她唯一的交通工具,她對記者說,她以前當過醫院內科醫生,退休後在敬老院工作了5年。去年8月經過培訓獲得“全科醫生”證書,被社區衛生中心聘任擔任家庭醫生。“無病早防,有病早治,小病就近。這是我的任務。”
時間:8時10分地點:山東廟會武街35號樓
曾被疑賣假藥“李醫生好!”剛進小區門口,幾位晨練歸來的老人就親切地跟李永紅打招呼。“小李,我老伴治高血壓的藥吃沒了,你替我買一瓶!這藥錢先給你!”73歲的張大娘迎上來說。
李永紅告訴記者,一年前她第一次去張大娘家,剛敲門就挨了一頓臭罵,人家以為她是江湖郎中賣假藥的!後來,在社區幹部的陪同下,張大娘才將信將疑地開了門。老兩口都70多歲了,分別患高血壓、心臟病,李永紅就隔三岔五上門量血壓、測脈搏,時間一長贏得了老人的信任。
大院急救心梗老人
院子中央,一位老人面色蒼白地坐在地上。“不好,老人一定犯心臟病了!”李永紅趕緊跑到跟前,扶老人平臥在地,解開衣扣。她麻利地拿出血壓計,“高壓180!低壓100!”接著,她戴上聽診器,發現老人心跳加快。
李永紅立即掏出手機撥打120,並從藥箱中找出“硝苯地”為老人餵服。幾分鐘後,120車來了,此時老人血壓已降到高壓150,低壓80,心率78次/分。“沒生命危險了!”急救人員安慰大家說。
時間:12時30分
地點:春河社區4號車庫門前玉米餅是午飯
李永紅從一個小商販手中買到一個玉米餅,就著一杯熱開水和鹹菜,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午飯”。“我今天要走訪的居民太多,這樣能多趕出一些時間,多跑幾戶!”她平靜地對記者說。
時間:14時地點:會武街51號534室家庭醫療檔案
在穆華居老人家,李永華拿出了“家庭醫療檔案”:“老伴身患高血壓,經常頭痛、頭暈、四肢無力,體重達85公斤,超胖,走路不方便,無法下樓。”她為老人開的藥方是:“合理膳食,少食動物內臟,多食蔬菜、水果,保持樂觀態度,克服急躁情緒,平時注意大便變化,防止腦血管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