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榮春是疼痛科主任麻醉科副主任,《實用疼痛學雜誌》編委,專業特長:擅長診治各種慢性疼痛性疾病,如慢性頸、肩、腰、腿痛,並對難治性疼痛,如及各種腱鞘炎等治療經驗豐富;在國家及省級專業雜誌發表論文數十篇;因其在疼痛領域的突出貢獻,先後被授予“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武漢市衛生局"優秀共產黨員"、"先進技術標兵"及“優質服務明星”等稱號。
事跡
找武漢市普愛醫院疼痛科主任李榮春看病的,多是慢性疼痛的患者。慢性疼痛雖然不會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卻會由於病程漫長、痛苦而磨滅病人的信心和意志,使病人絕望,乃至產生輕生的念頭。人們通常稱這些病人得的是“不死的癌症”。
面對這樣一群特殊的病人,李榮春常說:“我們為患者治病不僅要緩解他們的疼痛,更是通過緩解疼痛來樹立他們生存的信心!”他還說,醫生對病人要細心、耐心,要有同情心,還要有菩薩心,做得好上加好。
學藝,自費到全國最好的醫院去
1988年,李榮春從武漢大學醫學院畢業分配到武漢市普愛醫院麻醉科做了一名麻醉大夫,他的第一工作目標就是做一名出色的麻醉科大夫。
到2000年的時候,李榮春實現了他的第一工作目標,12年勤勉刻苦的鑽研,他已成長為一名成熟的深受病人歡迎的麻醉醫生。這時,李榮春接觸到了從麻醉學科分離出來的一門新興專業--疼痛學,就是用麻醉穿刺的方法,實施神經阻滯,從而為慢性疼痛患者解除痛苦。那時,中國醫療機構對疼痛的治療現狀是“小痛科科治,大痛都不治”,很多慢性病人因得不到有效治療而長期備受痛苦的折磨。
為了這些病人,李榮春對自己的專業和人生道路作了一次重大的調整--由輕車熟路的麻醉而專攻相對陌生的疼痛治療。武漢地區當時開始這項技術的醫療機構鳳毛麟角,技術也比較單一。李榮春將自己學習的目標鎖定到當時國內疼痛治療開展得比較好的上海市第六醫院、山東省立醫院、深圳南山醫院和北京天壇醫院。從此,每到雙休或節假日,他就自費去這些地方學習、觀摩。常常是星期五晚上登上火車,星期一早晨之前趕回武漢。與此同時,還是麻醉科大夫的他,在整整六年時間裡利用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時間接診疼痛病人數千人。
病人,口口相傳越來越多
當時,疼痛治療是個新生事物,李榮春遇到了很多阻力,但他十分執著,仍然堅持了下來。靠病人的口口相傳,他的病人越來越多,到2006年,他利用休息時間看的疼痛患者已達到4000多人。醫院這時及時為他搭建平台,給他設立了疼痛科專科病房,他的天地越走越寬廣。
今年50歲的韓炎平是湖北省孝昌縣一位普通農民。1994年查出來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總是疼痛難忍,先是關節,後是身體,慢慢變得僵硬。農村醫療條件不好,韓火平只好循著廣告看病,幾年下來,背了十多萬元的債務,而且病情越來越重。
2005年,韓火平徹底癱瘓了,全身像一塊直板,起不來床,大小便都在床上。幾位在北京打工的老鄉用床單將他抬到北京,住在工棚里。半年裡,找了北京三家醫院,因為錢總是接濟不上,治療時不時中斷,沒有起色,最後又被抬回了老家。
從北京回來第二年的4月,韓火平慕名被家人抬到武漢,找到了李榮春。這次治療住了20多天,韓火平終於可以扶著輪椅站起來了。
李榮春讓韓火平看到了生的希望。三個月後,他揣著東借西湊的2000元錢再次來到李榮春的病房。武漢市普愛醫院是“三甲”大醫院,韓火平心裡明白2000元錢住不了幾天。不曾想,接下來的第二療程、第三療程,李榮春沒有給他提過一個"錢"字,讓他住了近20天醫院,完成了完整的療程治療。李主任將韓火平的困難情況向醫院領導匯報,醫院為其免去了3000多的醫療費用。回到家,不識字的韓火平找村里寫字最好的人給李榮春所在的上級武漢市衛生局黨委寫了一封感謝信。
又過了三個月,韓火平帶著1000元錢來找李榮春,這次是他拄著拐杖自己走來的。李榮春認真給他治療完後,護士給他掛上了吊針瓶,深知自己1000元缺口太大,韓火平硬拔下了針頭。李主任趕過來勸慰他:“你的病時間太長了,不好治,但現在有效果,錢沒了也要治!”
深受感動的韓火平買來一盒20元的香菸,他想自己送不起一條煙、但買一盒煙,一天送給李主任一根煙是可以的吧。哪想到,這根煙還沒遞出去,就被李榮春擋了回來:“這一根煙就是一塊錢,你可以買2個饅頭。”李榮春在治療中得知韓火平夫妻是近親結婚,家裡的4個孩子3個不健康,因治病又欠下了很多債,他十分同情,總是解囊相助,時時處處為他著想,希望他能堅持治療下去。
如今,韓火平在李榮春這裡治療了9次,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他現在不僅能下地走路,還可以做家務活,他感慨地說:“這個醫生就是與我過去找的醫生不一樣。有些醫生一聽說我錢不多,就不願再給我多看了。李主任不一樣,我沒有錢,他照樣對我好,他的眼裡只有疾病和病人!我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重新拿起鋤頭下地幹活。”李榮春醫者的菩薩心在韓火平的身上得到最完美的詮釋。武漢《長江日報》資深老報人賀捷,因患頸椎病引起頑固性呃逆讓他痛不欲生,賀捷老人抱著一線希望找到李榮春,沒想到李主任一針就讓他緩解了痛苦,在經過一系列治療後,賀老的呃逆明顯好轉了。老人激動地熱淚盈眶,特意寫了首詞送給李主任:“數月痛難禁,問藥求醫苦訪尋,踏遍杏林終遇李榮春,施術行針如有神。妙手濟蒼生,廢寢忘餐為病人,親見親聞親受最銘心,敬獻清詞頌美名。”
敬業,十年未休一次假
李榮春十分敬業。他的醫術高明,醫德高尚,西至青藏高原,東到寶島台灣,他的病人遍布全國各地。為了擠出時間及時接診患者,他以醫院為家,全身心投入到醫療工作中,十年來從未休過一天探親假及公休假。
上午查房、坐診,下午手術,有時手術要做到晚上8點過後才能完,手術完後又要回病房查房。這就是他一年365天的工作時間表。
為了方便病人找他,他將自己的手機號碼告訴每一位患者。他說:“我隨時隨地都是值班醫生,你們有事儘管找我!”老父親去世,他沒能趕往老家見老人家最後一面;女兒高考,他只有將女兒交給家人,自己卻一心撲在工作上。
在疼痛科成立4年多來,他幾乎未在家裡吃過一餐飯,帶領科室團隊夜以繼日的為患者解除病痛,長期繁忙的工作讓李榮春積勞成疾,他為數以千計的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解除了疼痛,而他自己嚴重的椎間盤突出症卻沒有時間去治療,他自己忍受著由此帶來的左下肢疼痛,錯過了保守治療的最佳時機。
技術,從學生到老師
今年3月,中華疼痛學會將“第七臨床中心”的牌扁掛到了武漢市普愛醫院疼痛科的門楣上,這意味著李榮春所領導的疼痛科不僅是接診病人和做科研,還要指導其他醫療機構的疼痛治療技術。
在疼痛治療領域,李春榮始終沒有停下探究的腳步,憑藉著12年麻醉醫生的深厚功底,他練就了穿刺的絕活。神經阻滯最重要的是穿刺。神經在皮膚下,肉眼看不見,藥物能不能達到神經根,穿刺見功夫。現在沒有他不敢穿的神經,而且一穿一個準。
從最初單純靠臭氧進行神經阻滯逐漸發展到現在包括臭氧、雷射、膠原酶、射頻等在內的一系列的疼痛微創治療手段,李榮春邊實踐邊探索,不僅向新技術要療效,而且向更加最佳化的技術高峰攀登。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李榮春從來沒有把自己刻苦學習鑽研的技術當作自己的獨門絕活和私有財產,而是毫無保留地教給科里的年輕大夫,甘當人梯。現在科里的年輕人都成長了起來,能獨擋一面地開展工作。他帶領全科人員用“愛心、耐心、細心、菩薩心”善待每一位疼痛患者,針對不同患者年齡、病史、職業、心理、經濟狀況等諸多因素,制定具體地個性化治療方案,對治療做到“能簡單不複雜,能保守不手術”,還為每一位患者建立訪視卡,進行長期康復、保健諮詢工作,指導患者正確的生活、勞動,避免錯誤的檢查、治療,消除其恐懼心理,使患者充分享受到李榮春帶領的團隊對他們的人文關懷。
科室,由小到大蓬勃發展
疼痛科從2005年底最初的6張病床發展到如今的60張開放床位的獨立病區。科室自成立4年來,無一起醫療糾紛、醫療事故發生。在他的帶領下,科室形成了一個有梯隊、有發展、有朝氣的醫療團隊。正是這樣一個欣欣向榮的科室,於2008年4月被評為“武漢市重點建設專科”;2008年5月被評為“武漢市青年文明號”;2009年3月被評為“武漢市巾幗文明示範崗”。2009年3月正式掛牌為“中華疼痛學會第七臨床中心”,成為中南地區疼痛領域的領頭羊。正是這樣一位人民的好醫生,李榮春在2007年被武漢市人民政府授予“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2008年被武漢市委授予“武漢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9年9月被武漢市民推薦為“我心目中的好醫生”。“以臨床工作為中心,一手抓科研,一手抓教學”,李榮春在保證臨床醫療安全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科研研究,先後在國家級、省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9篇,其中中華系列期刊2篇,核心期刊5篇,統計源期刊2篇。作為學科領軍人,申請到武漢市科研項目基金一項,申請項目立項一項。
疼痛科是一個新興的科室,在掌門人李榮春主持下日益發展壯大,吸引了眾多醫院來參觀、學習。先後有湖南、湖北、江西、福建、貴州、海南、廣西、安徽、甘肅、新疆、河南、廣東、重慶等地的100餘家醫院的領導或科室負責人來疼痛科觀摩、學習,並安排專人進修。
李榮春先後主持召開了2008年及2009年“中南六省脊柱微創技術研討會”,在全國推廣了武漢市普愛醫院疼痛科發展的經驗及李榮春獨特的穿刺技術。他被多次邀請在國家級、省級會議上傳授經驗。李榮春還擔任多個學術職務:中華疼痛學會第七臨床中心負責人、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全國中青年委員、湖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第四屆頸肩腰腿痛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十五屆全國頸肩腰腿痛研究會常務理事 。